纪录片《Bike与旧电钢》的美学特征分析

2016-04-11 19:26梁志刚
视听 2016年10期
关键词:鹏程本能纪实

□梁志刚

纪录片《Bike与旧电钢》的美学特征分析

□梁志刚

如何让受众从心底里接受片中的两位极具个性的艺术家,并进而发现其中所蕴含的美学思想,是纪录片《bike与旧电钢》重点解决的问题。导演邵攀从生活之美、纪实之美和情色之美三方面入手,让受众理解和接受人物生活状态,并张开发现美的眼睛。正如艺术家罗丹所说,世界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Bike与旧电钢》;纪录片;美学;情色;音乐

纪录片《bike与旧电钢》讲述了两个艺术家——张宜苏和张鹏程的人生经历。虽然两人在音乐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但是他们却有着异于常人的生活状态,导演邵攀通过对其家人、朋友、学生等人的一系列的采访和对其主人公本身的跟拍记录,向受众还原了两个生活窘迫却活得纯真、快乐的艺术家。影片时长2小时54分钟,记录的均是二人生活中的琐碎之事,但是,这些琐事背后折射出的美学思想却是极为深刻的。

一、生活之美

由于大多数受众没有系统的美学知识体系,如何让受众静心去体会,而不至于厌烦影片缓慢的叙事,导演邵攀可谓用心良苦。谈及解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主人公自身的表现力

极富表现力的两位主人公是影片的看点之一。张鹏程和张宜苏二人都具有极高的口头表述和肢体表现的能力,对于某些事件,两人均可以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张宜苏的学生吴品醇曾在片中叙述道:在生活中,张宜苏就是一个肢体动作很丰富且善于表达的人。早在若干年前,学生时代的吴品醇就认识了张宜苏,初次见面,吴品醇对张宜苏的印象并不太好,觉得张宜苏就是一个农民工,但是随着一次次的深入交流,他发现了张宜苏极深的艺术造诣,并下决心求学于他。吴品醇曾说,有的时候,他去拜访张宜苏,一天什么都不学,就是和他聊天、看他表演那些夸张的动作都会收获很多。可见,生活中的张宜苏就是一个习惯于用肢体和语言去表现自身思想情感的人。

而关于现在从事司仪工作的音乐人张鹏程的表现力,他的好友——现在从事电台主播工作的阿原曾这样描述:“我们圈里人都知道,让他去做主持唱歌,你完全不用担心节目够不够,两个小时的节目,只要有他一个人完全就够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张鹏程的表现力是业内人都十分肯定的。

除了这些他人的转述,对于二人的表现力影片中也有许多实例。比如在片中张鹏程叙述自己不幸的童年时的片段:他说自己和父母关系一直不和,一次父母吵架,父亲手持砖块要打他的母亲,张鹏程为了保护自己的母亲,和父亲大打出手,甚至还一脚踢伤了他父亲的睾丸,让父亲狼狈逃窜。虽然,张鹏程叙述得很平静,看似是波澜不惊,但是在其夸张的肢体动作(如模仿脚踢时的动作、其父亲被踢后仓皇逃窜时的样子等)的衬托下,受众却能清晰地还原出当时的场景,并能切身地感受到其童年的不幸。

两人极强的表现力高度还原了他们生活的原貌,使受众能够对他们的经历感同身受,从而更轻易地接受他们的思想。

(二)用音乐去阐释

虽然二人有着常人所没有的表现力和叙述能力,但仅依靠这些来还原事实是不足以阐释其中的美学思想的,所以导演邵攀巧妙地运用了另一个元素——音乐。

音乐是七大艺术之一。苏珊·桑塔格曾说:艺术不是阐述真理,艺术就是真理。从中可以看出艺术带给受众真理过程的直接感,而伴随该影片的音乐就有这样的效果。

影片中张宜苏和张鹏程的原创音乐一直是一大亮点,他们音乐的创作灵感多取材于自己的生活实例,当有些情感无法用语言叙述时,他们选择了用音乐去表达。例如片中张宜苏坚持认为音乐是全世界的,所以长期以来,他一直都是靠其他工作来谋生。据他自己叙述,在1992年他曾去一个工厂做搬砖工赚取生活费,虽然那个时候每天都很辛苦,但自己生活得很快乐。随后影片插入了一曲张宜苏的原创钢琴演奏音乐片段《欢乐的家》,此曲节奏欢快、曲风明朗,形象地表现出张宜苏在那段岁月中的欢乐感。

(三)激发受众的怜悯之情

怜悯之情是指大众在面对善良的人犯错后而遭受惩罚时所产生的一种恻隐之心。所以怜悯之情是一种道义上的同情。关于怜悯之情,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我们怜悯的对象是我们认识的人,但他也不是与我们关系太密切。换句话说,受众怜悯的对象是与其有着相同或相似经历的这样一群人。同样,虽然张宜苏和张鹏程在生活中有着许多与常人相异的地方,但是终究两人也只是普通人,在许多生活经历上他们都有着和常人一样的遭遇,比如二人不幸的童年生活、张宜苏失忆的爱情等。

(四)交叉叙事的呈现方式

交叉叙事,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同一时间下,将原本跨越空间的影像片段通过剪辑汇合在一起的叙事结构。纪录片《bike与旧电钢》就是采用这种交叉叙事的叙事结构来呈现张宜苏和张鹏程的生命轨迹。通过将两人在同时间段、跨越空间的影像汇合在一起,很好地展现两人各自的生活状态,这一设计也使得故事情节更加饱满、立体。同时,这样的叙事结构也将人物的今与昔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很好地展现出了主人公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二、纪实之美

不同于传统纪录片,《bike与旧电钢》是一部写意的纪录片,该片洋洋洒洒叙述了近三个小时,所谓的作为本片主线的时间线索,也在不断的插叙中变得难以捉摸,所以本片看上去并没有一条清晰的线索。但就是这样的一部纪录片,却有一种独特的意境美,正如宋朝诗人晁以道在书中所描绘的诗与画的关系一样: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意。

在这部纪录片里,“诗”便可以看作是人物的主观叙述,而“画”则可以看作是对主人公的客观纪实。而且,片中的主观叙述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便是围绕一件事,当事人双方都会去叙述。以张鹏程和张宜苏相识的那一段为例,作为事件的经历者,双方描述着彼此在自己心中的第一印象,张鹏程说第一次见张宜苏,感觉他就是个破烂王,家中凌乱不堪,人也不修边幅;但张宜苏则说,第一次见面,张鹏程便留宿在了他家中。通过双方的叙述,大家不难还原出这样一个事实:虽然初次见面,两人所处的境况与彼此在对方心中的心理预期相比有些差距,但毕竟志趣相投,两人还是成为了好友。

除此之外,与传统纪录片以客观纪实影像的呈现为主不同,该片大多数的片段都是人物的主观叙述。在对影片中主观叙述时间和客观纪实时间进行了简单的计算后发现,主观叙述竟高达120多分钟,约占整部影片时长的70%,而剩余的不到50分钟的客观纪实中,大部分的纪实也都是为了印证主观叙述,如片中张宜苏的学生林泽丰说,跟老师张宜苏上课,学费是全免的,他并不以教学为生,而是靠倒卖电子垃圾来维持生活,随后,镜头就切换到张宜苏在电子市场与各店铺的老板就各类电子垃圾讨价还价的场景。诸如此类的设计在影片中还有许多。

毫不夸张地说,张宜苏和张鹏程的人物形象就是在这种不断的主观叙述中被构建起来的。而正是这种独特的手法,使得作为“诗”的主观叙述与作为“画”的客观纪实被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达到神形兼具的效果。正如宗白华所说,诗启发了画中意态,画给予诗以具体形象,诗画交辉,意境丰满,各不相下,各有千秋。

三、情色之美

该片也夹杂了大量的关于性与暴力的语言片段,虽然作为当事人的张鹏程和张宜苏对此已习以为常,但是,这些粗口和与性有关的语言仍然挑战着受众的感官。导演邵攀也说,此片没有申请龙标的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不想删去片中的这些关于性与暴力的口述片段。由此可见,这些片段对于该片有着非凡的意义。

按照苏珊·桑塔格的理论来说,这些关于性与暴力的片段,可以勾起我们隐藏在内心中的本能的一种欲望,从而为自身带来一种短暂的刺激性的快乐。而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个名词即艺术色情学。这一名词由苏珊·桑塔格提出,在她看来,人们认识美的过程需要两方面的协调配合,一方面是人的本能的欲望,即人所固有的对于性的渴望;另一方面是纯粹的艺术。何为纯粹的艺术呢?桑塔格认为,透明是艺术,也是批评中最高、最具解放性的价值。换言之,纯粹的艺术就是无遮蔽的、透明的、完全裸露的艺术。而人们认识美的过程就是当人的本能的欲望遇到了纯粹的艺术时,美才能被发现,在这里,人的本能和纯粹的艺术同样重要。所以,桑塔格认为,艺术品是不能被遮蔽的,任何阻挡人们接触艺术品本质的东西都是不合理的,它都在阻碍人们认识美。同样,她也认为任何压制人本能欲望的东西也是不对的。而在社会中,人本能的欲望常常被如政治、道德等因素所压制,这些因素都会阻碍人们对于美本身的追求过程。所以,在片中导演邵攀一直在努力解放受众本能的欲望,他通过有关性的口头叙述和张宜苏、张鹏程二人对于性的沉静表现,不断地刺激受众的感官,让受众对于性的本能的欲望被渐渐挖掘,并逐渐让受众接受这种本能所带给自身的刺激性的快感。

但是这种本质的力量仅仅被挖掘是不够的,影片还告诉我们这种欲望需要被控制,而对于这种自身所固有的欲望的控制,张鹏程和张宜苏却处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上。张鹏程在片中删除自己电脑上的色情电影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我觉得作为一个人,不应当被自己的情绪或者欲望所奴役,这样你才能活得越来越像一个人。从中不难看出,对于欲望,有些时候张鹏程是很无力的,他想去控制,但是却控制不住,最终被欲望所奴役,但他最终却也意识到了欲望的存在并学着控制它。在片中,张鹏程删除电脑中色情电影的桥段可谓整部影片的升华点,而且这一桥段也是张鹏程人生的升华点,因为从此刻开始,张鹏程便正式向自己内心的欲望宣战,而且,这一战他决不会输。

在欲望的控制上,张宜苏明显比张鹏程要老练得多。从片中的许多细节中,都不难看出张宜苏是一个很随性的人,不管是对于性的追求,还是对于自己情感的把握,他都游刃有余。面对自己有些淫乱的性生活,他总是说得云淡风轻,对于性的迷恋,他丝毫不避讳,而面对自己的义妹朱莉的死亡,他也没有过分的悲伤,似乎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都很难引起他情感上的波澜。不仅如此,在片中张宜苏自己曾说,每到夏天自己身上都会起一些红点,他怀疑是艾滋病或者是其他性病的病毒感染所致。面对这样的事,大多数人可能都无法保持冷静,但张宜苏说到这些时,神情依旧是云淡风轻,好像一切都无关痛痒。面对张宜苏这样的表现,有些人可能会说他是在逃避,并不是真正能够正视这一切,可在影片的最后,张宜苏却说自己还有未完成的梦想,那就是要将他与朱莉之间的爱情写成一部音乐剧。试想,如果张宜苏真的是一个逃避现实的人,他是不会心怀梦想的。所以,在欲望面前,他是一个强者,他可以控制欲望,让欲望为其所用。

对于欲望,导演邵攀也通过此片给出了自己的态度。在他看来,欲望本身没有错,它是人的一种正常的、与生俱来的本能,人们应该正视它,不该去压制它,学会去控制欲望,让自己真正得到自由。

四、结语

就纪录片《bike与旧电钢》本身的艺术性而言,无论是画面的色彩还是镜头的运用,乍看之下它并没有太多值得圈点的地方,甚至在初看之时,人们还会觉得该片支离破碎、不成体系。但恰恰是这样一部纪录片,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众的思想。它在提高人们审美情趣的同时,告诉人们面对欲望所应有的态度。正像这部影片中的主人公一样,有时看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的外表,而要深入其内心、追寻其本质,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意料之外的发现。

1.缪朗山.西方文艺理论史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苏珊·桑塔格著,程巍译.反对阐释[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4.孙燕.反对阐释与艺术色情学[J].理论界,2008(03).

(作者系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鹏程本能纪实
GLEASON’S PROBLEM ON THE SPACE Fp,q,s(B) IN Cn*
A PRIORI BOUNDS AND THE EXISTENCE OF POSITIVE SOLUTIONS FOR WEIGHTED FRACTIONAL SYSTEMS∗
本能的表达与独特的个性
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求制衡点
THE CAUCHY PROBLEM FOR THE TWO LAYER VISOUS SHALLOW WATER EQUATIONS*
逆本能
逆本能
砚边纪实
吉米问答秀
CHINAPLAS2016采访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