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实验小学 张燕算
关注学习起点,让教学更有效
——以“9的乘法口诀”一课的教学为例
福建省泉州市实验小学 张燕算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刚刚出示今天的课题,学生就大喊“老师,我知道了”,然后就把相关的知识点不由自主“抖落”出来。这时,执教者往往显得尴尬,疲于应付,下面该怎么教?的确,现在的学生的学习渠道宽了,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以前就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对此,教师如果不予理睬,你说你的,我教我的,生拉硬扯地把学生拉回来,按照预先设计的程序进行教学,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缺乏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激情,导致教学低效或无效。那么,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从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结合“9的乘法口诀”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奥苏泊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也就是说,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起点,不仅限于逻辑关系上的知识基础,而且还包含现实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即学生的现实起点。
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为了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笔者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前测。
前测的问题:
(1)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写出你会的。
(2)任选一句口诀,说说它的意思。
被测对象:三年七班53人。
统计的测试的结果:第1题,全对的有40人,占总人数的75.47%,全写出来但有1~2个写错的有8人,占15.09%,写出大部分(写到“六九”或“七九”)的5人,占9.43%;第2题,能完整说出口诀的意义的有25人,占47.17%,意思明白但表达不清楚的有13人占24.53%,不理解的有15人,占28.30%。
分析统计的结果发现,学生基本知道9的乘法口诀,绝大多数学生会默写口诀,有的甚至能够正确理解口诀的含义,但一些学生记忆口诀的方法属于“死记硬背”,遇到如“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稍大的口诀记忆就有困难。看来很多学生对9的口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基于此,笔者认为编制口诀已经没意义,教学中应让学生在充分理解口诀含义的基础上,加强对记忆口诀的方法指导,使学生能自如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布鲁姆指出:“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在目标领域里能切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得到。要明确教什么,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有时可以适当提升、拓展教学目标,有时需要降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确定之后,再去考虑采用何种方式落实目标,这样就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
“9的乘法口诀”这一课,从教材的例题来定位主要是完成口诀的编制,但从课前的调查分析来看,理解口诀的意义及记忆口诀才是学习9的乘法口诀的重点。基于此,我对本课目标定位如下:1.在学生初步了解9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含义,体验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通过观察,探究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利用规律熟记口诀,会用9的乘法口诀求积,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能力。
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就可以以此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新课程理念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生的过程。因此,“怎么教”必须建立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角度来设定,否则就偏离了教学主体。如在“9的乘法口诀”教学中,由于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上能背诵9的乘法口诀,口诀已经是学生的一种认知基础,本节课笔者打破从情境去获得口诀的常规教学方式,采取“让学生直接说出9的乘法口诀—以画图和写字的方法展示每句口诀的意义,自由验证了口诀的由来—根据意义记忆口诀—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口诀的规律,巧记口诀—应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流程。这种从“口诀→意义→情境”的教学策略真正体现了“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落实在点点滴滴的教学行为之中。
上课伊始,直奔主题:“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你喜欢哪一句口诀?为什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们自由交流,愉快地进入了探索新知识的过程。随后,笔者创设了一个让学生自己探究9的乘法口诀意义的过程:“任选其中的一句口诀,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它的意思”。学生有的通过形象生动的直观图直接揭示,有的通过比较抽象的几何图形突出含义,有的则用了简单的数学符号来表示,还有的学生直接用文字表述口诀的意义。由于没有过多的限制,学生的方法各异,可谓百花齐放,并且在自主表示、集体交流的过程中对口诀含义的理解深入而透彻。
记忆9的乘法口诀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在充分理解口诀的意义上,笔者留出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背口诀,并采取自由背、集体背、个别抽背等多种方式巩固口诀。为进一步帮助孩子记住口诀,突破口诀中的难背的几句,笔者引导学生寻找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通过寻找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发展孩子的潜能,让纯粹的记忆变得生动和直观了。
总之,学习起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三者在课堂教学中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教学目标是三者之灵魂,教学方法是达到目标的过程,而学生的学习起点又是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确定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其实也是追寻有效课堂教学的起点,能否正确设定课堂教学起点,决定了一节课的教学是否具有适切性与实效性。因此,只有正确、合理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效地加以利用,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才能使数学课堂真正彰显生命的活力,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