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日常化

2016-04-11 09:17蒲丽娟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日常化培育价值观

蒲丽娟

(南昌工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日常化

蒲丽娟

(南昌工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日常化,是高校增强核心价值观培育课程化效果的迫切要求,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要求。培育日常化能够加强大学生对自身社会角色的认知,对主流政治意识的认同和对社会伦理规范的认可。以优秀的校园物质文化为载体,以完善的校园制度文化为依托,以崇高的校园精神文化为引领,以典型的校园行为文化为示范,以清新的校园网络文化为保障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日常化的实施策略。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校园文化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支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行动向导。在当代中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与者和见证者。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指出:“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2]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为大学生所认同和践行,需要遵循日常化的培育路径,在日常化的浸润和感染下,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影响。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日常化的必要性

2014年5月,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调研时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3]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四化”要求,是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的重要举措,其中,日常化意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重在平时积累。在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日常化是必要且紧迫的。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日常化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课程化效果的迫切要求。目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课程化主要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知识点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中进行的。毋庸置疑,理论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渠道,但是,理论教学更多的是解决大学生价值观养成中认知的问题,如何将认知生成为品德,转化为德行,使大学生获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则不能单纯依靠理论教学来完成。换而言之,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内化——外化”的过程中,理论教学的实效性是需要补强的。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真实、生动、鲜活的场景和案例,形成长效的日常化育人环境,能够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日常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承载着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输送合格高端人才的重要任务,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日常化的重要阵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4]92校园文化环境是全体师生共同生活的栖息地,校园文化对学校师生具有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力。依靠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发挥环境育人的魅力,利用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熏陶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培育,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既可以在校园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于有形,利用校园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增添校园文化的道德意蕴,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日常化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要求。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时正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未来人生发展的如何,大学阶段会起到一定的奠基作用。正如习近平所讲的,“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2]在大学阶段,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对于大学生而言,就是要严于律己、崇德修身,就是要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这种信仰不是挂在嘴上,而是要埋在心里,体现在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细节里,表现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举手投足之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认同与践行的真情流露,离不开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的日常化培育。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日常化的重要性

大学生处于从“校园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渡阶段,面对毕业后社会角色的转变,大学生在学生时期就要做好社会化的积累,做好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人的前期准备。社会化是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一门必修课,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大学生学习社会文化、培养社会性,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程参与,日常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能够促使大学生加深对社会的理解,促进个人的社会性发展,并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日常化有利于大学生加强对自身社会角色的认知。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社会角色,个人能否扮演好这一角色,与自身对角色的认知有很大关系。处于迈向社会前期的大学生,他们需要学习理论知识,锻炼实践能力,为自己走向社会打下基础,为处理多样的社会关系累积经验。大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趋于成熟的时期,一方面,对即将成人进入社会充满期待,另一方面,对未来承担的社会角色又存在着忧虑与迷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日常化有利于大学生增强社会角色意识,使他们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能够增强大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教育大学生在社会中处理人际关系,做人做事时应该秉承的态度;“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既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也是对他人进行道德评价的基本标准。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日常化有利于大学生加深对主导政治意识的认同。大学生是未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度。大学生政治认同度的提升过程,也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其包含了大学生对现有政治制度和现有政治运行规则的认同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个人的政治倾向、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蕴含的鲜明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会对大学生政治倾向、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形成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价值目标,抑或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价值取向,还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层面价值准则,都鲜明的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会激发大学生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又都会贯穿大学生的一生,影响其一生的行为。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日常化有利于大学生深化对社会伦理规范的认可。伦理规范是人之为人的社会规约。处于社会生活中的人,需要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才能形成有序的社会。大学生需要将社会普遍认可的伦理规范加以学习并且内化于心,以心中的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一定社会的伦理要求。“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伦理规范,对大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是对人行走于社会,立身处世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大学生进入社会需要具备的最起码的品德。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日常化的实施策略

习近平强调:“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5]。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日常化,实质是以大学生身处的校园为阵地,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核心,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通过持久且有效的日常化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精神的洗礼,培育大学生从自我做起,从当下做起,积极主动地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以优秀的校园物质文化为载体促进培育日常化。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质形态,是校园硬件环境的配备与展示。校园物质文化不仅是学校硬件实力的立体呈现,更重要的是通过物化的形态彰显出浓厚的文化气息,承载着育人的功能。现代大学办学实力的提升,不仅要专注于内涵建设,同时也要加强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着教育、熏陶和凝聚作用,为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和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校园物质文化记录了一个学校发展的历程,也蕴藏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传统的缩影,通过对校园物质文化的品读,不仅可以拓宽个人的知识面,而且更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文化的芬芳,接受到思想和智慧的启发。校园物质文化同时会向学生传导道德力,物质文化不是静止的,而是有生命力的,它会向学生传导一定的道德理想与追求,无形中对学生施以思想道德和审美情趣的影响,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应该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子,比如,校园的整体规划布局,校园建筑与景观的设计,都需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以提升其精神内涵,让学生在不会“说话”的校园建筑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染。同时,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可以直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让广大学生通过有形的物质文化载体,理解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广大学生在美丽的校园物质文化包围中,真切的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2.以完善的校园制度文化为依托促进培育日常化。校园制度文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校园内具有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目的在于产生广泛约束效力的各种正式制度(成文的规章制度等)和非正式制度(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等)的总和,二是校园内师生所拥有的制度意识。校园制度文化是学校办学所必不可少的,它是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伴随社会的发展进步,高校对校园制度文化的塑造越来越重视,校园制度文化在不断进步和完善的同时,其育人的功能也在不断的突显。制度因人而设立,其指向又在于约束人。人们总是在一定价值观的指导下创设、完善和改革各项制度,然而,制度一旦形成,就具有独立性,它一方面约束人的行为,使人的行为在制度的框架下进行,同时,对制度的恪守也会作用于人们的价值观,影响人们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因此,高校要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理念,融入到校园制度文化中,使校园制度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注重制度建设中的人本管理,使广大学生在遵规守矩中感受到教育。

3.以崇高的校园精神文化为引领促进培育日常化。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的一种学校意识和文化观念,属于一种深层次的文化。校园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等风气的建设上,校园精神文化是无形的、潜在的精神力量,然而,它的能量却是巨大的,它让身处校园中的大学生时时刻刻都在接受熏陶。置身于校园精神文化中,大学生不需要教育者太多的言辞表达与说教,就会情不自禁地接受到精神的启迪。校园精神文化熏陶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特别是德育的重要环节,校园精神文化如水,滋润大学生的心田,悄然无声却久久为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火如荼的发展,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也在蔓延,特别是西方价值观念的和平演变,使我们必须要提高警惕。而这些不良的社会思潮已经把触角伸向我们的大学校园,侵蚀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这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为应对挑战和危机,在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整合多样的社会思潮,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共有的精神家园和价值追求。

4.以典型的校园行为文化为示范促进培育日常化。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集中诠释,是广大师生员工在校工作、学习和生活时通过行为活动,所体现出的精、气、神,是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在个体身上的折射与反映。校园行为文化是身处校园的广大师生员工在教书育人及人际交往中产生的文化现象,校园行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深刻的。校园行为文化可以按主体划分为不同群体的行为文化,其中榜样人群是校园行为文化的典型代表,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养成具有示范作用。榜样人群所具有的高尚品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呈现,能够以点带面,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榜样示范是以一种非强制的,以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的。榜样示范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际传播的形式,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使周围的大学生在与榜样人群的人际交往互动中,切实体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

5.以清新的校园网络文化为保障促进培育日常化。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他们是网络使用的主要人群之一。据2016年7月17日中国青年网的一项调查显示,有71.3%的文史类大学生,55.7%的艺术类大学生,43.4%的理工类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4小时以上[6]。大学生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和资源,进行学习、交友、娱乐和消遣。网络在给大学生提供方便的同时,其中也裹挟着一些负面信息,对大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净化网络空间,克服网络产生的负面影响,丰富网络正能量文化,用网络传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在畅游网络时,也同步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滋养,对大学生成长是有积极意义的。高校需要遵循疏导与监督相结合,重在疏导的策略,通过建立校园微信公众平台、资讯平台和网络图书馆等,打造具有深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蕴的校园网络文化空间,提高校园网络文化的感召力,让校园网络成为大学生网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可能通过单独的一种方式或一条途径就能完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爱憎分明。”日常化是在大学校园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常态化要求,它能够契合大学生的认识心理,在不知不觉中唤起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鸣,在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深深铭刻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烙印。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基本内容公布[N].人民日报,2014-02-12.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

[3]习近平谈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08-07.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习近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4-02-18.

[6]调查显示:大学男生网络依赖程度高于女生[EB/OL].[2016-07-17].http://news.youth.cn/wztt/201607/t20160717_8294242.htm.

(责任编辑王先霞)

The Daily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

PU Lijuan

(School of Marxism,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chang 330099,China)

The daily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 is the urgent requirement of the curriculum to enhance the core value concept,and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and the growth and success of college students. Daily cultivation can strengthen the cogn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on their own social roles,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dominant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recognition of the social ethics. The cultivation strategies for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 include excellent campus material culture as the carrier,relying on improved campus system culture,being guided by the lofty spirit of campus culture,being demonstrated with typical campus behavior culture and guaranteed by the fresh culture of the campus network security.

college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daily cultivation;campus culture

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6.05.029

2016-07-31

2014年度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研究”(14KSQ01)和2014年度南昌工程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研究”(2014SK029)的阶段性成果

蒲丽娟(1981-),女,吉林吉林人,南昌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009-4326(2016)05-0121-04

猜你喜欢
日常化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糖尿病患者社区综合干预及其日常化管理研究
公众环境权利的诉求表达:激进化与日常化的内在逻辑解析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日常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新视角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