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县西坪中心小学 郭丽明
预设与生成的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例谈
福建省安溪县西坪中心小学郭丽明
余文森教授曾指出:预设与生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即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新课程课堂教学呼唤高水平的预设与精彩的生成。
预设;生成;数学课堂教学
余文森教授曾指出: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可见,预设与生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不是课前的教学设计或是教案的展示过程,而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调节、不断更新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是师生共同创造出的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因此,我个人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就需要教师的精心预设,用精心预设去预约精彩生成,反之,通过生成更好地完成课前预设的目标。
新课标强调:“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素材,有效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积累的素材,时时刻刻让学生发现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课前三分钟,先让学生欣赏一些生活中物体的图片(长方形的面和正方形的面),唤起学生脑海中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初步具象,接着出示机器人叮叮图片(机器人叮叮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的),问:“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让学生观察机器人,这时,学生在观察的同时,又在脑海中再次抽象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象。最后,把长方形和正方形拉回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从身边的物体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再次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从具象到表象再回到具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的学习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几何图形的印象就层层加深,预约了课前教学设计时所预设的、有目的性的生成。
“猜测—验证”是学生数学思考的重要内容,它可以让学生亲历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觉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猜想验证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增强学生主动探索和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创新的、自主性的生成。
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设计“摸一摸、猜一猜”游戏,让学生动手摸出一个图形,猜一猜它是什么图形。学生在猜测的时候,就会有一个自己心目中的判断图形的标准,这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猜长方形的。大部分学生都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心中的判别方法。有的学生说上下两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说左右两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说四个角都是直角,等等,这些只是学生心目中的初步的判断标准。到底这样的猜测是不是科学呢?就需要大家动手操作,实际验证。这时,及时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去验证刚才的猜测。学生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发现了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很快就验证了自己的猜测。在量的时候,有的学生惊喜地发现先折后量,只要量两次边就验证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了,正方形只要量一条边也同样能验证四条边都相等,还有的学生说只要把四个角折在一起,量一次就可以验证四个角都是直角了。备课之前,有时预设可能还不够全面、不够充分,但学生课堂创新的、自主性的生成,恰恰更精彩地点燃了课堂的亮光。教师只要处理好课堂中意料之外的动态生成,不仅不会偏离原本的教学目标,反而能为之前的教学预设增添光彩。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把身体与精神的训练相互形成一种娱乐,说不定就是教育的最大秘诀之一。所以,在课堂中设计有知识性、有目的性、有趣味的数学游戏可让学生去体验,在玩中学,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更多数学教学中游戏带来的乐趣。也许这是教育成功的好办法。”
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中,设计“猜一猜”游戏,猜信封里的彩色卡张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有的学生猜长方形,有的学生猜正方形,虽然只是简单地玩一玩“猜一猜”游戏,但越简单的游戏,越能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也更加充分了。游戏中,居然有几个学生意外地发现当中藏着数学秘密:正方形也属于长方形,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虽然这一节课并没要求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教学预设时,我也没把握学生能知道其中的奥秘,但课堂上学生的意外发现,让数学课堂更灵动、更精彩、更有生命活力。可见,把数学知识合理地融入到游戏中,不仅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数学,还能突破原本的教学预设,产生意外性的生成。
预设是教学内在的而又本质的要求,生成是教学必然的而又突然的结果;没有预设,课堂教学就是杂乱无章的盲动;没有生成,课堂教学就是封闭僵死的操练。只有科学而艺术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才能让两者相得益彰,同样精彩,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成为真正的理想课堂,也才能让数学课堂随时都能焕发出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