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2016-04-11 09:22陈仕伟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创业教育思政课教学改革

陈仕伟

(江西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陈仕伟

(江西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摘要】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重点是要突出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能力和品格等的培养。而高校思政课教学就是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法治和心理等方面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加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必然要求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必然有助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二者存在着内在的强关联。

【关键词】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创业教育;思政课;教学改革;辩证统一关系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引擎。为了抓住知识经济的机遇和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努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特别是在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新时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能力和品格等,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这个视角分析,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题中应有之意,不具备起码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制和心理等素质的当代大学生绝对不会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因此,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课教学改革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内涵与基本要求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指出,未来的人应该拥有三本“教育护照”:第一本是学术性的,第二本是职业性的,第三本是事业心和开拓创新能力的。时代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学位不等于就业[1]。1999年,我国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并强调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2]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努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1.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内涵。众所周知,要真正培养出创新创业型人才就必须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具有开创个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3]。这就要求,创业教育必须渗透和结合到高等教育过程始终,突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能力和品质等。结合我国当前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要真正培养出创新创业型人才,必须破除以下四个认识误区:

一是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不是为了培养企业家。由于这个误区的存在,在具体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往往特别强调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经商能力。限于资金的缺乏,开展创业教育的结果往往就是鼓励当代大学生去校外摆地摊、开网吧和开餐馆等;或者在现行的教学过程之外专门聘请一些创业的成功者来为当代大学做励志报告,当面传授创新创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这样的结果往往会培养当代大学生急功近利的不良品质。

二是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不是在现行高等教育之外增加一个“第二课堂”,即把创业教育当作是现行高等教育的课外教育来进行。这个误区导致的结果就是现在的高等院校乐于开展各类的创业竞赛,如创业设计竞赛、创业模拟竞赛和创业技能竞赛等等。但是这只能是少数大学生的行为,绝对不可能全校大学生都参与其中。因此,这也不能真正培养出创新创业型人才。

三是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不能仅仅由经管类专业教师来完成。由于上述两个认识误区的存在,开展创业教育的任务往往就交给了经管类教师来完成,其余教师基本上处于旁观状态,尤其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为创业而创业,在创业的过程只有重复(希望重复经管类教材上所指的成功者轨迹)而没有真正的创新。

四是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不能仅仅是为了提高就业率。由于没有认识到必须将创业教育贯穿于高等教育的过程始终,而片面地将创业教育当作是提高当代大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这就大大缩小了创业教育的内涵。因此,创业教育就是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突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才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真正内涵。

2.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创新创业型人才不仅具有广博的知识结构,还必须具有卓越的能力素质、高尚的品格、健康的心理和独特的方法论体系等。因此,要真正培养出创新创业型人才,必须实现知识、能力、品格、心理和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一是创新创业的知识素质要求。广博的知识结构是能否培养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前提要求。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结构,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为此,要培养出创新创业型人才关键在于让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广博的各方面知识,而不能仅仅只掌握专业知识。

二是创新创业的能力素质要求。超强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关键所在。仅有广博的知识结构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能否实现学以致用,进而能否根据现实的发展实际进行创新与创业。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能够运用广博的知识,结合具体变化了的新现实,解决新问题,取得新成果。

三是创新创业的品格素质要求。创新创业的品格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内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优秀品格是一个在学习中的养成过程。创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充满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优秀的品格(比如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知法守法等等),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只能限于空谈。

四是是创新创业的心理素质要求。创新创业的心理素质是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必备素质。心理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兴趣、自信、动机、意志和情感等。首先必须努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次要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否则就会影响到他们创新创业才能的发挥。再次是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创新创业。第四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在具体的创业过程中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特别是要有抗挫折的意志品质。第五是当代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必须具有积极向上的热情和理智清醒的激情。

五是创新创业的方法论素质要求。创新创业的方法论是培养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实践基础,只有创新创业型人才掌握了正确而科学的方法论,创业才能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具体的创新创业过程分析,这个方法论应该是既有某一特定创新创业的具体方法,也有创新创业的一般方法。无论是具体方法还是一般方法,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具有扎实的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

总之,要培养出创新创业型人才,就必须在知识、能力、品格、心理和方法论五个方面入手,任何一个方面出了问题,创新创业型人才就不能真正培养出来,并且这五个方面是一个辩证统一体。知识是前提与基础,能力是核心,品格是关键,心理则是必备素质,而方法则是实践能力的体现,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要目标与改革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高校思政课教学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途径。

1.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要目标。虽然高校思政课有四门主干课程,但是所涉及的内容却是非常广泛,涵盖哲学、政治、经济、思想、法律、道德等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 道德素质、法治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最终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政治素质教育就是要突出强调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正确政治方向,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与集体主义的有机统一。当代大学生如果没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必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深远的消极影响。

思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方面对个人而言,很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深渊,肯定就不能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对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言,肯定不能产生任何积极作用。

道德素质教育重点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是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踏实诚信的道德素养,切不可唯利是图,否则就不是合格的当代大学生,甚至走向歪门邪道的深渊。

法治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治素质。当今的社会是法治的社会,这就要求,必须坚持法治素质教育,必须使当代大学生能够做到懂法、知法、守法和用法。一方面能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自己的一切活动;另一方面,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积极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之。

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突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任何成功绝对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着荆棘和各种不确定性。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要具备一定的抗挫折心理素质。如果一遇到挫折就意志消沉而考虑退却的话,这样的大学生很有可能会成为社会累赘而给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消极影响。

2.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不可否认,近些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很难真正达到高校思政课教学“入耳入脑”的最佳效果。令人担忧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在教学手段上,方式单一,注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缺乏案例教学法、研讨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换句话说,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手段仍然在固守传统,没有发生任何根本性的变革。这样单一的教学手段已经完全不能够适应当前的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际,必然导致当代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表现出一定厌烦。

二是在教学的内容体系上,往往注重所谓的“高大上”的庞大理论体系建设,而相对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即与实践相脱节。由于高校思政课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非常困难的,或者说根本就不可能的。因此,这样为体系而体系的内容建构,实质上就是完全没有体系,将整个思政课教学支离破碎化,与现实的生产生活更加遥远,导致的结果就是出现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两张皮”,没有真正成为当代大学生的行动指南。

三是在教学效果上,并没有真正实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对教师而言,往往是为了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特别是有相当部分教师,自己的研究方向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没有多大关系甚至完全没有关系,教学内容陈旧可见一斑。对学生而言,就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学分,特别是由于受到了当代西方各种思潮的影响,对思政课有较强烈的排斥心理,教学效果不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功利主义所导致的结果,这样就很难突出高校思政课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价值。

四是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理念陈旧。现在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基本上还是处于自说自话的状况,根本就没有紧跟时代的发展需要,特别是无法对当前的社会发展出现的新问题作出准确而又科学的回应。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这门课程的内容体系,几十年前是如此,现在仍然如此,只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自说自话,没有真正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因此,这种令人堪忧的现状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必须进行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以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根本目标。

三、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辩证统一关系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应该是辩证统一的,加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必然要求进行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高校思政课改革必然有助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二者存在着内在的强关联。

1.加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必然要求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就是要突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能力和品格等,最终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那么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就离不开基本的政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等。因此,结合当前令人堪忧的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加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必然要求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一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是加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当前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与以往的应试教育相比较,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重点是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考试的高分;是一个积极创造者,而不是一个忠实执行者;是“创新、创造、创业”的“三创”者,而不是“等、靠、要”的被动者。而现在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基本上还停留在过去的应试教育境况中,即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基本处于脱节状态。因此,要加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就必然要求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二是加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必然要求推进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理念改革。高校思政课教学是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高等教育正在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解放出来,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突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理念必须发生相应的转变,结合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和高校思政课令人堪忧的教学现状,要特别关注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能力和品格等的培养。

三是加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必然要求推进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改革。在开展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在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安排教学内容,特别是要适当增加一些创新创业方面的相关知识。这样既能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性和实效性,也能够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四是加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必然要求推进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改革。在重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能力和品格等的条件下,以往的思政课教学方法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前的高等教育和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发展实际。因为这样的结果是,只培养了当代大学生的考试能力和获得高分的能力,而不能真正培养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突出各方面的能力培养。

2.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必然有助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既然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就必须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为载体,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根本目标。这样就能够真正实现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样也就必然有助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必须积极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以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

一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有助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既然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质上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那么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就离不开政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法治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等。而高校思政课教学就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积极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必然有助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价值目标和品格目标等的实现。

二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有助于开拓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新渠道。现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往往等同于企业家速成班,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培养的渠道相对单一:往往是由经管类专业教师指导下的各类创业大赛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其实这仅仅是重点培养了创业能力,反而将更为重要的创新能力培养忽视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多渠道多方式来为完成这一培养过程。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就是要达到这样一个效果: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促使高校思政课教学达到“入耳入脑”的效果,通过各种实践教学方式促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样体验式的情景教学促使当代大学生个人高尚素质的养成,达到综合素质能力的根本提升。因此,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必须通过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来拓展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新渠道。

三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有助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完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主要包括知识、能力、品格、心理和方法论等方面的内容。以此分析,任何一个方面的课程设置都不能离开高校思政课的相关课程。知识方面的课程不能没有关于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知识的课程;能力方面不能没有关于哲学思维能力培养的课程;品格方面不能没有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课程;方法论方面肯定不能没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方法论指导。正因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必然要将思政课纳入其中,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也必将有助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与完善。

四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有助于增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效性。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这也必将增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因为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题中应有之意,通过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就能够不断促进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因而就能够不断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最终就能够增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3.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存在着内在强关联。综上分析,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必然要求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而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也必然有助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因此,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存在着内在的强关联。

一是二者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二者的根本目标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重点是要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实质上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高校思政课教学就是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最终也是要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二是二者的教学内容是交叉的。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品格、心理和方法等五个基本模块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涉及到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道德、法律、历史等具体教学内容比较分析可知,二者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相互交叉的。因此,不能仅仅将高校思政课当作是意识形态的课程,同时它也是重要的社会科学课程与人文素质课程。离开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所谓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不完整的,当然离开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就是无的放矢,没有真正保持与时俱进。

三是二者的教学模式是相通的。无论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还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在教学方法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单一化,在实践性方面存在严重不足,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表面上看来,前者通过参加各类创业大赛而充分体现了其中的实践性,但是这样的实践性一方面是少数大学生得到了实践的机会,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得到了这个机会;另一方面是这样的实践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各类创业大赛仍然是属于务虚,而不是真正的务实。现在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也是如此。另外,二者在教学方法上也可以相互促进。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理论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专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参观访问教学法等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教学方法有理论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典型示范教学法、创业沙龙、专题讨论法、成功人士讲座、虚拟创业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方法等[4]。通过比较分析可知,二者的教学方法是相互贯通的,可以交叉使用。

四是二者面临的问题是趋同的。无论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还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都面临着几乎同样的困难:其一是二者的实践性并没有充分的体现出来,或者说二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实践性;其二是二者的实效性都不强,并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三是二者的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其四是二者都没有将对方有机地结合起来。也许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解决好共同面临的困难。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J].教育研究,1990(7).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O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0407/2478.html.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教育开发创业能力:东京小组研讨会报告[J].教育情报参考,1991(2).

[4]商光美.创业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1(5).

(责任编辑王爱玲)

Discussion on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Training and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CHEN Shiwei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Nanchang 330013, China)

Abstract: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training focuses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ability and character, etc.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s to cultivat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political, moral, the rule of law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etc., and ultimately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So there are the dialect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training and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which is why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must inevitably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the teaching reform must be helpful for the training, and there is a strong relation between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the training.

Key words: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training;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teaching reform; dialectic relations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326(2016)01-0118-05

【作者简介】陈仕伟(1979-),男,江西于都人,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大数据哲学和科学社会学。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视野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XJG-12-3-6)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5-12-01

DOI: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6.01.031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思政课教学改革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