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惠
甘孜州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杨惠
甘孜州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生态旅游有利于促进甘孜州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但旅游季节性强、景区可进入性差、旅游基础设施不配套、旅游与民族文化结合不够、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甘孜州生态旅游的发展。甘孜州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就要从坚持保护开发,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注重旅游与民族文化的结合,开发特色生态旅游项目,把旅游开发与群众受益相结合,加强景区管理等方面进一步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甘孜州
【Abstract】Ganzi Prefecture has advantageous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tourism, which is beneficial to promote its sustainable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protect i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eanwhile, some problems restrict the boom of ecological tourism in Ganzi prefecture, including enormous seasonal effects on tourism, poor tourism accessibility in scenic spots, imperfect tourism infrastructures, insufficient combination of tourism and national culture, unreaso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etc. In order to sustainably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tourism, Ganzi Prefecture should balance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meliorate infrastructures, integrate tourism with national culture, develop characteristic ecological tourism, benefit the dwellers around scenic spots, and reinforce scenic spot management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tourism.
【Key words】Ecological tourism;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Ganzi Prefecture
生态旅游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以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保护为前提,强调经济、社会、人、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在开展旅游活动的同时注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保护。生态旅游是追求保护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活动,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
在国民经济的众多产业中,旅游业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冲突较少的产业,生态旅游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为基础发展,基本避免“三废”污染。甘孜州是生态旅游资源的富集之地,但由于历史、地理环境、经济基础、交通闭塞、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原因,其经济发展一直落后于中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甘孜州应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积极发展生态旅游,通过生态旅游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通过生态旅游提供“行、游、住、食、娱、购”等多种服务,引导和带动第一、第二产业的增长,带动相关的酒店、餐饮、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并充分吸纳本地劳动力,扩大当地居民就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使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进而实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独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用生态旅游保生态环境,以生态环境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经济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的甘孜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限制严重
甘孜州地处长江、黄河的上游,是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水源涵养地,同时也是生态环境脆弱之地。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的同时,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过度超载放牧,及近年来水电的过度开发、矿产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甘孜州虽然生态旅游资源富集,“但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生态较为脆弱的地区,绝大多数景点都位于自然保护区内,如果不加强保护,生态环境极易遭到破坏。旅游业是一种高度依赖于资源环境的产业,如果生态环境被破坏,旅游就难以持续发展。”[1]
甘孜州全州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气温较低,空气稀薄,州内大部份地区为高原山区,山高坡陡,气候干燥多风,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甘孜州地处地震、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多发区,自然灾害发生率较高,干旱、雪灾、冰雹、霜冻、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自然灾害不确定的发生,易影响到旅游者的旅游安全。这些因素都可能给旅游者造成心理上的阴影,认为旅游目的地不安全,从而影响到旅游者对甘孜州旅游目的地的选择。甘孜州脆弱的生态环境、恶劣的自然条件制约影响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二)景区可进入性差,交通不便
游客进行旅游活动不仅要考虑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而且要考虑旅游活动的机会成本,距离太远或成本太高都会减低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作用。
“甘孜州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域辽阔,景区分散且多数分布在交通不便的高山峡谷区,旅游景区空间距离偏长,分散的景区造成旅游成本太高。”[2]公路干道与景区连接的旅游公路除木格措、海螺沟外,很多景区还是依靠过去遗留下来的林区道及矿山道,还有一些景区仍然是靠徒步或骑马旅游。有的景区路途遥远,交通费高,公路等级低,如“康巴第一圣湖”——巴塘的措普湖距巴塘县城约有100多公里,到景区的公路基本是矿山道、碎石路,且没有公交车,旅游交通十分落后。
州内很多景区间跨度大,交通不便,一些品位和质量很高的景区,未得到应有的开发和利用,景区可进入性差。从发展旅游业的角度看,目前州内交通对旅游景区的覆盖不完备,景区落后的交通制约了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制约了旅游资源优势的发挥,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功能不全
由于受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限制,甘孜州生态旅游开发中,各项配套设施功能不全、设施不够完善,旅游业的接待和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州内一些景区及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落后,重点城镇旅游功能不足,旅游厕所、汽车加油维修、医疗急救等功能性设施不配套。”[3]州内虽然有一定数量的宾馆、饭店,但级别低,设施较差,档次提升缓慢,配套性服务尚处于低水平状态,服务和接待能力有限,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四)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部分景区在开发中出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有的景区开发中,缺乏科学、统一协调的开发建设,有的景区开发出于经济目的,大兴土木,高标准地修建旅游设施,如在一些景区修建现代索道,有的山高不过几百米也照样修建索道;有的景区在开发中造成对森林植被的破坏;有的景区基础设施、建筑设施的修建造成水土流失等等,这些都造成对生态环境不同程度的破坏,而自然旅游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恢复。
近年来,随着甘孜州旅游的不断升温,游客的不断增加,在一些旅游景区,游客随手丢弃、留下各种生活垃圾,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物剧增,因旅游带来的水污染、噪音污染、空气污染,不同程度地影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五)生态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结合不够
民族风情文化许多是无形的、分散的,要展现、传播必须要有载体、有基地、有场所,但目前甘孜州还没有形成民族文化大众化的表现形式,没有形成集民族文化研究、民族风情展演、民族艺术交流、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展示基地。“生态旅游发展中,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深度不够,文化旅游竞争力不强,没有形成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文化旅游特色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4]
甘孜州旅游资源品种多样、类型齐全,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动植物资源、民族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独有的旅游资源优势成为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基础。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种类繁多的自然旅游资源,结合州内丰富多彩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一)坚持保护开发
生态旅游强调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适度开发,合理利用,提高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保护景区内珍贵的生态资源,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生态、旅游的和谐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和保障。甘孜州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这就决定了保护环境重于发展经济的环保特点。因此,针对生态环境的脆弱,在开发利用时应以保护生态为前提,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在保持原始自然风光的基础上开发生态旅游,在尊重和保留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开展民族风情游,注重民族地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有效限制入境游客人数,科学设置“休游期”
甘孜州生态环境脆弱,目前许多地方生态环境处于原生状态,保存较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随着康定机场、稻城机场建成投入使用,日益升温的自驾车旅游热,进州游客急剧增长。游客增多带了来旅游的繁荣,也带来了对物质产品的大量需求,物质的大量需求就可能更多地向自然索取,生态平衡就有可能遭到破坏。在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对生态环境脆弱的景区(特别是自然保护区),采取限制入境游客人数,以有效地保护自然生态平衡。
面对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高原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可能遭受破坏。为了避免这种破坏,科学设置“休游期”,让生物在封闭式保育期繁衍生息,有利于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提升旅游服务能力
在交通建设方面,把旅游交通发展成为交通旅游,加快旅游干线与主要景区以及景区道路建设,通过精心设计和开发旅游线路、旅游公交线等,同时要兼顾沿途的风光,把游寓于行中,要让游客在去景点的过程中欣赏到美好的景色,降低空间和时间距离对游客产生的心里感受,通过捕捉沿途美丽的风景而卸下旅途的疲惫,使整个旅途都充满激情。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州内城镇道路、交通中转、给排水、垃圾处理、供电、信息、停车场、增加加油站点、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对游客的接待能力。在州内318国道沿线完善公路沿线标牌标识,防护防撞设施,增加供游客步行的景道及扶栏、警示标牌;还可在国道沿线建设民族风景园、民居接待中心、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咨询机构等;在旅游城镇建设游客接待中心、风情街、夜市广场等公共空间和民族文化景观点,增强旅游接待能力。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注重实用性,把握好游客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要与当地的风俗文化相吻合,同时不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
(四)注重生态旅游与民族文化的结合
旅游与文化互为依托,相辅相成,文化为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旅游为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创造了机会。发展生态旅游不能仅仅单纯地看表面的风景,不能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游山玩水,更应注重深层次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只有借助民族文化内涵才更有魅力、更有生命。生态旅游的发展有赖于民族文化的渗透,在生态旅游发展中将民族文化放在重要的位置,提供富有民族特色文化价值的旅游产品,促进生态旅游、民族文化业的不断发展。
甘孜州是康巴文化的发祥地,保存的藏族文化艺术、民俗文化最完善、最多样化。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无论从总量分布还是从可持续利用等方面都独具优势,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生态旅游发展中宣传康巴文化、藏文化,找到文化和旅游的结合点,充分利用藏文化的多样性,开发能反映康巴文化的民族文化旅游,为旅游者提供欣赏风情万种的民族文化的机会,让旅游者看到藏族历史、文化、现实的林林总总,让旅游者在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感受民族文化魅力,使旅游与康巴文化相结合。通过生态旅游发展保护、挖掘和传承民族文化,充分利用旅游产业链的特点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形成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互动的良性发展。
(五)开发特色生态旅游项目
甘孜州雪山冰川、江河湖泊、森林草原等原生态自然风光秀丽,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各具特色,生态景观呈多元化,是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区。依托得天独厚的高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具有特色的生态旅游项目,凸显甘孜州生态旅游内涵。
甘孜州地处横断山脉,景观多姿多彩,有世界上距离大都市最近的极高山群,有以贡嘎山、雀儿山、格聂神山、稻城三神山为中心的5000米以上山峰近50座,四川省对外开放的7座山峰有4座在甘孜州。依托丰富的山地景观资源,开展登山探险、高山徒步、攀岩、滑雪等多种形式登山旅游项目。登山旅游项目的开发将带来可观的旅游收入,将带来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同时,登山所需的马匹、向导等服务将直接带动山区民族群众脱贫致富。
依托高原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开展原始森林旅游,探险旅游、奇特地质地貌、珍稀野生动物观赏旅游,通过旅游让旅游者去实地了解地理知识及动植物知识。
甘孜州有康定“四月八”转山会,理塘国际赛马节,巴塘的央勒节,九龙的祭海节,回族的古尔邦节,彝族的彝族年节,康定国际情歌节,丹巴嘉绒风情节等传统民族节日及当代节庆等活动。依托别具一格、民族特色浓烈的节庆活动,开展民族风情体验游,让旅游者参加各种节庆活动,使其身临其境,充分体验民族风情。
依托州内多个旅游城镇、村落、景区,利用原生树林、青稞田、依山傍河打造香巴拉花园,建设演艺中心、特色旅游村落、民族文化村、建设自驾帐篷营地等多种旅游项目和线路形成生态旅游吸引点,增强生态旅游的感染力。
依托高原独具特色的藏式村寨、藏式建筑,多姿多彩的藏族歌舞文化,充分利用农(牧)家特色资源,实施“臧家”民居接待,大力发展臧家乐旅游、臧村休闲游,通过生态旅游改善民生、造福百姓。
依托藏医药的独特优势,开展藏医藏药康乐旅游、疗养旅游,以适应生态旅游康体休闲的需求。
(六)把旅游开发与群众受益相结合
在生态旅游发展中强调本地居民参与,旅游服务尽可能本土化,安排当地居民从事保护、环卫和经营服务工作,确保当地群众在旅游发展中受益,并长期持续地获得经济来源。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扩大就业,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的作用。将旅游收入主要用于景区居民的生活保障费和生态环境的补偿,让当地群众共享旅游发展的成果,以赢得地方和群众对生态旅游的支持,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七)严格生态景区的管理
对已经开展生态旅游的景区,要建立旅游管理规章,已经开展旅游的自然保护区对游客数量要进行控制。要定期进行环境监测,通过科学监测和研究,确定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承受力。
加强旅游者的生态旅游保护环境意识,利用旅游手册、路牌、宣传标语等多渠道、多途径地开展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的宣传指导,使游客能自觉保护生态环境。通过环境教育使旅游者理解、珍视和享受自然和文化资源。
(八)突出特色,实施生态旅游精品战略
在生态旅游发展中培育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精品景区,形成较完整的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在全州打造以稻城亚丁、海螺沟、康定情歌城,木格措、丹巴美人谷、巴塘措普沟、格聂神山等为重点的自然风光旅游精品景区;积极开发以康巴文化为重点的人文旅游精品景区,打造炉霍崩科建筑之乡、色达五明佛学院、德格印经院、白玉河坡藏族手工艺之乡、石渠巴格嘛呢石经城等康巴文化旅游精品区。利用康定机场,打造康定机场至塔公草原至折多山至跑马山至海螺沟至贡嘎山的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利用亚丁机场,以稻城亚丁自然生态旅游区为中心,打造南路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精品线路。
通过实施生态旅游精品名牌战略,打造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和精品景区,形成具有特色的名牌优势旅游产品,突出甘孜州自然生态旅游和人文生态旅游特色,增强甘孜州生态旅游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使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提高旅游在全州经济结构的比重,使生态旅游成为甘孜州的先导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促进甘孜州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蒋莉. 关于甘孜州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与探析 [J]. 现代商业,2010年第12期
[2]傅广海.四川省甘孜州温泉类型、成因及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D]. 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3]陈阳.甘孜州旅游发展浅析[J]. 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年第1期
[4]王兴贵.甘孜州旅游业态创新发展研究 [J]. 川民族学院学报,2012年第12期
[责任编辑:陈光军]
Research on Ecologic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Ganzi Prefecture
YANG Hui
杨惠,四川民族学院监审处副教授。(四川康定,邮编:626001)
F590.75
A
1674-8824(2016)03-0051-05
本文系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甘孜州旅游现状调查及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SCZ 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