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名将张士贵忠奸考辨

2016-04-11 07:31:25张德一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薛仁贵李渊李世民

张德一

(山西省文史研究馆,山西 太原 030000)

唐代名将张士贵忠奸考辨

张德一

(山西省文史研究馆,山西太原030000)

唐代名将张士贵,东征西战,戎马倥偬,不仅为唐朝的建立立有汗马功劳,而且是秦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积极参与者,为拥戴唐太宗登基的功臣之一。如此杰出的一代名将,却被有关薛仁贵的民间传说、古代小说及戏曲描绘为十恶不赦的头号大奸臣。此与史实相谬千里,实在是天大的历史冤案,当还之以清白。

张士贵;忠奸;考辨

唐代名将张士贵,东征西战,戎马倥偬,不仅为唐朝的建立立有汗马功劳,而且是秦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积极参与者,为拥戴唐太宗登基的功臣之一。如此杰出的一代名将,却被有关薛仁贵的民间传说、古代小说及戏曲描绘为十恶不赦的头号大奸臣。此与史实相谬千里,实在是天大的历史冤案,当还之以清白。

一、乱世出英雄

张士贵(584_656),字武安,本名忽嶂,隋代虢州卢氏(今河南卢氏)人。他出身将门,曾祖父张俊为西魏银青光禄大夫、横野将军,祖父张和任北齐开府车骑将军,父亲张国以军功授隋朝大都督。张士贵少年时代在衣食无忧的和平安定环境中度过,受家庭熏陶而胸怀大志,“善骑射,膂力过人”(见《旧唐书·张士贵传》),“弯弓百五十斤,左右射,无空发”(见《新唐书·张士贵传》)。

张士贵成年以后,正赶上隋炀帝残暴统治导致全国农民大起义的“乱世出英雄”年代。张士贵四处联络,乘机在家乡扯起造反大旗,自称大总管、怀义公,给风雨飘摇的隋王朝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被蔑称为“忽律贼”。在隋末群雄中,张士贵的势力不算很大,但其活动范围极具战略意义,正好处在国都长安与东都洛阳之间的咽喉要冲地段。踞守洛阳的王世充和以李密为首的瓦岗寨义军,均意识到张士贵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而极力笼络,张士贵却因形势未明予以拒绝。

在隋王朝的封建统治行将崩溃时,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也于晋阳誓师起兵,沿汾河谷地进兵关中,一路不断收编农民起义军和反隋武装力量。当大军行至今晋南新绛时,李渊亲笔修书派人前去招抚张士贵。张经过反复权衡利弊后,率军投奔李渊集团,接受了右光禄大夫之职和丰厚的赏赐。张士贵的易帜,对李渊统一全国、建立唐朝起到了推动作用,他也由一位乱世英雄而成为大唐王朝的开国功臣。

二、开国显功臣

公元617年,李渊攻取长安,立隋室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自封大丞相、唐王,掌握了朝廷实权。此时的张士贵奉命东下,进驻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西),为进军关东做先头准备,收降许多地方势力并击败王世充所任命的熊州(今河南宜阳西)刺史郑仲达,很为李渊所看重。时隔不久,李渊派长子李建成率军东征,张士贵身为先锋、第一军总管,冲锋陷阵,攻城略地,受到嘉奖又擢任通州刺史。

武德元年(618),秦王李世民率兵西击盘踞在金城(今甘肃兰州)的薛举,张士贵随军出征。刚开始,唐军处于败势,死伤较为惨重,后趁薛举病死之机发起反击,张士贵一马当先,奋勇冲入敌阵,建立大功。最后将薛举割据势力消灭,平定了陇西全境。战后,张士贵被派驻陕州,肩负保障漕运安全的重任,他兢兢业业,沉着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多次化险为夷,保证了漕路的畅通无阻,唐高祖李渊下旨褒奖并提升其为马军总管。张士贵在进击熊州、陆浑(今河南汝阳西)时,途中与王世充五万大军猝然相遇。其时唐军兵力甚寡,情况很是危急,张士贵当机立断,指挥部下向立足未稳的敌军发动猛攻。敌军不辨虚实,又逢狂风暴雨,于是纷纷逃命,许多军士成了张士贵的俘虏。这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大大提高了张士贵的声望,除接受重赏外,还被赐爵为新野县开国公。

武德二年(619),割据马邑(今山西朔州)的刘武周勾结突厥,率大兵攻取了李唐的根据地晋阳,其后又长驱南下,骁将宋金刚、何小薰分别屯兵翼城(今山西翼城)、虞州(今山西虞乡一带),对关中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秦王李世民清楚地看到,如果不消灭刘武周,初创帝业的唐朝就有危亡的可能,于是慨然上表请战,张士贵也随军出征。李世民自龙门(今山西河津)渡河,屯军于柏壁(今山西新绛西南),插入到宋金刚和何小薰之间,将他们的联系隔断。李世民一面与宋金刚相持,坚壁不战,同时让张士贵进击何小薰,夺取虞州。宋金刚与唐军相持数月,因军中缺少粮草向北撤退,张士贵随李世民大军追击,最后于武德三年(620)大破宋金刚,招降勇将尉迟恭,乘胜收复了晋阳及其周围大部分地区,使成立不久的唐王朝度过一次危机,张士贵又受到了很高奖赏。

武德三年(620)七月,秦王李世民率军攻打王世充,张士贵受命督运粮草重任。这场战争中,秦王曾命殷开山、杜如晦押运金银奖赏临阵将士,张士贵却将所得金银悉数分赐给部下,更激励起军士们的作战勇气。武德四年(621),秦王李世民的军队终于击溃了窦建德的支援,迫使困守洛阳的王世充出城降唐,最后论功行赏时张士贵位列各将之首。高祖李渊为酬其劳,让张士贵出任虢州刺史,衣锦还乡。武德五年(622),张士贵又随秦王李世民出征山东刘黑闼;武德六年(623),张士贵再次随淮安王李神通出兵兖州,讨伐徐圆朗割据势力。在这些战斗中,张士贵总能料敌制变,身先士卒,建立功勋。到武德七年(624),除朔方(今内蒙杭锦旗以北)梁师都受突厥庇护(直至贞观二年方被最后消灭)以外,唐王朝基本上统一了全国。

在唐朝初年的统一战争中,张士贵自始至终积极参与,并以实际行动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李(传说中的徐茂公)、秦琼、程咬金、尉迟恭等,都是众所周知的唐朝开国功臣,但他们投唐的时间和资历都比不上张士贵。

三、参与玄武门之变

随着统一战争的逐渐结束,唐朝统治集团内部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日益尖锐激烈。李渊的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都很能干,他们在晋阳起兵建立唐朝的过程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分别被封为太子、秦王。太子通常留居京城,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秦王则经常领兵出征,为国家的统一而四处奔波。随着李世民威望的日渐提高,李建成感到自己的太子地位受到威胁,为了对付李世民,他与四弟李元吉暂时结成同盟,多次策划谋害李世民。秦王李世民是唐王朝的实际缔造者,他在镇压农民起义军和平定地主武装割据势力的一系列战争中,罗织了大批文臣武将,形成了自己身边的秦王府集团,张士贵就是其中之一。

在两大集团斗争时,李建成怕李世民取代自己,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经常在高祖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还鼓动父亲将李世民的心腹调到外地做官,又不择手段地收买李世民的部下将校。有一次,李建成趁李渊不在长安,企图发动政变夺取帝位。还有一次夜间召李世民喝酒,暗下毒药使李世民心痛难忍,差一点送命。武德九年(626),李世民听从部下劝告,决定对太子的东宫集团动手还击,他派人将张士贵从曹州急召入京,授予秦王府右库真骠骑将军之职;又于六月三日密告建成、元吉淫乱后宫,促使李渊次日亲自查问,六月四日清晨,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张士贵等人埋伏在上朝必经之地玄武门。李建成、李元吉不了解情况,松懈无备,经玄武门去朝拜李渊,被李世民袭击。李世民亲手射杀李建成,李元吉也被尉迟恭射杀,当东宫和齐王府的军士闻讯赶来时,李世民的部下已带甲进宫,逼迫李渊下“诸军并受秦王处分”的命令(见《资治通鉴·唐纪七》)。此次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此后不久,唐高祖被迫让位,自称太上皇。李世民登基后,改元贞观,是为唐太宗。玄武门之变是唐朝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最高权力的一次斗争,对于斗争的双方来讲,都无所谓正义和非正义之争,但从政变的结果而言还是不错的。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的经验教训,任贤纳谏,励精图治,终成“贞观之治”盛世,为历代史学家们所津津乐道。

在这场关系到双方生死存亡的宫廷政变中,曾经做过太子李建成东讨军先锋官的张士贵,显然被李世民视为心腹并受到高度信任而成为其中的核心骨干分子,最终成为拥戴李世民上台当皇帝的功臣之一。

四、宫廷政变后

玄武门之变后,张士贵受到李世民进一步重用,被任命为太子内率。其时,东突厥趁唐朝统治集团内部变乱兴兵十余万骑(号称百万),一路攻至渭水北岸,直逼长安,朝廷为之震动。即位不久的李世民一方面亲率大军直奔渭水南岸与突厥对阵,一方面命张士贵紧急招募壮士入伍,以为后援。后来,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因孤军深入,愿与唐朝讲和,双方杀白马为盟,一场民族危机终于安然度过。

“渭水之盟”后,张士贵先后担任右骁卫将军、右屯卫将军、右武侯将军等职,负责守卫中央皇城、宫城的重任;尤其是调任专门统领禁军、守卫玄武门的军事将领,更看出其被信任程度。贞观七年(633)和八年(634),张士贵分别出任燕州道行军总管、龚州道行军总管,镇压广西少数民族獠人所发动的叛乱,因功升任右屯卫大将军,后改封虢国公,检校桂州都督。贞观十五年(641),张士贵奉命镇守庆州,检校夏州都督;后又调任兰州都督、幽州都督,一直担任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重任。贞观十八年(644),张士贵随太宗出征辽东,被任命为辽东道行军总管,授金紫光禄大夫,州刺史;次年,唐军渡过辽水破高丽,张士贵因功擢升冠军大将军。贞观二十二年(648),张士贵又被任命为茂州都督,雅州道行军总管,镇压雅、邛、眉三州的獠人造反,事后拜金紫光禄大夫、扬州都督府长史。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张士贵还担任左领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等职,曾随从高宗东巡洛阳。显庆二年(656)六月三日,一代名将张士贵于东都洛阳去世,终年72岁。高宗闻讯,哀悼异常,将其灵柩由东都运回长安,陪葬昭陵(见《陕西礼泉张士贵墓》,《考古》1978年第3期)。其丧事由国家拨给绢布七百段、米粟七百石以及大量随葬物品,同时追赠张士贵为辅国大将军,使持节都督荆、硖、岳、朗四州诸军事,谥曰襄公,图形凌烟阁,永做纪念(见《新唐书·忠义上》)。其子张仁、张政等,也继享皇恩,担任右屯卫郎将(属于禁军将领)。

五、千古含奇冤

张士贵一生戎马倥偬,为李唐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出生入死,战功显赫。殊不料身后竟被小说家们塑造为人人痛恨的大奸臣,这件冤案起因与唐朝的另一位英雄人物薛仁贵有关。

薛仁贵是绛州龙门县(今山西河津)人,体魄强健,武艺超群,于贞观十八年(644)投军,因作战勇猛而崭露头角。有次战斗,薛仁贵身着白色战袍奔驰在狼烟四起、战火纷飞的疆场之上,带领军士冲入敌阵,将敌人杀得抱头鼠窜,四散奔逃,创造了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开始声名远扬。薛仁贵勇猛战斗的事例举不胜举,唐高宗龙朔年间(661_663)于天山(今甘肃祁连山)抗击突厥大兵,曾“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下马请降……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见《旧唐书·薛仁贵传》)。薛仁贵因功勋卓著,历官右领军郎将、右领军卫将军、瓜州长史、检校代州都督、左骁卫将军等,子孙后代亦官居显赫。

宋金以后的小说、戏曲,为了衬托薛仁贵的英雄形象,而着意贬低张士贵,将其描绘成一个阴险奸诈、嫉贤妒能而又没有任何功劳的大奸臣。唐太宗李世民曾夜梦贤臣救驾,经军师徐茂公解梦,方知是龙门县的薛仁贵,于是派张士贵赴龙门招兵,寻访英雄。张士贵看到薛仁贵英勇无比,顿生嫉妒之心,处处压制薛仁贵,先是刁难、拒绝投军,后让他当了一名掌管炊事的火头军。每逢军情紧急需要薛仁贵冲锋临阵时,总是将其功劳归于自己女婿名下。故意让女婿的衣甲与薛仁贵一般无二便于混淆,甚至假传圣旨,曲解王命,想方设法陷害薛仁贵。元帅尉迟恭假托犒赏暗察贤臣薛仁贵,又被张士贵以酒充水灌醉;尉迟恭中秋夜碰见薛仁贵对月诉衷情后,方知张士贵之毒辣。最后又经过多少曲折,唐太宗李世民才与夜梦贤臣见面,薛仁贵保主征东立大功官封平辽王,张士贵诳主欺君被斩首示众。

以上虚构见于《薛仁贵征辽事略》、《新刊全相薛仁贵跨海征辽故事》、《说唐后传》、《薛仁贵征东》等小说,《龙门阵》、《探地穴》、《三箭定天山》、《薛礼叹月》等戏曲对薛仁贵、张士贵故事越发虚幻扩大。由于小说、戏曲的广泛传播,致使“张士贵陷害薛仁贵”的故事家喻户晓,让张士贵蒙受千古奇冤。

六、还之以清白

历史上的张士贵,一向以爱惜人才知名,担任右屯卫大将军时因不忍责打侍卫教习不整的中郎将,差点被太宗送往大理寺刑讯,幸亏魏征及时说情才免遭刑罚(见《资治通鉴·唐纪十一》)。这样一位体恤将士疾苦的将军,如何会陷害薛仁贵呢?

薛仁贵在张士贵帐下为将不假,《旧唐书·薛仁贵传》有载“贞观末,太宗亲征辽东,仁贵谒将军张士贵,应募请从行。至安地,有郎将刘君昂为贼所围,甚急。仁贵往救之,跃马经前,手斩贼将,悬其头于马鞍,贼皆慑伏。仁贵遂知名”。从这段文字来看,薛仁贵投军时拜谒张士贵,得以录用从行,安地(今辽宁海城)一仗斩杀贼将救下刘君昂,开始出名露脸。可见小说中“薛仁贵投军,张士贵百般刁难”与史实不相符合。

薛仁贵着白袍冲锋陷阵也是事实,《旧唐书·薛仁贵传》载:“高丽……依山结营,太宗分命诸将四面击之。仁贵自持骁勇,欲立奇功,乃异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大军乘之,贼乃大溃。太宗遥望见之,遣驰问先锋白衣者为谁?特引见,赐马两疋(匹),绢四十疋,擢授游击将军。”从这段文字来看,唐军与高师对阵,薛仁贵奋勇当先争立奇功,特意穿着耀人眼目的白战袍冲锋陷阵,万马军中持戟张弓所向披靡,大军随其之后厮杀,大获全胜;唐太宗在远处望见,遣人问先锋:“穿白衣者是哪位将领?”并在战场上召见薛仁贵,赐马赐绢,封游击将军官职。由此可见,演义小说中“张士贵哄瞒薛仁贵,不让与唐太宗见面;把薛仁贵的功劳记在女婿何宗宪名下;让何宗宪也穿白袍混淆真假”等情节,显系无稽之谈。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乃史实,《旧唐书·薛仁贵传》载:“时九姓有众十余万,命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下马请降……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九姓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这件事发生在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演义小说却将此事美化为唐太宗征辽途中事,薛仁贵三箭定天山时张士贵已死6年(张士贵逝于公元656年),焉能将其功记在女婿何宗宪名下?由之可窥小说、戏曲之荒谬。再就是张士贵的结局为官封虢国公、卒后陪葬昭陵(唐太宗陵墓)、享受了唐代开国功臣最高的政治待遇。此与演义小说中“征辽回国后,太宗察明张士贵陷害薛仁贵之事,让尉迟恭用鞭击杀于午门外”之描述大相径庭。张士贵与薛仁贵都是唐朝的开国功臣,都是值得肯定的正面历史人物,在《旧唐书》、《新唐书》中都有传记,而且同列一卷;假如二人真如小说、戏剧中的那样,是一对不共戴天的仇人,后人将他们放在一起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综上所述,张士贵并非奸佞之臣,根本没有陷害薛仁贵。张士贵之冤屈应纠正平反,还其清白。

(责任编辑王怡敏)

K825

A

1008-9012(2016)01-0077-04

2016-03-01

张德一(1951—),男,山西太原人,山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猜你喜欢
薛仁贵李渊李世民
Quantum-enhanced optical precision measurement assisted by low-frequency squeezed vacuum states
李世民的苦心
公民与法治(2022年8期)2022-08-12 01:23:40
李渊:我只是个孤独的老父亲
薛仁贵战场成名
薛仁贵战场成名
家教世界(2018年4期)2018-03-06 10:38:57
白袍小将薛仁贵
李渊起义
若为美女故,一切皆可抛
百家讲坛(2014年8期)2015-04-08 20:30:00
君臣逗第二话
探索历史(2013年11期)2013-12-27 06:15:30
李渊军事思想略论
军事历史(1996年3期)1996-08-16 03: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