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探源及当代与传统的省思

2016-04-11 07:31李天赐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荀子圣人百姓

李天赐

(北京大学,北京 100871)

“书记”探源及当代与传统的省思

李天赐

(北京大学,北京100871)

“书记”一词我国古已有之,其意涵大致可分为三类:1.指写作之文体;2.指负责文件记录、整理或缮写事务的官职;3.中共各级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圣王之道即谦卑、倾听、不自专,这跟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庆6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异曲同工。书记要有的处事态度就是随时能“以百姓心为心”,懂得倾听百姓的心声,帮助百姓谋利益,如此才算得上是“好书记”。

书记;传统;圣人

一、前言

近年来,许多学者都在讨论“社会主义中国化”问题,然而早在民国初年就有学者提出儒家社会主义的概念了。①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如何中国化最合理、最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向古代经典索求很容易找到答案。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贪污腐败问题逐渐滋生,所涉及的官员职务有高有低,违纪行为也由开始的挪用物资、贪污受贿到后来的买官卖官、利益输送等。这不仅违背了人民的期望,更让党和政府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大力整顿下,人民已感受到党中央的决心,“伸手必被捉”,“没有‘避罪天堂’,不论逃到哪里,虽远必究”,许多大大小小的不良“书记”中箭落马。反思贪腐产生的根源,一方面是其自身观念出了问题,另一方面是人们对待他们的错误心态所导致。笔者从古代典籍中梳理出一些对“书记”一词的见解,欲转换视角来看待这一职位,以提高各级书记对自身的期许,同时启发人们从文化层面来检视他们,增进双向沟通的可能性。“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②尤其在当今网络社会,人民群众监督的便利性大大增强。

二、“书记”的内涵及其必备的基础能力

“书记”一词我国古已有之,其意涵大致可分为三类:

1.指写作之文体。《文心雕龙·书记》:“夫书记广大,衣被事体,笔札杂名,古今多品。……并述理于心,著言于翰,虽艺文之末品,而政事之先务也。”③由此可知,书记虽涵盖多种文体名目,然都属于治理政事的事前必备工作。

2.指文件记录、整理或缮写的事务,负责该事务的官职称之为“掌书记”。此官职最早出现于南齐(479-502),《南齐书·宗室传·始安贞王道生传附子遥光传》:“遥光府佐司马端为掌书记。”④《南齐书·文学传·丘巨源传》:“帝崩,江夏王义恭取为掌书记。”④此官职的职责类似于现今之文秘。

3.中共各级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工人阶级政党的负责人称为“书记”,相传此语系马克思亲口所说。“书记”一职在当时属于最低官职,表明为人民谋福利的共产党不是作威作福的大官僚,而是为人民服务的。在中共七届七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讲道:“其实,外国的总书记就相当于中国的秘书长,中国的秘书长就相当于外国的总书记。”“秘书”的工作职责是:负责组织召开各种会议的会务工作与做好会议记录,协调、督促各单位贯彻落实各项任务,并拟订年度工作计划,总结、报告、清算、批复诸文档。由此可知,其职责与我国传统之“掌书记”基本相通。

可见,作为“书记”的人必须要有“善听”、“能分”的基本能力,否则就不可能完成“掌书记”或秘书的职责。善听,是为了听清楚大家的汇报内容,迅速记录关键要点;与人沟通协调时也能善于听出对方“真实、准确”的意涵。能分,则是要分清楚大家的职责、专长、实际情况,分辨出事情的轻重缓急及其可行性,以便安排任务;根据事物发展的实际情况分辨人、事、时、地、物之情形与目标方针的落实程度,灵活判断、调整处理方式,督促、掌握、记录各项任务之进度,并总结、清算之。

三、“书记”一词新解

马克思主义者如何解说“书记”一职呢?列宁认为“无利可图但是光荣的位置”,毛泽东号召领导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则提出“领导就是服务”,胡锦涛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些解释都没有偏离马克思对“书记”一职的期许。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庆6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倾听人民心声,汲取人民智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其中“以百姓心为心”这句话源自《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⑤。从繁体字形来看,“圣”就是“倾听人口之言者为王”,所以谦卑、倾听、不自专即为圣王之道,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与此异曲同工。

老子讲的“圣人”是指符合“道”的领导者。要做“圣人”,就不能戴着有色眼镜来看事情,要从百姓的立场出发,要客观、不以自我为中心。“圣人常无心”马王堆帛书乙本写作“圣人恒无心”。圣人看事情从不以主观意志去决定好恶、判断是非,从不以主观意志去限定百姓意志,相反,还会以百姓意志为主。圣人与百姓间的隔阂自然能够打破,距离感也就能够消除。这是从看事情角度说明圣人能做到“善听”、“能分”的原因。

《荀子·儒效八》:“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毫厘,无他道焉,已乎行之矣。”⑥荀子眼中的圣人,是靠言传身教的方式使人们信任他、追随他。圣人能依据“仁义”来分辨“是非”,言行一致,不偏不颇,从实践过程中表现出圣道。“仁义”即“人与人之间相处合宜”,《论语·雍也》中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⑦凡事只要以自己为例而推己及人,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总的来看,荀子的认识与老子并无差异,只是他还特别强调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罢了。

圣人应有的处事态度就是随时能“以百姓心为心”,懂得真心倾听百姓的心声,帮助群众谋取利益,才算得上是一位今天的“好书记”。

四、善听

《管子·君臣上第三十》:“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⑧《荀子·君道十二》:“兼听齐明则天下归之”、“兼听齐明而百事不留”。⑨《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⑩由此三者看来,“兼听”是古人提出来达至善听的首要方式。

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兼听”?《荀子·王霸十一》:“今以一人兼听天下,日有馀而治不足者,使人为之也。”⑪一个人能力、精力、时间有限,人民群众的意见混乱纷杂,书记必然需要请人辅佐自己。请什么样的人辅佐?《荀子·臣道十三》曰:“恭敬而逊,听从而敏,不敢有以私决择也,不敢有以私取与也,以顺上为志,是事圣君之义也。”⑫这类人需要的能力条件不高,但道德水平要高,还应充分了解、把握整理民意信息的基本原则。《荀子·王霸十一》:“治国者分已定,则主相臣下百吏,各谨其所闻,不务听其所不闻;各谨其所见,不务视其所不见。”⑬懂得安分守己,依此原则帮忙处理与书记职务相关的资讯,层层筛选、分门别类,书记自然就容易做到“兼听”了。

总之,书记不能高高在上,要深入了解群众的生活、情感、困境等,要多与群众近距离接触,如此才能听到真话、明白大家的需求。《荀子·成相廿五》:“主诚听之,天下为一海内宾。”⑭切忌搞形式、摆架子、做样子,要真诚地与群众交往、与人民打成一片,认真思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群众的话语反映着基层的实情,要真诚倾听群众的心声。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听”,《荀子·大略廿七》曰:“天子、诸侯子,十九而冠,冠而听治,其教至也。”⑮统治者们十九岁就要开始学习“听”的艺术了,因此现在的书记们要善于听、乐于听,听的时候态度要端正,要闻过则喜、勇于纳谏、从善如流,积极提高服务能力。《荀子·正论十八》曰:“尧舜至天下之善教化者也。南面而听天下,生民之属莫不振动从服以化顺之。”⑯尧舜尚且如此,今日之书记只有勤走基层体察民意、把心放在群众之中,才能真正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

书记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准确、真实地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据此作出决策。善听的极致就是公平、中和。《荀子·王制九》曰:“故公平者,听之衡也;中和者,听之绳也。其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听之尽也。”⑰工作开展时,政策的制定要反映群众的意愿,依法行事,真正为人民谋福利、做实事,切实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使工作取得突破、获得进展。

倾听是推动政策顺利落实的方法、技巧。法治、刑治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只有采取宽容的胸怀来感化人民,仔细倾听、分析人民的心声,才能化解矛盾、消除对立,收获意想不到的助力,完成政策实施。

五、能分

所谓分,是要分什么呢?《管子·乘马第五》曰:“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善分民也。圣人不能分民,则犹百姓也。于己不足,安得名圣?是故有事则用,无事则归之于民,唯圣人为善托业于民。”⑱这段话是说,圣人应该善于与百姓分享利益,如果不能,就无异于百姓了。至于那些总是不满足于私欲者,当然没资格称作圣人了!虽然当国家需要时会征用百姓的财物,但平时必然会藏富于民,只有圣人才懂得将产业托付给百姓的诸多好处。《荀子·君道十二》则说:“圣王财衍,以明辨异,上以饰贤良而明贵贱,下以饰长幼而明亲疏。上在王公之朝,下在百姓之家,天下晓然皆知其所以为异也,将以明分达治而保万世也。”⑲也是要圣王善于将富饶有余的东西分配给大家,进一步提出要依据“贤良、长幼、亲疏”等标准来分配财富,天下才能达到治理的目标,永保安定繁荣。

《荀子》除了论述善分财物利益之外,《荀子·王霸十一》还提出:“论德使能而官施之者,圣王之道也,儒之所谨守也。传曰: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听,建国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方而议,则天子共己而已矣。”⑳这里讲的是让人民能各司其职、各得其“分”,依照每个人的德与能分给人们相应的官位或报酬,这是圣王要懂得的基本道理。天下事务繁多,如此圣人才不至于忙不过来。《荀子·臣道十三》曰:“上则能尊君,下则能爱民,政令教化,刑下如影,应卒遇变,齐给如响,推类接誉,以待无方,曲成制象,是圣臣者也。故用圣臣者王。”㉑辅助者必须依照上述人格特质有所选择,一方面能为书记分忧解劳,另一方面亦能补缺拾漏。

想达至“能分”的书记,首先要克服“被人蒙骗以,致分而不当”的可能。《荀子·非相五》曰:“圣人何以不可欺?曰:圣人者,以己度者也。故以人度人,以情度情,以类度类,以说度功,以道观尽,古今一也。”㉒也就是说,只要掌握了原则,根据“自身的体验,人的通性、常情,事物的同质性,多数人的看法,天地的道理、规律”等标准来辅助判断,自然就能不受蒙蔽,这些道理古今是一样的,这也是掌握“能分”能力的原则。

依据上述原则分判事物就拥有了“能分”的能力,还要依据《荀子·儒效八》讲的“修百王之法,若辨白黑;应当时之变,若数一二;行礼要节而安之,若生四枝;要时立功之巧,若诏四时;平正和民之善,亿万之众而搏若一人;如是,则可谓圣人矣”㉓来决定行为准则,在拍板定案前,多多参考前人的处事办法,随机应变,以不偏不颇的态度平等待人,如此才能称之为好书记!

六、小结

《荀子·正名廿二》曰:“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辨。”㉔书记们要怀着宽厚仁慈的心来与百姓交往、沟通,用虚心学习的心来听取别人的意见,用公正的心来辨别是非。掌握这三大原则,就已经不愧为好书记了。

当然,要做到此三者并不容易,书记们必须能够放下身段、抛却面子、放弃私心。《荀子·王制篇》中有这么一段话:“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复舟。’”㉕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当百姓安居乐业而书记谨守岗位时,人民的力量自然就会站在书记一边,成为书记的强大助力。两者间可以是相辅相成的,而非总是相互制衡的。人民要坚信自己、解放自己,书记们要坚持藏富于民、虚心倾听、为人民服务。《荀子·成相廿五》:“水至平,端不倾,心术如此象圣人。”㉖历史是一面镜子,前照古人,后照来者。我国自古有着公正廉洁的为官品德,如果能把这种美好的精神传承下来,相信社会将更加文明、国家会更加稳定繁荣。

中国传统政治的基本理念跟西方国家有极大的不同,只要官员做得好,人民会把官员视之为父母来拥戴,而官员同样也会自我要求将人民视之为子女来照顾,这种观念现代西方社会是没有的。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我国传统治国理政思想十分契合。虽然成为一个好书记十分不容易,但是只要有心,愿意学习,人人都有成为圣人——今天的好书记的可能。正如《荀子·性恶廿三》所说:“今使涂之人伏术为学,专心一志,思索孰察,加日县久,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故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矣。”㉗

注释

①陈焕章(1880-1933),师从康有为。光绪三十年(1904)恩科进士。191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著作《孔门理财学》认为,古代中国即为社会主义,某些部分甚至比现代社会主义还社会主义。

②刘立祥,沈孝平,康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130.

③李明高.文心雕龙译读.济南:齐鲁书社,2009:261.

④(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2:791.

⑤南齐书.894.

⑥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53.

⑦(清)王先谦.荀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2012:141.

⑧程树德,程俊英,蒋见元.点校论语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90:428.

⑨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书:管子.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10):35.

⑩荀子集解.234-235.

⑪王仲荦.资治通鉴选.北京:中华书局,2009:94.

⑫~㉗荀子集解.

[1]刘立祥,沈孝平,康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2]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程树德,程俊英,蒋见元.点校论语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90.

[4](清)王先谦.荀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2012.

[5]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书:管子.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

[6](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2.

[7]李明高.文心雕龙译读.济南:齐鲁书社,2009.

[8]王仲荦.资治通鉴选.北京:中华书局,2009.

(责任编辑王怡敏)

G122

A

1008-9012(2016)01-0053-04

2016-02-29

李天赐(1972—),男,台湾台北人,北京大学哲学系2014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哲学之荀子教育哲学。

猜你喜欢
荀子圣人百姓
不让百姓撇嘴骂
荀子“道心”思想初探
百姓记着你
《荀子》的数学成就初探
荀子的“王道”观念
和谐
百姓看家“风”
官场圣人范仲淹
官场圣人范仲淹
East–West Culture through the Eyes of a German Scho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