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第二小学 陈英美
运用质疑,提高教学实效
福建省南安市第二小学 陈英美
“先学后教,高效课堂”这一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如何有效落实这一理念仍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难题。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我发现在课堂中学生能够质疑的话,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还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进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质疑;提高;教学实效
“先学后教,高效课堂”这一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更多时候只是在关键处稍做点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解疑……的过程。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于老师的这段话让我深有感触,在“先学后教,高效课堂”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摸索过程中,我也切身感受到质疑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还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进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先学后教,高效课堂”,要求改变以往的问答式教学模式,而力求让学生课前裸读,独立先学——比对目标,明确方向——聚焦问题,合作交流——交流展示,互纠互补。最后教师再适时点拨,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受限于学生原有学习方式的制约,刚接触这一学习方式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甚至不知所措。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何让枯燥的学习充满活力呢?通过深入地思考和摸索,我认为是质疑,质疑能让原本看似单调的学习充满着挑战自我,挑战他人,挑战课本的味道,这必定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住新房”一课时,当学生通过课前独立先学,并在小组内交流后,这时他们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初次接触),实质上是一知半解,但大部分学生却都认为已经掌握了其要点。因此,当一生上台展示交流完自己的见解后(竖式计算),说:“我回答完了,你们有什么要补充或者问题吗?”学生们信心十足地说:“没有。”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就我对学生的了解,优等生可能确实掌握了,但是中下等生对之肯定是一知半解。于是,我及时调整了方案,说:“那老师来考考你们,敢吗?”于是我先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个问题:竖式中的28怎么来的?(手指板书)这时那些优等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个个都想当小老师,然后让学生也试着像这样来考考大家,结果学生的学习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从上面我们不难看出,质疑无疑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进而以饱满的热情去探索知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否能够“数学地思考”非常重要,当他们在面临各种问题情境(特别是非数学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因而,学生能够进行数学思考是一种基本要求。那么,在“先学后教,高效课堂”这一教学模式中,质疑问难无疑是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时,可以采用“考对方”的形式。人的潜意识里,都想当优胜者。这样一来,学生就会绞尽脑汁,提一些比较有深度、难度的问题来考别人。当这个学生质疑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积极思考,并踊跃发言,甚至进行争论。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花边有多长”一课时,学生在独立自学课本后,得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我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有的学生就提出了:为什么长方形的周长可以用(长+宽)×2?当这个学生质疑后,大部分的学生都立刻陷入了思考,都想争当智者,回答别人所不知的。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思考周长的含义、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发现长+宽跟它的周长的关系等问题。
学生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对这些数学知识再加工,并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进而解决问题。通过类似这样的质疑问难,就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逐步形成一种数学思考的能力。
在“先学后教,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事先进行课前先学,并在小组内交流。所以对于课本中所呈现的知识,应该说已经看懂了,但这时,学生的认知水平仅仅处于表面程度,远没有达到真正理解的程度。所以很大一部分教师会认为,“先学后教”注重学生的自学,学生都能把结果说出来了,我们就没有教的必要了。其实这是对“先学后教”这一理念认识不到位。细想,一堂课下来,教学重点突出了吗,教学难点突破了吗?非也,我想,对于这种情况,最好不过的是引发学生有效地质疑。
例如,在上面“住新房”一课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亦是难点,而且是学生初次接触。因而,在集体交流时,一生交流完后,其他学生都认同了,未提出其他相关的问题。对于课本上所写的这个例子,他们可能是真的明白了,但是对于其本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竖式),我想大部分的同学都还稀里糊涂的,并不清楚其算理。因而,在这里,我先采用“考对方”的形式,考学生:竖式中的28怎么来的?然后学生就有样学样地进行质疑:140是怎么来的?为什么140的0要加方框和虚线?这些问题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竖式的书写格式,这也正是本节课的重难点。通过适当地点拨、引领,让学生一个个问题地提出、解决,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也就逐步化解了,质疑的作用立竿见影。
总之,在“先学后教,高效课堂”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让学生学会有效地质疑,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质疑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促进他们深入地思考,更能有效地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最终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