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乐”学,让课堂更高效

2016-04-11 12:37江苏省常熟市碧溪中心小学潘玲燕
数学大世界 2016年10期
关键词:松鼠数学课堂教学

江苏省常熟市碧溪中心小学 潘玲燕

让学生“乐”学,让课堂更高效

江苏省常熟市碧溪中心小学潘玲燕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学生快乐学习。单纯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机械地记忆,严重剥夺学生的学习主动权,限制了学生思考空间。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开设教学,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让学生乐学、爱学,以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学生主体;高效学习

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任务之一。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快乐学习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分析教材,创新自己所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美,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实现快乐学习。

一、引入现代技术,丰富学生学习内容

数学的学习是枯燥无趣的。而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是依赖于粉笔加黑板,这样的课堂色彩单一,再加上数学这一学科本身的枯燥性,很容易让学生变得昏昏欲睡,课堂效率低下。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现代技术——多媒体,借助其色彩的丰富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二)”时,教师不再只依赖于枯燥的教学语言以及单调的黑板、粉笔,而是另辟蹊径,跟随时代的步伐,选择引入现代技术,借助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认识数学中的一些图形。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知识内容后,又选择为学生展示了一些三角形模型的建筑物或者物品。首先教师让学生观察自行车,学生很清晰地发现自行车的车座是一个三角形的形状,随后,有学生发现它的轮子也是一个数学图形——圆形。随后,教师又相继地为学生展示了一些三角形形状的事物,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印象。教师还为学生展示出一些高楼的图片,让学生更好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这两种图形。教学中,图片的展示,成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让学生变得更乐于学习数学知识。

课堂教学中,现代技术的引入,给学生的视觉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效地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推动学生很好地学习与发展。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变得更爱学、乐学。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数学,对数学有一定的向往与期待,如果教师还像以往那样直接倒灌,会让学生从开始就厌烦数学,极不利于学生今后对数学的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可以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发现学生都不愿意做这些计算题,即使做也是被迫地做,效率很低,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很不开心。于是,教师根据这具体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三只小松鼠按照松鼠妈妈的要求去森林里采摘松子,但三只小松鼠都很贪玩,到了傍晚也没采摘几个松子。回到家后,松鼠妈妈很无奈。A松鼠说采了8颗,B松鼠说采了6颗,C松鼠说采了9颗,松鼠妈妈让他们互相比较,列出一个数学算式。这三个小松鼠感到很痛苦,你们能帮帮他们吗?学生们在教师说完这些故事后,表现得很兴奋主动。于是,都积极地计算这些计算练习,很快就有学生给出自己的想法。生1:9-6=3,C松鼠比B松鼠多采了3颗松子。生2:9-8=1,C松鼠比A松鼠多采了1颗松子……学生就这样很主动地列式计算,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中,故事情境的创设,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变得更乐于学习数学。故事的引入,将枯燥的数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间接地提高了学生计算能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氛围。

三、组织探讨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生是一个有生命、有思维的个体。对于同一种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想法,而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就需要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讨活动,让学生可以有机会相互沟通交流,相互交换意见,进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预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小组之间共同探讨交流。这时,有学生在小组中开始发表自己对有余数除法的见解。生1:在做完一道关于有余数除法的练习题后,我们需要检验一下,可以先将商乘以除数,然后再加上余数,最后得到的数字如果等于被除数,那么我们所算的结果就是正确的;如果不等于被除数,那么我们所做的结果就是错误的,需要再重新做。生2:我很同意生1同学的检验方法,我也有一种检查方法,其实也是老师刚才所强调的一些重点,就是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但是不一定小于商,这是我们在计算时所要注意的。生3:你们说得都很好,这些都是我没有想到的,但是,我还是不太信服你们的观点,我们也可以用具体的例子证明一下,你们刚才所说的到底正不正确……学生就这样积极主动地相互探讨、共同探索。

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相互探讨,让学生可以有机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探讨活动的开展,给学生创造了更多沟通交流的机会,有效地活跃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直接地推动学生互教互学,共同进步。

总之,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开始接触数学,尤其是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对数学内容充满了期待与幻想。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乐于学习数学的好习惯,要善于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体验快乐学习,进而推进学生更乐于学习数学。

[1]谢婉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快乐式教学模式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6(02).

[2]庄若冰.如何打造充满活力的小学数学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5(12).

[3]徐小丽.如何构建高效而精彩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J].新课程学习(上),2015(03).

猜你喜欢
松鼠数学课堂教学
小松鼠
松鼠
松鼠
松鼠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