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忆
优化团体管理策略 提升班级管理实效
□臧忆
班级管理是学校日常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应充分发挥班级团体的力量,对班级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借鉴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的团体动力学理论,就是通过团体的沟通动力、合作动力、归属动力和评价动力等策略进行有效的管理,让每个学生在团体教育的熏陶感染下不断进步与成长,从而提高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团体动力 班级管理 管理策略
近年来,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其中团体动力学理论也逐渐地运用在中小学的德育教学中。团体动力学理论的首倡者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认为:“任何一个团体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心理学上的有机整体,并能在这种整体水平上探索人的社会行为的潜在动力。”从整体的动力观出发,勒温认为团体中每一成员都具有相互依存的动力。由于团体是一个动力整体,其中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另一部分的变化。因此,我们应该把团体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加以分析,而不能仅仅看作是一些个体的集合。作为团体,它不是由每个个体的特征所决定的,而取决于团体成员相互依存的一种内在关系,同时团体也将有足够的力量改变个体的心理方向。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团体生活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开始萌芽的重要阶段,因此班级的管理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本学期新接手的班级管理中,便有意识地渗透团体动力学理论,通过团体的沟通动力、合作动力、归属动力和评价动力来形成有效的班级管理,在有效的班级管理中提高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与成长。
团体动力学研究表明,团体目标是影响团体行为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班集体形成的根本动力。在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能否及时恰当地提出具有一定价值并能为全体成员所认同的班集体成长目标,是判断班级是否达到集体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班级全体同学认真研读《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请班委成员组织班级同学来确定班级的成长目标。班干部对全体同学交上来的班级成长目标进行归纳整理之后,笔者进行了一番研究,并从中挑选出既表达了学生愿景又符合班级实际的目标,再反馈到全体同学手中,进行再次商量。经过讨论之后,全班同学一致将“团结自律,自信自强”作为本学年的班级成长目标。
对于这两点目标,笔者再次询问学生在哪些小动物身上有着最明显集中的体现,大家都纷纷说是蚂蚁和蜗牛。于是笔者便向大家介绍圣地亚那森林里流传着的一首歌谣:“羚羊在奔跑,因为狮子来了;狮子在躲闪,因为大象发怒了;成群的狮子和大象在集体逃命,那是蚂蚁军团来了。”这句话充分地展现出蚂蚁的团结精神。对于蜗牛,这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爬行动物,但它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一步又一步坚定的步伐。因为世上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它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还有就是蜗牛,因为蜗牛具有知难而进、坚定执着、永不放弃的自信自强精神。面对遥远的路途,蜗牛凭着踏实的精神和坚定的步伐,最终收获了跟雄鹰一样的成就。
所以,“用蚂蚁精神来营造团结自律的班集体,用蜗牛精神来塑造自信自强的班集体”的班级成长目标便因此而诞生了。团体目标是团体成员对于任务完成的一种预期。在团体目标的确立中,包含了每个成员对于团体的期望。团体目标的建立,既有利于团体成员团结一致,努力争取尽快达到目标,又有利于团体对自身的学习工作进行自我评价,并充分调动团体成员的积极性,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团体规范是团体成员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准则,它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两种。正式规范是正式组织规定的行为准则,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比如各种规章制度等。非正式规范是一种在团体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行为准则,不带有强制性,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无形规则。这两种规范在班集体的管理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是影响班级个体成员行为十分有效的一种约束机制。
在已经形成的团体规范中,当班级个别成员表现出违背团体规范的行为时,便会遭受到相应的惩罚或制裁,同时也会受到其他同学语言和非语言的舆论谴责。此时违反者会感到一种强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常常使人难以违抗,最终不得不服从团体规范。
为了制定班级的团体规范,在开学之初,笔者曾组织班级全体同学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请每个同学仔细对照上面的要求来确定班级的团体规范。对全体同学交上来的班级规范,笔者加以细细整理,并从中挑选出既切实表达出学生心声又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几点内容,通过与班委商议之后,再反馈到全体同学手中,进行再次讨论。经过大家的一番细细讨论之后,“班级十条规范”便应运而生了。
此外,为了强化非正式规范对班级的引导作用,经过和全体班委成员商议,决定由班长牵头,其他成员积极配合,共同来营造班级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班级的“风采展示栏”“读书活动栏”“学习活动栏”和“班级成长链”等栏目相继开辟出来了,整个班级沉浸在一片具有浓郁温馨气息的和谐文化氛围当中。
在我们的班级建设中,要尽快建立和形成一种符合班集体要求的行为规范,以有效地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快班集体的形成。形成集体规范的途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充分利用正式规范的主导作用,二是积极发挥非正式规范的渗透作用。对正式规范的形成来说,规章制度的严密与合理,管理要求的明确与严格,班级成员对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的认同程度与自觉性等,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对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来说,班主任的以身作则和崇高威信,班级核心人物的模范言行,班干部队伍的团结和比较一致的行为倾向,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班级的舆论和风气也是一种无形的规范行为,是一种无形的内在团体动力,所以,在我们的班集体建设中,班主任和班干部要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积极向上的风气,这些都是班级团队里很重要的无形规范和动力,对班集体的管理有很大影响。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提出,人类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作为班级的每个成员,在满足了正常的温饱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外,他们迫切需要的是获得爱与归属的需求和尊重的需求。因为有时人在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得更为迫切,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等有很大的关系。
为了让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都有一种归属感,笔者充分利用学校每周的周良好班集体评比活动,引导班干部每天组织学生在卫生、纪律和两操上认真对待,杜绝敷衍了事、随随便便的现象。当每周周一的晨会上,主管学校德育的领导在全校宣读我们班级荣获周良好班集体时,笔者看到班级全体学生的脸上都绽放出美丽灿烂的笑容,他们会以身处四(3)班这个大集体中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笔者还积极借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来充分开展班级的集体活动,如班级读书小报评比、班级画画比赛、班级剪纸比赛、班级跳绳和踢毽子比赛等,同时对于每次活动中所涌现出来的优秀学生,都张榜公布,并在班会上进行热烈表扬,让他们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重要性,从而得到大家的认可,获得一种团体归属感。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笔者还充分利用午休记录本这一载体来强化班级学生的归属感。先请班干部民主商议,如何才能充分发挥班级午休记录本的最大作用——既能保证班级良好的午休纪律,又能让大家对负责班级纪律管理的同学心服口服。经过商议之后,班长和纪律委员都非常认可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的管理策略,即班级纪律管理采取轮流制,人人都是班级纪律管理员,同时每天安排一名班干部协助纪律管理员管理纪律。这样既充分调动了班级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又起到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的作用。对于每周涌现出来的优秀管理员,我们利用班队活动课进行大力表扬,并希望他们再接再厉,为班级做出更多的贡献。于是,大家都对自己充满信心和期望,并对班级拥有满腔的热情和强烈的归属感——“我们的班级由我们来建设,我们的优秀成就了班级的卓越”。
团体动力学研究告诉我们,团体是处于均衡状态的各种力的“力场”,这些力场关系到团体活动的环境,还关系到团体成员的个性特征及其相互间的看法。团体的行为就是在各种相互影响的力场中一种错综复杂的结合,这些力场不仅影响团体的结构,也改变个人的行为。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决定于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当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便会在团体内部力场产生一种张力,此时周围的环境因素便起着导火线的作用。
有一段时间,班级里有个别学生喜欢在课间追逐打闹,导致学生之间的小矛盾频频发生,后来还因为课间的不文明休息导致班级个别学生与别班学生发生矛盾。为了充分发挥班级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笔者利用班会活动课时间,请全班同学对班级出现的这些不良现象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每个同学在纸上写好后,在全班进行交流,畅所欲言。在交流中,有的同学说,课间休息是为了让大家放松学习疲劳的,而不是用于打闹的。你的不文明休息,会使他人受到伤害,还会影响他人的休息。我们应该学习蚂蚁团结友爱的精神,因为我们这个班级是我们的家。我们不能伤害同学,应该要做到互相团结,互相关心。还有的同学说,当我们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应尽量学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做到和睦相处。对于平时发生的矛盾,我们应该多说一些“对不起”,少说一些“我揍你”,这样才能够和同学和谐相处。
经过全体同学的一番评价交流之后,班级学生在课间追逐打闹等不文明的现象大大减少。因为学生通过自身的反思和集体表达交流之后,全班已经逐渐形成了一股无形的舆论压力,迫使个别同学改变自身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
总之,班级管理是学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积极借鉴勒温的团体动力学理论,可以加深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认识,增强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使自己所带的班集体更加团结向上,努力进取,使班级成员充满自信心和自豪感,并朝着积极乐观向上的良好方向不断健康成长。
(浙江省长兴县夹浦镇中心小学 3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