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古文与课文教学相得益彰

2016-04-11 07:33吕国飞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6年25期
关键词:天都峰古文蒲公英

□吕国飞

让小古文与课文教学相得益彰

□吕国飞

将小古文教学有机地融合于常态的语文教学中,能提高学生小古文学习的效益,为深入理解课文“铺路搭桥”。具体来说,可以从五处入手:以“文”解读,开掘课文的深度;互文引读,夯实课文的效度;用“文”点睛,点染结语的亮度;依“文”仿写,体会遣词的精度;文白互读,焕发课文的热度。

小古文 课文 读写 链接

经典小古文,宛如美酒,醇香而味久。不与它碰撞,是多么可惜!“一课一小古文链接”,笔者的策略是找到小古文与课文相链接的点,链接与课文内容或形式密切相关的小古文,打破一节课啃读一篇小古文的教学模式,构建学生学习小古文的空间,借小古文(以下标题简称“文”)之石,攻课文之玉:开掘课文的深度,夯实课文的效度,点染结语的亮度,体会遣词的精度,焕发课文的热度。

一、以“文”解读,开掘课文的深度

【教学片段1】《夜书所见》链接小古文《秋》

古诗《夜书所见》,有的是萧萧梧叶,传递诗人寂寞的心情;有的是江上秋风,触动诗人思乡的情绪。其实何止梧叶送寒声,何止秋风动客情啊?笔者让学生用“()送寒声,()动客情”的句式说一说还有哪些秋景传递诗人的孤独之情,触动诗人的思乡之情。学生七嘴八舌,但总少了点诗意的含蓄,多了些白话的直露。于是,笔者趁机链接学习小古文《秋》:金风瑟瑟,红叶萧萧,孤雁排云,寒虫泣露,良用凄切。可爱者:云剑长空,水澄远浦,一处冷轮,皎皎碧落间,令人爽然。

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如带拼音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去掉标点读,竖列读,繁体字版本读)之后,适当解释个别词意,提问:“读了小古文,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秋景送寒声,动客情?由小古文联想到的景感受诗人的情感。”至此学生有些感觉了,吟出“金风瑟瑟送寒声,红叶萧萧动客情”“落叶纷纷送寒声,明月皎皎动客情”,吟出“寒虫泣露送寒声,江水滔滔动客情”“孤雁呜呜送寒声,炊烟袅袅动客情”。……

古诗语言凝练,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品小古文,引领学生联系已有的经历,由小古文的见,搜寻隐含的忆,解读古诗丰富的内涵。这时候的“说”已是情感的一种表达,是学生与诗人间产生共鸣的催化剂,它让简短的诗句变得丰盈,让诗人思乡的情感愈加浓烈。

二、互“文”引读,夯实课文的效度

【教学片段2】《爬天都峰》链接小古文《黄山游记》

学习《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链接《黄山游记》中与课文同写天都峰高峻险的一句:“每见天都诸峰,云生如带,不能至其冢。久之,滃然四合,云气蔽翳其下,而峰顶故在云外也。”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后,师生接读。

师(引读):天都峰如此的高,如此的险,古人不禁感慨——生接读《黄山游记》中的这一句。

师(引读):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课文句子)带着疑问,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生同样接读《黄山游记》中的这一句。

师(引读):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课文句子)我爬得上去吗?怀着犹豫,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生还是接读《黄山游记》中的这一句。

学生读到天都峰的高峻险时,引小古文相映、照应、穿插于课文。教师再用自己的情感和语言渲染带路,创生语境,用课文语言引领学生在语境中以声解义,反复涵泳小古文。学生在小古文与课文的双重语境中,互文互见,激活了他们对天都峰高险峻意象的想象,夯实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同时对学生文学底蕴的增厚也有莫大的益处。

三、用“文”点睛,点染结语的亮度

【教学片段3】《奇怪的大石头》链接小古文《学贵有疑》

在学习《奇怪的大石头》一文的结尾时,教师总结课文: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蕴含着大价值。这正如古人所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明代学者陈献章)

结尾以小古文结课,带领学生以各种形式朗读,进一步感悟疑是发现发明的源头,使课文的生命得到彰显,跳跃出来,点染了课文结语的亮度。

四、依“文”仿写,体会遣词的精度

【教学片段4】《金色的草地》链接小古文《芦花》

课文《金色的草地》的学习暂告一段落,小古文《芦花》在芦花漫天轻盈飞舞的PPT背景中赫然展现: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教师引导道:“轻轻读读,《芦花》跟你呢喃了什么?”学生摇头晃脑,温婉自然,反复诵读,读出了芦花纷飞飘扬的美妙意境。此时仿写小古文的火候到了:“请大家联系《金色的草地》,仿《芦花》创作《蒲公英》,来赞美可爱有趣的蒲公英。”有学生略沉思,动笔写下:“草地多蒲公英,夏日开花,一片金色。夏风吹来,花飞如金。”教师快速把它敲至电脑、投影,与学生一起推敲这首《蒲公英》。

生:蒲公英中午开花才是金色的,应该改成中午开花。

生:蒲公英飞起来的是绒毛,像降落伞,花飞如伞才对。

生:大片蒲公英开花,像满地黄金,我想把一片金色换成满地黄金。

生:蒲公英是夏日中午开花,应改成夏午开花更好。

就这样,经学生们斟酌后的《蒲公英》出炉:草地多蒲公英,夏午开花,满地黄金。夏风吹来,花飞如伞。

语文教育家赵谦翔先生说:“学写旧体诗,有利于养成炼字炼句、合辙押韵、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起承转合、布局谋篇的功夫。”仿小古文改编课文,以一种全新的样式诠释课文。这种形式的推敲、仿写有一箭双雕之效。写作前学生必须再去熟悉课文;写作后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还能对文言文有一定的感觉,感受到文言文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精辟之处。

五、“文”白互读,焕发课文的热度

【教学片段5】《盘古开天地》链接小古文《盘古开天地》

师: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老师读小古文,请同学们对应读出课文,看看自己是否理解小古文的大意。

师:天地混沌如鸡子。

生: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师: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

生: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师:天地开辟。

生: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师: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生: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

广为人知的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改编自小古文《盘古开天地》,既是改编,必然有其共性之处。文白对读,是最不费口舌的感知文意的方法,既避免了小古文说文解字的枯燥感,又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其他如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寓言故事《狐与葡萄》等,采用文白对读的方法,都能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走进小古文。

借小古文之石,攻课文之玉;借两者能链接的点,将小古文的美带到现代汉语中,将对现代汉语(课文)的感悟在小古文的咀嚼中更深入一层,充分汲取小古文与现代汉语的馨香。

[1]朱文君.小学生小古文一百课[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2.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富盛镇中心小学 312037)

猜你喜欢
天都峰古文蒲公英
蒲公英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蒲公英
黄山第一峰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爬天都峰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可以吃的蒲公英
紧扣题眼领悟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