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分数应用教学点滴

2016-04-11 08:15安徽省定远县阳光实验学校许云根
数学大世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分率应用题数量

安徽省定远县阳光实验学校 许云根

小学六年级分数应用教学点滴

安徽省定远县阳光实验学校 许云根

分数应用题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总结提炼,引导学生运用数量关系中的几个关键词,去解决此类问题,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单位“1”;关系隐蔽;量率对应;转化;不变量

分数应用题在小学六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而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隐蔽,量率混杂,抽象难懂。有的题目学生看后,无从下手。针对这些问题,我本着以人为本、先易后难、逐步深入的原则,在教学中,总结一些解题心得,与同行们共勉:

一、找准单位“1”,构建等量关系

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有完整的和不完整的。完整的有:甲数是乙数的2/5(简单的),鸡的只数比鸭多(或少)2/5(稍复杂的)。不完整的有:一段路修了5/8、一袋大米吃了2/5等。解答分数应用题,必须让学生很快确定数量关系中谁是单位“1”的量,可是确定单位“1”的量,学生感到很茫然,判断往往出错。针对这种情况,我依据分数的意义,总结出确定单位“1”的量的“顺口溜”:单位“1”的量在分率的左边,与分率是一“字”之隔。“字”就是数量关系中的“的、多、少或与多、少同义的增加、减少”等之类的双音节字。对诸如“一段路修了5/8”之类的不完整的数量关系,须将其补充完整后,根据“顺口溜”,也能很快确认单位“1”的量。当学生解决了这一问题后,我又根据“数量关系”中的关键字帮助学生构建“等量关系”。如“甲数是乙数的2/3”,其中的“是”字看作“=”号,“的”字看作“×”号,其构建的等量关系就是“甲数=乙数×2/3或乙数×2/3=甲数”。对于稍复杂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将其转化成简单的数量关系后,再构建等量关系。如“鸡的只数比鸭多(或少)2/5”转化成“鸡的只数是鸭的(1±2/5)”,抓住关键字“是”“的”,立刻可构建等量关系为“鸡的只数=鸭的只数×(1+2/5)或鸭的只数×(1+2/5)=鸡的只数”。

二、明确量率对应,找准对应分率

分数应用题中有一个“量率对应”的明显特点,分数乘法数量关系中的每个具体的量,都对应着一个分率,而每一个分率也同样对应着一个具体数量。因此,正确地确定“量率对应”是解题的关键。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量率对应,找准对应分率”的:

首先出示“鸡的只数比鸭多2/5”数量关系,让学生根据“顺口溜”很快确定“鸭的只数”是单位“1”的量,它对应的分率就是1,而“鸡的只数”对应的分率是(1+2/5)=7/5,数量关系中的2/5则是鸡比鸭多的只数所对应的分率。当学生初步明确了量率对应关系后,我再出示此类题目,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例如:一段路,第一次修了2/5,第二次修了1/3,还剩36千米,这段路全长多少千米?这道题连续出现了两个不完整的数量关系,即“第一次修了2/5,第二次修了1/3”。我引导学生把数量关系补充完整后启问:谁是单位“1”的量?该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能很快确定这段路“全长”是单位“1”的量,所求问题也是这段路全长,这样就把单位“1”的量与所求问题统一在一起。求单位“1”的量就要找出题目中已知量和已知量对应的分率。我顺势引导:题目中的已知量是什么?它对应的分率又是什么?这时水到渠成,学生不难看出:剩下的36千米是已知量,它对应的分率就是剩下的分率,即(1-2/5-1/3),根据已知条件可知,36千米是全长的(1-2/5-1/3)。求这段路全长的千米数,就是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计算,列式为:36÷(1-2/5-1/3)=135(千米)。

三、将不同的单位“1”,转化成相同的单位“1”

在一道分数应用题中,出现了几个分率,而且这几个分率的单位“1”不相同,单位“1”不同的分率,它们表示的量也不相同,所以它们是不能相加减的。在解题时,必须以题中的某一个量为标准量,将其余量对应的分率转化到这个标准量上来。也就是说,要将不同的单位“1”转化成相同的单位“1”,方可列式解答。例如: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全长的2/7,第二次用去剩下的3/5,已知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6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解题的关键是构建量率对应。“已知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6米”,6米对应的分率应是第二次用去的分率与第一次用去的分率之差。而“3/5-2/7”是6米对应的分率吗?当然不是,因为3/5和2/7的单位“1”不相同,是不能相减的,要求两天的分率之差,2/7以绳长为单位“1”,所以要推导出第二天用去的是绳长的几分之几。以绳长为单位“1”,当用去2/7以后,余下的就是1-2/7=5/7,第二天用去的是5/7的3/5,即5/7×3/5=3/7。以绳长为单位“1”,第二天用去的是3/7,因此相差的6米占绳长的(3/7-2/7),列式为:6÷[(1-2/7)×3/5-2/7]=42(米)。

四、以不变量为单位“1”,降低解题难度

对于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当题中的一些数量发生变化时,我们可抓住题中一个不变量为单位“1”,便能找到解题的捷径。例如:阳光学校六(5)班开学初女生人数占全班的1/4,后来又转来4名女生,这时女生人数占全班的5/16。六(5)班现有男生多少人?该题出现了“女生人数,男生人数,全班人数”3个量,其中女生人数的变化,引起了全班人数的变化,只有男生人数没变化,抓住这个不变的量为单位“1”,将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转化:将“女生人数占全班的1/4”转化成“女生占男生的1/4÷(1-1/4)=1/3”;“这时女生人数占全班的5/16”转化成“女生人数占男生的5/16÷(1-5/16)=5/11”那么4名男生对应的分率就是5/11-1/3=4/33,求男生人数列式就是:4÷(5/11-1/3)=33(人)。

总之,分数应用题的教学重在找准单位“1”的量,然后理清数理关系,这样,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数应用题的解答能力。

猜你喜欢
分率应用题数量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利用Aspen Plus模拟分离乙醇-水体系的研究
统一数量再比较
解分数问题例谈
分数应用题常见错例剖析
头发的数量
利用分率巧解题
我国博物馆数量达45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