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云刚
(中共惠州市委党校 广东 惠州 516008)
社会治理创新驱动视角下行政伦理建设研究
汤云刚
(中共惠州市委党校广东惠州516008)
作为党的执政理念而被提出的社会治理创新已然成为当前社会建设的基本任务,但是要完成社会治理创新要求的任务,其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高度重视行政伦理建设,以能够为社会治理创新的推动及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奠定基石。本文正是从社会治理创新驱动的角度出发,全面阐释当下行政伦理亟需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行政失范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在社会治理创新驱动作用下建设行政论文的路径选择。
社会治理创新驱动行政伦理
自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建设的基本任务突出表现在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创新方面。而社会治理创新是作为党的执政理念,对社会建设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期望,政府在贯彻党的执政理念方面表现出积极的变化,逐渐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这是我们的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必然前提。但是,要完成社会治理创新要求的任务,必须不断推进社会治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需要高度重视构成政府管理基础的行政伦理建设的方方面面,为社会治理创新驱动提供良好的伦理基石。
但是,通过对当下行政伦理现状的调查研究,我们看到,目前的行政伦理建设现状不容乐观,总体而言,在很多层面体现出失范状态。可以说,不管作为何失范种类型,最终均表现为行政权限不合理使用。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便可认定行政对象违背了其权限宗旨,存在私利。对于国内而言,这种表现主要包含两个层面:首先在人事层面出现权力滥用的现象,也就是产生卖官鬻爵、提携亲朋等现象;其次在经济层面出现权力滥用的现象,也就是产生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现象。
1.行政失范导致的任人唯亲现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
国内政府机关有关人才选拨、职位变动的权力始终由部分领导决定,内部晋升往往由领导任命,缺少了公开竞争的机会,这样便让一部分人拥有了决定他人命运的权力。这样的一群人,由于身处政府机构重要职位,拥有相应的权力,若想确保自己职位的稳定,可以利用自身的权力,任命部分亲朋为己所用。还有一群管理层,一旦看到有职位空缺,并未考虑真正有能力的人,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无论自己的亲朋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便立刻进行任用。正是由于此类情况的存在,导致行政失范,破坏了政治方面应有的秩序,最终造成政府在社会上的公信力下降。
2.行政道德败坏,各种寻租、腐败现象影响恶劣
这里所说的权力寻租即为:政府相关部门及其行政工作者凭借手中的行政权力窃取公共资源为本部门所用,为自己谋取私人利益,侵占、损害人民利益,最大化本部门或个人的利益;它是生活实践中权钱交易的一种具体表现,某些行政工作者视官场为市场,凭借手里握有的行政权力和他人进行交换,他们将手里所握的权力“租给”他人,为自己谋取暴利,或是满足自己的私人欲望。毫不夸张地说,社会上的每个领域都有寻租问题的身影,但凡有权力之处就都有寻租问题。如果任其横行肆虐于官场,将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它给市场职能的发挥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使得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基于社会的角度而言,还将给社会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并拉大贫富差距,甚至会引发其他各种社会问题。基于民众的层面而言,会令人民群众丧失对政府的信心。
3.行政伦理失范造成的渎职失责现象较多
国家公务员凭借职务便利滥用职务权利或是不尽职尽责都被称为渎职。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民众到政府单位办事时经常会碰到的“三难”现象(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再者,玩忽职守、任意决策、形式主义等各种做法都是渎职。掌握某种权力的人无视、糟蹋自己担负的责任及其应尽义务被称为失责。行政工作者向来都有“人民公仆”之称,按道理必需为人民利益着想,为人民谋福祉,为人民负责。然而,实际并非如此,某些行政工作者崇上瞒下,嘴上叫嚣只对上级负责,私下费尽心机大搞“政绩”,一门心思只想着升官发财,给自己捞足政治资本,根本不问民生疾苦,脱离民众,责任感匮乏。
1.公共行政人员行政伦理缺失,责任意识淡薄
行政工作者手握公共权力就必需担负起维护公共利益的责任与义务。在公、私利益产生矛盾与冲突的情况下,应该以公共利益为重,而非私人利益为先,决不允许为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及谋取私人利益而损公济私。然而,这不过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状态,事实上,一些行政工作者并不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其权力道德观也不端正,其观念还停留在“统治行政”的层面,并未提升到“服务行政”的层面,根本不具备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当他们面对金钱、权力、地位的诱惑时,其行为就将与公平、公正、平等的方向背道而驰,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最终就成了谋取私人利益的利器,继而引发一系列行政伦理失范之举。
2.现行行政管理体制自身的不足
中国政府机构在市场化进程里面做了多次改革,初步完善了行政体系。然而,长时间以来,中国深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其行政体系本身也还有很多缺失之处,特别是当下中国尚处转型阶段,新体制的启动直至良性运作必需要经历相应的过程,要想一夜之间就建立、健全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也是不现实的,如此一来,管理“空档”在所难免,也为行政伦理失范埋下了隐患。
3.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缺乏,尚待健全和完善
与绝对权力相伴随的就是绝对腐败,腐败是不经监督的权力的必然产物。现阶段,我国的监督、制约体系尚不强大,也缺乏应有的力度,这就从客观的层面上为行政伦理失范创造了前提条件。在此之前,国内的行政伦理建设不过是停留在精神层面的号召和宣传,并不重视在制度规范的基础上构建相关的保障体系。现阶段,国内在行政权力监督方面的投入力度还存在极大的缺口,我国尚处转型期,虽则其法制与社会管理层的各项规章体制方面的建设都成绩斐然,也正在一步一步地构建行政权力监督、制约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然而,对比快速发展起来的客观现实而言,监督力度显然是不够的。
4.行政伦理规范不完善,无法树立正确的导向机制
利益驱使作为引发行政伦理失范的又一重要因素。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民众的价值取向也越来越多样化。利益回报是组织与个人都在追求的目的,不过,国内的行政伦理规范不具备个人获得利益的正确导向,若遇到制度不全的社会转型期,行政主体极易因为追求利益而抛弃行政伦理规范,继而引发各种行政伦理失范之举。
5.传统行政文化与西方极端主义文化的流入并存
国内传统行政文化可浓缩为“官本位”思想。在这种思想观念中,掌权的官员自誉为“父母官”,其辖区内的民众则被称为“子民”、“草民”,从这些称呼上就透着浓浓的官僚主义。时至今日,还是有很多人费尽心机想要在官场取得一席之地,在这些人看来,当官就意味着自己得到了高贵的社会地位,还能光宗光耀祖、升官发财。这些人将“当官”和发财紧紧地关联到一起,这就从思想上种下了行政伦理失范的祸根。另一方面,西方文化流入我国也带来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这些思想观念一度入侵民众的价值观,也令很多人在价值取向上迷失了方向,在行政伦理失范方面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行政伦理失范将对提升行政工作效率、达成行政目标等方面的工作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必需强化行政伦理建设,惩治行政伦理失范乱象,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道德施动为核心强化行政伦理教育
行政工作者自身的素质、责任感与行政伦理建设直接相关。基于某种层面而言,要想有效消除行政失范现象,最核心的工作就是提升行政工作者的素质并强化其责任意识。行政工作者担负公共责任就表示行政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必需为自身的行政行为负责,他们做出、不做出行政行为时都要顾及行政成本与行政后果,这种做法能及时纠正不作为的行政工作者。事实上,体制的变革与监督机制的加强都不过是外部作用,治标,却治不了本。要想确保行政工作者不为利益所动,从根源上杜绝行政伦理失范问题,就必需强化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全面提升行政主体的素质。
2.以社会治理为导向对现行行政体制进行创新
实践证明:政府职能太多、权力太大与行政道德失范密切相关。这是因为:如若政府集中了太多的职能和权力,就为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创造了条件,可见,加快行政体系改革意义非凡。可基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其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基础上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步伐,将政府从直接参与经济活动中脱离出来,转为宏观调控,不允许官员涉及经济活动,尽可能缩减权力寻租的机会。
其二,将“服务型”政府的观念植入人心。加强行政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将“服务型”政府当作行政改革的目标,基于思想的层面规范行政工作者的行为,继而堵住漏洞,从源头上防范行政伦理失范现象。
其三,对人事选拔机制进行改革,一步一步地加大直接选举范围,应用考任制度,将个人晋升从上级领导手里解放出来,让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工作实力为自己赢得晋升的机会,这种做法能有效规避买官卖官的现象。
3.进行行政伦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现阶段,国内行政伦理尚未达到制度化的高度,这方面的监督也不具备应有的法律保障。所谓行政伦理立法即为将伦理行为提升到法律行为的高度,使之具备和上层建筑的政治、法律相同的法律效力。行政工作者的行为并非私人行为,其作为一种公共行为,必需为公民社会负责,积极主动地接受外界监督。当然,要求他们无时不刻地受到外界监督是不现实的,必需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将行政、法制、社会等多种监督方式有机融合起来。这就要求政府必需公开政务,提供更多渠道与机会,确保民众在国家管理工作方面的知情权,合理利用宣传教育的方法有效提升民众预防伦理失范的意识,鼓励、支持民众举报、揭发行政伦理失范之举,全面调动社会舆论起到应用的监督作用,继而赋予民众监督重大公共决策和行政行为的权利。
4.以“四个全面”并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创新行政文化建设
行政体系内的成员在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下生成的对行政治动的态度、情感、价值观与信仰的行政文化,对政府管理、行政工作者行为等多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且具备一定的制约作用。而原始的官本位思想在当下的官员中还有很大的影响。加强行政文化建设实际上就是为行政体系成员建立正确的、先进的行政伦理观,并由此生成内在的制约机制;它能为行政活动的运作营造出优良的文化环境,继而有效规避行政伦理失范现象。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目标,其他三个方面为战略举措。以“四个全面”为引领行政文化,创新行政文化建设,将有利于激发各级行政人员为实现美好蓝图而提振信心、增强斗志、奋发有为。
[1]匡亚林.行政伦理的法治化建构及其价值彰显[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5(04).
[2]王家峰.从责任伦理到商谈伦理:行政伦理的边界与框架[J].伦理学研究,2014(01).
[3]刘影.行政伦理视角下的政府诚信建设[J].党政干部学刊,2014(02).
[4]王云萍.公共行政伦理:普遍价值与中国特色[J].中国行政管理,2011(12).
[5]陈永章.差异·他者·宽容:当代公共行政的伦理沉思[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汤云刚(1980—),男,中共惠州市委党校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D630
A
1007-9106(2016)08-0051-03
*本文为湖南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014FJ3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