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明
学生社团
——“自我课程”建设的探索样本
■徐明
作为镇江市义务教育发展比较快、比较好的学校,近几年来,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先后建立了100余个社团,涉及文学、艺术、科技、体育、研究和社会实践6个板块,引领镇江市社团建设风气之先。这么多社团,到底是负担还是机遇?到底是摆设还是教育的起点?或者说,学生社团的根本目标又是什么?基于上述思考,“社团活动课程化”这一概念在该校应运而生,该校的社团建设走上了在国家课程的指导下,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大框架下,以提升学生能力为标志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之路。
“自我课程”建设的前提是自我策划。自我策划相当于让学生自由命题,即由学生自主研究社团活动课程的内容与形式。该校学生往往通过“选主题、定方向、议内容、同研究、共交流、写报告”6个环节展开自我策划。作为“自我课程”第一阶段的学习,学生通常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例如,有的社团成员会根据课程学习的内容,通过召开社团会议的形式,共同商讨选用怎样的课程形式;有的社团成员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教务处老师咨询如何确定课时、时长及活动次数;还有的社团成员会对课程评价要素进行梳理,拟订的标准颇为简洁到位。这样的做法将“社团活动课程化、课程活动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自我课程”建设的关键是自我管理。在“社团活动课程化”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角,教师则是配角。每次活动中,教师的职责就是巡视,在巡视中发现问题、提炼亮点、推广经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他们有的给学生设计的活动方案出点子,有的发挥专长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有的参与学生的辩论,有的带领学生走进社区,有的与学生一道参与课外实践或调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在该校真正得到了实现。
“自我课程”建设的重点是自我运作。“自我运作”的着力点是突破课程学习资源这一瓶颈,华南实验学校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在“社团活动课程化”学习资源的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例如,信奥社团借助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的技术师资,引进了“单片机”“CAD制图”等5个项目;电子科技社团借助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以及南京、镇江两地的高校资源,引进了“机器人”等项目;气象社团充分利用中国气象局在丹阳地区的资源,进行了“校园气象观测”项目的创新研究,并被中国气象局定为“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示范校园气象站”。这些举措有效地利用了各种社会资源,丰富了社团活动的内容,提升了社团活动的内涵,很好地解决了“自我课程”学习运作过程中的难点。
“自我课程”建设的突破是自我完善。在华南实验学校,其“少年科学院”以及各种研究所的建立,已经基本完成了从分散到规范的组织建设工作,“社团活动课程化”研究学习也从“个体作战”发展为“团队作战”,例如,有的研究所配备了多名辅导教师,充分调动集体的智慧开展活动。而无论哪个社团,都十分注重教材建设。在该校《社团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截至2015年,各社团已经陆续研发出6大类50个序列,总计达200万字的校本教材,使得“自我课程”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社团“自我课程”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新载体,是社团活动的方向。“自我课程”很新、很难:“新”,在于它代表了教育的发展方向;“难”,归根结底在于学校和教师的准备不足。面对这样的“新”和“难”,华校人表现得很“傻”“很天真”:这种“傻”,说到底就是对教育理想的坚守;这种“天真”,就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
(作者为镇江市教科所所长,江苏省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