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学互通枢纽,营造师生合作学习策略探究
——以数学教学为例

2016-04-11 05:31:08青海师范大学2014级教育硕士班仇小静
数学大世界 2016年1期
关键词:互通师生数学

青海师范大学2014级教育硕士班 仇小静

构建教学互通枢纽,营造师生合作学习策略探究
——以数学教学为例

青海师范大学2014级教育硕士班 仇小静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以及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等各方面差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和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如何化解矛盾,让学生能快乐学习是数学课堂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师生正确的交流、沟通方式和教师理念、角色、行为的变化是解决师生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自我改变会带来学生的根本变化,因此,改变传统角色分工,构建师生互通枢纽,营造师生合作学习势在必行。

教学互通;换位沟通;合作学习

在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经常见到有老师与学生之间出现各种不同形式的矛盾。课堂学习会有矛盾、课后交流会有矛盾、家校沟通也会产生矛盾,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及时解决,就会导致师生之间的交流歧位,造成老师一门心思为学生付出,反而得不到学生的认可,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一个好的数学老师首先要做到能与自己的学生互通交流,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他的数学课学生才会愿意用心去学习。可见师生的互通交流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在教育教学中,老师是帅,学生是兵,教学过程就是一场战斗,课堂管理法则就是赢得这场战斗的兵法。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特征,在思想行为、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与学生进行互通交流,就成为了能走进学生内心,并影响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并直接影响了高效课堂的形成。在这里,笔者结合自己平常的教学实践,就在数学教学中师生之间新型关系的变化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调整自我,换位思考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以学生是否听话、作业的正确率高低、成绩优劣来判断学生的好与差。大多数老师都喜欢听话的,或是成绩好的学生,对那些学习不好又不听话的孩子则很少倾注关爱。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摘掉传统的有色眼镜,多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潜力,借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蹲下身来看孩子的世界,以关爱的态度教育学生,这样的教育才会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教育才会有效,学生才会有自信,才会有追求,才会有奋斗的动力。教师首先学会包容学生的缺点,学生在成长的阶段中,其自制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尚不成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低级错误,做出幼稚可笑的事情。教师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审视学生的所作所为,要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的角度出发,正确、积极、因势利导地教育学生,而不是动不动就对学生的行为保持怀疑,批评指责,甚至责骂。

案例一:在刚开始讲授有理数的减法的时候,碰到了—1/3—1/2这个问题,很多老师都会以为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就会叫平时数学成绩一般的同学起来直接回答,而学生的答案是五花八门的,可能教师对于一个同学的错误答案是有心理准备的,但是如果多名同学起来回答错误之后,教师可能就会勃然大怒,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沉重打击,甚至会衍生到学生其他方面。实际上如果我们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学习层次去想,这个问题确实不是那么简单:既要考虑通分,又要用到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还要用到异号两数的加法法则,几种过程夹杂在一起,要直接得到答案,当然不是那么简单。教师以自己的能力给学生来定位,当然会不切实际。经常性的回答错误,又没有正确的引导,会给学生的积极思维带来巨大的影响,直接造成后续学习的困难。

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就像一杯没有倒满的水,很多教师只看到那空的一半,而没有注意到杯子的大小、材质是否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因为外观上空白的比别人多,就成了教师眼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教师总是想通过自己的教育、批评来填满学生空白。而直接表现就是对这些学生的毫无根据的指责与不切实际的要求,并且教师在批评这些学生时,凌驾于学生层次以上,指责他们这也不会,那也不会,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结果导致学生率先放弃自我,迷失在教学之中。如果教师能换个角度,盯住学生的另一半,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呵护他们,鼓励他们,让水慢慢涨潮,让他们在教师的角度转换下产生自信,那效果岂不更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说过:改变了自己,昨天最难教育的学生可能变成今天最与自己知心的学生;昨天最不愿讲的课,今天讲起来可能就是一种享受。这样的课堂,谁不喜欢。

二、欣赏宽容,信任沟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欣赏是一种智慧,作为欣赏者的教师,必定要有愉悦之心、仁爱之心、成人之美的善念;而作为被欣赏者的学生,在教师的欣赏下必产生自尊之心、向上之心、奋进之力。学生在某一方面取得了进步,作为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地及时对学生的成绩做出赏识与引领,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看到自身的优点。他们会在潜意识中发现自己有着非常优秀的一面,从而带动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进取心,并且相信自己在其他方面也同样会做得非常出色。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察言观色,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所处的境地,对学生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下的言行给予认同,能放下架子,暂时放弃积极的立场和观点,表现出胸怀大度、宽宏大量,对学生可能不一定正确的语言行为给予谅解、宽容。宽容,显示了宽容者睿智的思维和博大的胸怀,给被宽容者自省的余地和改过的机会,使宽容者因此而受人亲近、喜欢和尊重,从而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

案例二:新初一开学不久,就发现班上有一男生总是不能按时完成数学作业。但通过了解,笔者发现他家庭条件很好,父母对他的要求也不高,放学回家基本是在电脑游戏的陪伴下度过的,自己对自己也毫无要求。这个时候正好讲到求代数式的值,笔者找了个机会对他的乐于帮助同学的优点以及足球踢得好等特点进行了大肆表扬,并在他的家作记录本中写下了这么一段话:如果给a、b、c、d……这26个字母给定对应的值分别为“1分、2分、3分……”,那么你能计算出money、knowledge以及attitude的分别得分吗?你是一个能够吃苦耐劳,懂得生活的好孩子,老师很欣赏你,老师更希望你能真正懂得这三个英语单词所赋予的意义,有位著名的足球主教练说过:态度决定一切!从那次之后,他的作业再没迟交过,从字里行间我都能看出他每天的进步!信任的话语让学生充满自信,委婉的语句又不让其丧失自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摆正自我,并在不断的鼓励中逐步超越自我。

信任的意义在于相互依赖,沟通的目的在于赢得共鸣。也就是说,你所说的每句话,你所做的每个动作,都要顾及到学生的感情,尽量不要表现得冷冰冰的。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正所谓: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教师与学生沟通时,说话的角度如果不能和学生的心理对接,就好像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一样,此时如果教师能找到一个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切入点,就好比将一粒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心扉自然而然就会为你而敞开了。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具备一双慧眼,带着一份爱心去发掘,去搜寻一个与学生沟通的共鸣点,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达到与学生愉快交谈的目的。与学生沟通应该要做到:顺其所思,予其所需;同其所感,引其所动;投其所好,扬其所长;助其所为,促其所成。

教师应该通过因势利导的沟通艺术,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审时度势、扬长避短,水到渠成般地为学生传道、授业和解惑,使他们在欣然接受意见或建议的同时,又有收获的喜悦、良好的启迪,并自觉地唤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三、反思转变,合作教学

反思现在的教学,在很多方面确实是有所欠缺,教师很多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教师在很多的时候要学会对自己教学理念的反思,对自己教学方式的反思,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对自己学生学情的反思。反思自己的行为需要勇气,能改变自己更需要决心与毅力。作为教育工作者,这种敢于正视自己、反省自己的勇气是必不可少的。当我们有勇气直面自己的时候,才会发现,其实自己做得很不够。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教学的设计者,更应成为学生知识的引领者,只有在教师的不断引领之下,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过程才会更加得心应手,对于知识的理解才能更加根深蒂固,对于知识的应用才会更加水到渠成。

案例三:在讲授对顶角一课时,老师设计了一个利用对顶角解决问题的题目,但是学生在书写过程中,老师发现很多学生居然还是利用邻补角来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就纳闷了,这个题目明明是利用对顶角就能简单完成,学生为什么转来转去,避简就繁呢。实际上这种情况的出现是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不力,学生刚掌握了领补角的性质,刚能利用这个知识来解决问题,又怎会用不熟悉的知识去解决呢。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究其因,思其故,对自己的教学思维是否能适应学生进行改进,化被动传授为合作学习。只能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也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教师和学生彼此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实现三个转变:

1.摆脱传统意识,实现教师的角色由“课堂主宰者”向“活动引导者”转变;

2.改变传统教学,实现教师的角色由“课堂讲解者”向“知识引领者”转变;

3.重视合作学习,实现教师的角色由“课堂承包者”向“教学协助者”转变。

教师不应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尤其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要鼓励学生能够把自己的设想、观点大胆地说出来。每当学生说完自己的构思之后,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这是学生的优点,哪怕学生说错,也要让学生把想法说出来,这是教师对学生优点的欣赏。这是培养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创新意识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数学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快乐但辛苦的旅程,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尤其在数学课堂管理中不断学习和提高,改变陈旧的观念,适应新的角色定位,接受新鲜的事物,才能从根本上走出教育误区。转变自己的角色观念,化“讲授式教学”为“师生合作学习”,不同的师生交流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更会对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力。通过师生之间的新的角色定位以及交流互通枢纽的构建,通过高效课堂的建立以及优化提升,必将对数学教学的进一步优化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1]黎齐主编.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吴中民.构建高效课堂的理念与方法[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

[4]谢明初.数学学困生的转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严育洪.微雕课堂-教学的细节功夫[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张仁贤.激励教师的80篇心灵美文[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互通师生数学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编读互通
现代苏州(2019年18期)2019-10-15 08:49:28
中日ETF互通“活水来”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7:00
编读互通
现代苏州(2019年16期)2019-09-27 09:30:30
面向VDC组网的VXLAN控制面互通方案探讨
互联网天地(2016年2期)2016-05-04 04:03:27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6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中国火炬(2011年12期)2011-07-24 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