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互动论视阈下《疯狂动物城》的价值呈现

2016-04-11 19:26郭琪
视听 2016年10期
关键词:疯狂动物城刻板符号

□郭琪

符号互动论视阈下《疯狂动物城》的价值呈现

□郭琪

本文依托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对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进行解构。通过外在表征发掘内在价值,分析本片的符号设置特点,并通过视听、语言、场景、人设、剧情等符号来解读影片的内涵和意义。《疯狂动物城》借助娱乐化的诉求方式,暗含着对刻板成见、政治时局、自由与秩序之争等问题的讽喻。

符号互动论;《疯狂动物城》;刻板成见;美国梦

20世纪30年代,符号互动论在美国社会心理学领域发展起来,社会学家米德认为人们之间的互动以符号为中介进行,人们通过这些符号对它们所具有的意义做出反应并采取行动。在符号互动论里,符号是最基本的概念,一切能代表人的某种意义的事物,比如语言、文字、动作、物品甚至场景等都是符号,一个事物之所以能够成为符号,是因为人类赋予了它被公认的意义。符号包括能指和所指两部分,能指是外在表征,所指是内涵和意义,也是符号的价值所在。《疯狂动物城》是一部席卷全球票房的高评分动画电影,除了感叹于其引人的剧情和精美的声画外,本文将致力于透过片中画面、声音、人物形象、剧情等符号来解读其内在意义和价值取向。

一、《疯狂动物城》的符号设置特点

《疯狂动物城》是由美国华特迪士尼影业制作的3D动画电影,故事讲述了在一个没有人类、只有哺乳类动物生存的城市里,看似相安无事却正酝酿着一个足以动摇平衡的阴谋。该片全球票房达9.7亿美元,网络评分高达9.2分。可以说是一部口碑与票房双赢的影片。影片导演对于符号的运用十分考究。一方面,角色、场景和道具设置精巧,处处充满暗示和隐喻,引人联想,暗示出动物城就是人类世界的再现或翻版。另一方面,又刻意回避一些符号,脱离人类世界的控制,以此来呼应主题——动物乌托邦,显得更加纯粹。首先是片名,《疯狂动物城》英文名为Zootopia,由zoo和topia组成,“zoo”指动物园,“topia”是希腊文中“地方”的词根,常出现在另一个英文词utopia,即“乌托邦”中。因此,电影更准确的译名应该是“动物托邦”。为了向现实人类世界靠拢,片中出现大量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物品:街边山寨的广告牌、楼房上山寨NIKE的广告牌“JUST ZOO IT”、山寨ebay的“ebmy”、Judy用的山寨apple的胡萝卜手机、火车上老虎用的山寨ipad的“ipaw”平板电脑、动物们喝的山寨星巴克等。同时,《疯狂动物城》中的人物设定也考虑到人类世界的规则及观众的接受度,动物歌星夏奇羊原型很明显是拉丁歌后夏奇拉,连配音和演唱也都是夏奇拉本人;黑帮大先生的原型来自电影《教父》中的柯里昂;警察局长的原型是非洲水牛,作为非洲最危险的几种动物之一,也是少数几种不怕狮子的动物,所以警察局长在逮捕狮子市长时十分自然。除此之外,可以看到片中并未出现任何灵长类动物,也没有猫、狗等被人类驯化的动物影子,这种回避使得动物城脱离了人类世界的控制,变得更加纯粹。总之,在符号设置上看似矛盾实则和谐的处理使得这部电影既有人情味又能畅所欲言避免尴尬。

二、《疯狂动物城》的符号意义与价值取向

(一)对刻板成见的讽刺

刻板成见是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进行社会分类形成的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刻板而笼统的看法,是一种认知表征,往往不以直接经验或事实材料为依据,而是只凭一时偏见或道听途说而形成的,因此,绝大多数是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在人类社会,本就不乏基于种族、阶级、地域、性别、宗教、职业形成的偏见和歧视,而在《疯狂动物城》中,通过符号的巧妙运用,将这种成见展露无疑并进行了戏剧性讽刺。两个主人公便是典型,兔子Judy从小就想做一名警察,但却常被人们嘲笑,只因为她是一只住在“乡下”的“弱小”的兔子,人们刻板地认为警察只有强壮的动物才能担任,而兔子生来就应该种胡萝卜,但Judy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获得认可。而狐狸Nike,在儿时就受到了偏见的伤害,被认为狡猾不值得信任,干脆顺应偏见做起了坑蒙拐骗的小生意,即便是深受偏见之害的兔子Judy在一开始也对狐狸心存芥蒂,随身携带防狐喷剂,直到Nike帮助兔子破案证明了偏见的狭隘。另外还有对食肉动物的刻板成见,食肉动物被认为是凶悍的、不友好的、本性难移,羊副市长正是利用这种偏见策划阴谋并成功引发民众对食肉动物的恐慌,当然,大反转的结局再一次有力证明了刻板成见的狭隘和危害。

(二)对政治时局的隐喻

动物城的市长是狮子,食肉动物,也符合人们一贯对狮子称王的认知;而副市长是绵羊,食草动物,这一安排电影中有交待,为了拉拢食草动物的支持却并无实权。这其实暗含对美国总统与副总统的关系隐喻,表面风平浪静、各取所需,实则互相利用、波涛暗涌。狮子市长虽外表凶悍但却保守怯懦,羊副市长虽外表温顺却野心勃勃,这种表里不一也是对美国政治家的讽刺。这种政治讽刺在片中不止一处,身为树懒的“闪电”凡事都慢上一拍,却被安排在交管局担任公务员,这何尝不是对公务部门办事效率低下的讽刺呢?

整部电影最大的伏笔是羊副市长的阴谋,通过向食肉动物注射毒剂来引发食草动物对食肉动物的恐慌和敌视,从而达到将只占动物城人口百分之十的食肉动物赶出动物城、打击政治对手、掌控动物城的最高权力的目的。若阴谋得逞,豹警官等食肉动物在城市生活中将被边缘化,被清除,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当今欧洲的国际难民问题导致的动乱。除此之外,当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的绵羊拥有了权力之后,却想着把对方踩在脚下爬上顶端,面对权力的诱惑,原本的政治受害者也会变成害人者,对于政治既得利益者来说,能否维系不同利益群体的平衡,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对自由和秩序的考量

动物乌托邦是一个“大同”社会,不同环境、不同种族、不同特色的物种生活在一起,保证城市和平繁荣的基础便是食肉动物能够和食草动物和平共处,享有平等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对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体内几千年固有的DNA属性的重新定位和考量。靠动物天性必然无法实现,于是要有法律,要有执法机构强制执行,所谓人权、自由必然是以秩序、公平为前提,这也是我们人类社会几千年来从未停止过讨论的恒久议题,现代社会必然是以法制社会为基准的。羊副市长通过向食肉动物注射毒剂来激发其攻击猎捕的本能,使之抛弃人性化一面,暴露天性,无疑是将已经形成的秩序打破,利用基因决定论和出身论等混淆视听的谬论来否决食肉动物文明和和平共处的可能性,这也再次让我们联想到美国的种族战争及有色人种的生存困境。虽然阴谋未得逞,也有力说明天性的完全解放、绝对的自由在现代社会是绝对不可取的,秩序的建立一方面依靠法律强制,另一方面也需要公众合力维护、自觉遵守,如此,才能实现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四)对美国梦的追求

美国好莱坞电影一贯对美国梦的青睐和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推崇在本片中依旧可见,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努力奋斗一定会带来收获;面对强敌和困境,坚持不放弃也一定会带来转机。兔子Judy无论在面对想要成为警察的理想,还是面对在破案时的势单力薄,都表现出十分正能量的状态并最终取得成功获得世人肯定。且不论这一论调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赞同,至少在一部动画片中进行正能量的呈现,对于观影者来说,都显得合情合理。受众更愿意买账,并在网络上给予良好的评价;父母也更乐于陪伴孩子一起观看,顺便还能做一次价值观的正面教育。格伯纳在涵化理论中明确指出,大众传媒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受众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美国好莱坞电影源源不断输出的关于美国梦的核心价值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全球受众。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从米德符号互动论的视角来看,《疯狂动物城》已经远远超出我们对一部动画电影的预期,它不再是仅仅定位于儿童的娱乐产物,更是面向成人世界暗含深意的传媒佳作。用巧妙的构思和考究的符号设置,通过一个看似与人类社会毫无瓜葛的动物乌托邦城市,向我们展示了一系列跟人类现实社会息息相关的、事关各领域尚存的刻板成见、政治时局、自由与秩序、人权与法律等宏大却一直没有定论、难以解决的人类命题。同时,正能量也始终贯穿主旨,用美国梦激励每一个心怀梦想的人。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它先天的优势在于寓教于乐,霍夫兰在他的研究中曾指出,娱乐化的说服方式要比生硬严肃的说教更易于让人接受和信服,在看到树懒“闪电”行事过慢而哄堂大笑时,何尝不会引发我们关于政府公务部门办事效率低下的反思。由此,作为一个传播学者,看过、笑过之后,透过符号解读其潜在价值和意义才显得尤为重要,才能真正实现一部电影本质上作为人类交流中介符号所发挥的最大价值。

(作者系山西传媒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疯狂动物城刻板符号
十宣放血疗法在自闭症刻板行为治疗的临床观察
学符号,比多少
民众服务区“蝶变”新生:颠覆传统服务区刻板印象
“+”“-”符号的由来
刻板印象提升与刻板印象促进*
变符号
《疯狂动物城》玩转政治寓言
学困生元刻板印象结构探索与问卷编制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