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
色拉式的智慧听课
□张军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反思不但包括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再次思考,也包括对他人的教学过程的思考。因为在听课过程中教师会自觉地结合自身经验评判他人的教学过程,会进行对比吸取修改等一系列教学设想,所以智慧的听课至关重要。
色拉式 智慧 听课
其实每一名新教师刚参加工作时,每天都会积极地去听课来补充自己的能量、提高自己的水平;每年都会有厚厚的几本听课本,上面用各种颜色的笔勾、画、圈、点。五六年后由于经验的累积和工作的繁忙,就会将这个好习惯抛之脑后。可是十年过后,当教学呈现了瓶颈状态,沉心静气地思考解决方法时,就会发现自己怎么就将当年的好习惯忘了呢?于是又开始忙着去听课“采蜜”了。很多教师在听课的时候,往往只关注到本学科的课程或者骨干教师的课堂,其实如果你有机会走进其他学科或者青年教师的课堂,会发现很多金点子、好方法。因此,我们的听课应该是色拉式的,兼顾老、新、杂,才能学得纵横、懂得全面。
听课,特别是听老教师的示范课、公开课以及普通教学课,对青年教师迅速“断乳”走向成熟具有重要意义。老教师经过了多年的教学洗礼,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他们在课堂上的游刃有余、教学机智是吸引青年教师的关键。
相信很多英语教师和笔者一样,都为沈峰老师的课而着迷。她没有特别出众的外貌,没有特别洋气的发音,没有特别华丽的课件,但是每一个学生和听课老师都会沉浸于她的课堂。她和蔼可亲、笑容可掬,让孩子们乐于与她亲近,没有包袱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她语言简练、不失幽默,让学生的英语脱口而出,善于与他人交流;她朴实无华、平凡教学,让孩子们依然感受到她的别出心裁。所以,她的每一节课都看似简单,却用心无数。或许这就是老教师的魅力所在。
“新”就是要多听新教师的课。很多教师都认为,只有多听老教师的课,才会对自己的教学有所帮助。老教师的课能给青年教师指明教学方向,可以提供更多有效的教学经验。殊不知新教师的加入,正在给我们的教学注入新鲜血液。有人说,新教师连讲台都没有站稳,能给我们什么呀?其实不然,他们可以给你很多。正因为他们没有教学经验,没有教学模式,所以他们在教学上没有束缚,有的是勇气与创新,他们往往能激发我们的灵感,因此笔者喜欢走进他们的课堂,喜欢听完课后能够毫无保留地指陈得失、相互切磋,这就是思维碰撞。
记得不久前实习教师勇敢地提出想上一节复习课,笔者为之惊讶。因为这是很多成熟型老师都不愿意去尝试的课型,于是我期待着。虽然刘老师只听了几周的课,她凭借自己对复习课的认识和教材的理解,将一年级英语教材中的教学难点this和that进行了一个大串烧,成功地上了一节复习课。她的教学思路、方法让所有听课教师为之赞叹。尤其是她将游戏中的“Talking Tom”(会说话的汤姆猫)带入了课堂,并适时地变出了i-Pad,让学生与Tom进行人机对话,使得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
“杂”就是指教师不能只盯着自己所教的学科,要多听课,特别是要多听自己任教学科以外学科的课。这与鲁迅先生所说的“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是同一个理。众所周知,各科教学内容自成体系,教学思路与方法各具特色。我们长时间任教某门学科,教学经验固然日渐熟练,但也容易落入俗套,有时难免会产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形成封闭的思维定势,对教学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教师之间若能交叉听课、相互切磋、合理吸收并及时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就可弥补这一缺陷。
笔者热衷于跨学科听课,由于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方法各异,往往会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鲜感。比如,语文教学中抑扬顿挫的语言,数学教学中严密简约的讲解,音乐教学中灵动激越的氛围,美术教学中细腻逼真的风格……这些都非常值得借鉴。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教师不仅应“专而精”,而且还应做到“博而精”。学校每学期开展的各学科各年级的公开课、教研课活动,我们不要轻易错过,如果有跨学校听课的机会更不容错过。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个教师精心准备的课堂教学,一定有他个人独到的地方,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结合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合理采用、融汇贯通,从而做到资源互补、教学互惠。要善于取他科之“石”,攻本科之“玉”,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学科无界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灵动、鲜活起来。
听课是初为人师的起点,是教师进步的基石,是教师成长的阶梯,是教师自我检验的法宝,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去听课,科学地听课,让听课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的灯塔。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 21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