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J21奠定了中国飞机制造产业基础
——访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督查组成员刘乾酉

2016-04-11 18:02孙玉敏
上海国资 2016年1期
关键词:民机支线研制

文‖上海国资记者 孙玉敏

ARJ21奠定了中国飞机制造产业基础
——访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督查组成员刘乾酉

文‖上海国资记者 孙玉敏

作为中国大飞机全过程亲历者,从头至尾参与ARJ21研制历程的刘乾酉表示,研制一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涡扇支线飞机,并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商业上的成功,是中国航空工业、民航业几代人的梦想。“ARJ21的任务,不仅是发展一个产品,更重要的是要走出一条道路,奠定一个重要的产业基础,为大飞机发展战略打基础。”

《上海国资》:您参与过“运十”研制,也是ARJ21研制历程的亲历者,退休后还被请来做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督查。在您看来,ARJ21研制的意义是什么?

刘乾酉:ARJ21是一架现代设计、取得适航证、具备市场竞争能力、可自主经营的飞机。从ARJ21开始,民机航线上有了中国自己的飞机。

2000年之前,对于要不要造自己的民机,中国一直没有统一思想。要不要做,怎么做,争论很大。2000年2月,国务院指出民机发展要按市场机制办事,决定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水平的新型涡扇支线飞机。ARJ21得以开始研制。

但即使那时,争论依然存在。2002年ARJ21项目立项,2005年才出科研报告,就是因为中国仍有很大争论。

但在争论中,ARJ21明确了市场定位,确定了技术方案。

研制民机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参加项目的不仅有现隶属于中国商飞的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原640所)、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原上飞厂)、上海飞机客户服务有限公司、民用飞机试飞中心、基础能力中心,还有现隶属于中航工业的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原603所)、西飞、沈飞、成飞、强度所、试飞院和特种所以及国外十九家发动机和机载系统供应商等。

“众志成城”之下,突破一个接一个:总装下线、首飞、取得型号合格证、交付......这些重大事件,将永远刻在中国民机产业发展的里程碑上。

刘乾酉:将新支线飞机研制作为载体,探索建立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民机研制、生产、销售、经营的体制机制,对今后的意义更大。ARJ21项目研制经费只有25亿元,开始时日子较苦,可能想的是项目能否生存的问题,大飞机项目论证时,我们意识到ARJ21是在一条路。

第一, 2000年,确定民机研制采用市场机制。

第二,研制民机的体制是整合重组、军民分线,建设民机产业化的核心能力。如果军民不分,民机将永远被军机淹没。

第三,观念上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ARJ21取证交付虽然值得骄傲,但市场不满意不行。经得起使用的才是好飞机。

第四,民机必须要有自己的民机自主知识产权,但也不能闭门自己造。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就没有经营权,闭门自己造,也不可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们已经吃过没有知识产权的苦。ARJ之前,中国与麦道公司合作的麦道-90项目,就说停就停。这个项目在1996年麦道公司被波音公司兼并几个月后,被宣布中止。当时,上飞厂特意建了一个生产线承担相关工作,70%的工作量都已完成,但由于产权是人家的,合同说终止就被终止,上飞厂只能眼睁睁看着几千工人下岗。很悲惨。

第五,要采取“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这已是国际民机产业通行模式。如今民机产业特点是全球化、专业化、开放式的运作,要求每个部件都达到统一标准,一个国家不可能什么都做到最好,必须依靠市场和制造全球化。在民机产业链中,主制造商是领导企业,和供应商形成战略同盟关系。占据了主制造商这块高地,一说要造什么飞机,等于树立一面旗帜,可以很容易“招兵买马”。

这些现在看起来已经很普通,但是在当时还有争论的情况下总结出来的,有利于大飞机C919的成长。ARJ21的系统供应商都是国外供应商,C919就要求国外供应商于国内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属于向前走了一大步。

通过ARJ21的研制,中国已完全具备支线客机的研制能力和适航能力。民机世界将从此变得不同。

猜你喜欢
民机支线研制
支线飞机替换战略的经济性分析
基于Stateflow的民机液压控制逻辑仿真与验证
一种新型固定翼无人机的研制
民机复合材料的适航鉴定
基于数字虚拟飞行的民机复飞爬升梯度评估
支线机场建设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一种轻型手摇绞磨的研制及应用
配网馈线接地定位及环供支线接地选线判据探讨
民机研制风险管理浅析
接地线通用接地端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