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课”教材相似知识点讲解方法探析

2016-08-19 02:27:14原霞霞
社科纵横 2016年8期
关键词:基础课知识点教材

原霞霞 马 忠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基础课”教材相似知识点讲解方法探析

原霞霞马忠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基础课”教材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设立的文本体系。其框架体系、表达方式、版本编写体例导致了相似知识点的存在,且集中于思想道德修养部分。针对相似知识点,可运用关联式、补充式、逻辑式、系统性、针对性的讲解方法。在此基础上,采取融会贯通,精辟讲解;凸显重点,兼顾一般;以点带面,深入研究的策略提高教学实效性,实现教学目的。

“基础课” 相似知识点讲解方法

“基础课”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简称。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支撑,将道德体系与法律机制有机结合,从而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在“基础课”教材的课程体系、学科建设、创新路径等方面国内研究者甚多,但有关其教材体系转向教学体系、知识体系的内容凝练与有效衔接需要作更进一步的探究,尤其是教材相似知识点的讲解方面亟需着手研究。

一、“基础课”教材的基本特点及存在相似知识点的原因

“基础课”教材是宣传国家意识形态和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依托和主要渠道,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为理论支撑,针对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方面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给予肯定的回答,引导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为了保持教材的稳定性,其框架体系、表达方式、版本编写体例导致了部分相似知识点的存在。

1.“基础课”教材的框架体系导致相似知识点的存在

框架即结构。2015版“基础课”教材自从修订以来其逻辑结构由绪论、三个主体部分和结束语组成:绪论以大学生面临的一系列人生课题为逻辑起点,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问题展开引导和教育;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至第三章的内容,旨在帮助大学生坚定崇高信念,在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担当历史重任,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第二部分是第四、五章,遵循由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思维路径,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学习和掌握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为应对和解决走向社会、立业成家等人生重大课题打下基础;第三部分包括第六、七章,旨在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奠定法律基础,提升法律素质。以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为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为重点,共同组成了本书的框架体系。由此可见,“教材的内容遵循思想、行为发生的规律,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理论的逻辑,由思想到行为、由纪律的道德行为到他律的合法行为而依次展开。”[1]因此“基础课”的整个框架体系在保持教材稳定性的前提下,在有关微观知识点的构建上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

2.“基础课”教材的表达方式导致了相似知识点的存在

现代写作学提出了“表达方式”这一概念,其内容是“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2]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语言,其效果可能相差20倍。”[3]语言有着丰富的表达方式和宽广的表达领域,作为传递政治信息的文本——“基础课”教材也不例外。政治语言借鉴语言学的相关学科知识构建起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相关理论基础,夯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根基。故“基础课”教材围绕着特定的宗旨,与特定的结构框架体系相衔接,以一定的表述思路和表述层次构成整个教学语言体系。表达方式服务于内容,“基础课”教材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在语言阐述到问题的阐释过程中,保持了一致的风格即维护教材的权威、保持教材的稳定以及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因此,“基础课”教材语言、结构与表达方式相关联的过程中,导致了相似知识点的存在。

3.“基础课”教材的版本编写体例导致了相似知识点的存在

编写体例即著作的编写格式、文章的组织形式。“基础课”教材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有机结合,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央精神为理论指导及首要前提,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开篇。在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过程中着重解决大学生在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道德观、法制意识方面的问题与困惑。罗国杰指出:“在教材编写的体例上,力求把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把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养育优秀的思想品德。”[4]“基础课”教材以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作为逻辑主线,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其学科建设和教学目标都以培养积极向上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的。因此,编写体例围绕教学目标导致了部分知识点的重复。

二、“基础课”教材相似知识点举例

“基础课”教材相似知识点较多,举例如下:

序号主题 相似章节1 创新 第一章第三节:创新学习的理念第二章第三节: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2 理想 第一章第一节:社会理想第一章第二节:共同理想3 实践4大学生成长成才第一章第三节: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第二章第三节: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第三章第二节: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5 中国梦6 价值观第一章第二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一章第三节: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绪论第三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7 核心价值观绪论第三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章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第三章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第三章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8 精神第二章第二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第二章第三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由图表所示,“基础课”教材相似知识点主要集中于思想道德修养部分,且在教材修订过程中内容体系的更新导致了与原本内容表达方式不同而实质内容意义相似的状况。因此,有必要探索解决方法来节约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时效性。

三、“基础课”教材相似知识点的讲解方法

“讲解是通过解释、剖析去传授知识的方法。”[5]“基础课”教材中的相似知识点可运用关联式、补充式、逻辑式、系统性、针对性的讲解方法,不仅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而且在传授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激发其思想情感。

1.关联式讲解

关联是“具有显性连贯的语篇所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即语篇中的句子跟语篇的主题和语境必须是相关的。”[6]关联理论认为,关联性作为最佳的认知模式,“要找到对方话语同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推断出语境暗含,最终取得语境效果,达到交际成功。”[7]“概念的获得过程对讲授具有清晰属性的概念是最恰当的,在选择某概念进行讲授时,还可以考虑相关的概念。”[8]如“苹果”与“水果”、“橙子”相关联;马克思与黑格尔、费尔巴哈、杜林、恩格斯相关联;理想与梦想、想象、信念、幻想相关联;男人与女人、老师与学生相关联。通过关联式讲解,可对相关内容进行合并、调整,使教材在内容深度上进行有效衔接,凸显教材的系统性、规范性。

作为宏观的话语理解及认知理论框架的关联理论,可适用于“基础课”教材相似知识点的讲解。如教材第18页“社会理想”与24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现阶段的基本内涵相通且是现实性与超前性的统一,两者具有递进式关系。社会理想反映了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和发展,在不断对未来的憧憬上,人充分地与社会达到了辩证的统一,实现了社会理想的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更深入人心,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整体意志的表达,不是超然于个体而存在,与社会中的各个成员密切联系在一起。故我们要努力实现共同理想,才离我们的社会理想更近一步。因此,对这两个相类似知识点可采用关联式的讲解。又如教材第9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76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给我们每个人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基础,其有助于铸就优良的个人品质,如“孟母三迁”;在个人层面倡导我们每个人都要具有良好的品质,才能回报社会,体现个人价值,如比尔盖茨与微软公司。环境基础有利于个人品质的养成,优秀的个人在潜移默化的改善社会风气,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逻辑式讲解

“逻辑是一切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9],其基本内涵是指思维的规律。作为一种因果规律,立足于以“内容为导向,以形式为依托的‘意思——文本’研究思路。”[10]逻辑性讲解不仅要考虑学科内容体系,遵循科学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而且要符合学生的认识逻辑规律,做到起点适当,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注意到与其他课程的衔接。此分析方法在系统性的基础上注重微观与宏观的有效结合,可拓展研究领域,并深化文本蕴意。

逻辑分析法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人文知识领域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该方法可用于“基础课”教材相似知识点的讲解,以便拓展文本空间,使思维明确清晰。如教材第28页“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第60页“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第81页“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三个知识点都以“实践”为中心,强调了三个不同层面,即我们要有高尚的内在品质、要提高自己的外在能力即创新能力、我们每一个人要有大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格局观。三个方面呈递进关系,由小到大,由自身到社会,告诉我们唯有做好自身才能奉献社会的道理。

3.系统性讲解

系统即条理或体系,是相互作用的多元素的复合体。系统性讲解指“把探索研究活动中涉及的不同局部知识和技能加以系统化,对概念加以确定、对学业获得加以结构化并将之付诸实施。”[11]作为一种语言研究方略,系统性分析法旨在把要解决的问题放在一个体系中,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如枝叶与树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等。

系统性分析法有助于“基础课”教材相似知识点的讲解,如教材第4页“创新学习”、和第59页“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都统一于“创新”这个大背景之下。所谓“穷则变,变则通”,当使用的方法不再适用于目前的状况时,就得换一个新方法。创新学习是为了让学生适应这个信息量急剧膨胀的时代,成为一个会思考、会学习、会研究且拥有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人;改革创新更是为了让国家和人们更好的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且两者都源于实践。因此,可将二者置于创新是当代中国的最强音这个系统中。又如教材第9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第37页“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两个知识点中,前者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且引领后者。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中国精神的重塑,其基本进程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规范社会思想、道德、文化。

4.针对性讲解

针对性又称适切性,指对确定的对象采取具体措施。江泽民同志指出:“理想信念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不能照本宣科,空喊口号。”[12]针对性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选择性的切入,对核心概念进行明确界定和深入分析,突出侧重点。教学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必须充分考虑能否适应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需要,能否适应学生的水平,能否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基础课”教材由于教学目的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注重针对性。如教材第42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第57页“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两个知识点可运用针对性教学法。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和精神品格。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因此,“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似内容解析需采取针对性教学,达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补充式讲解

补充即进一步充实。“补充式教学策略就是在不改变现行知识单元教学的前提下,根据学科领域知识的结构和特征,补充与该学科内相关的知识,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13]补充式教学的意义在于“可以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全面完整;使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和认知结构进行自我重构,形成结构良好、功能完善的认知图式。”[13]

“基础课”教材在完善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导致的相似知识点可采取补充式讲解,以提高教学时效性。如教材第24页“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第33页“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两者可运用补充式讲解法进行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把国家、民族与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精彩表达。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更应该将个人理想不断的修正,以符合社会共同理想。这种互补式的讲解不仅有助于增进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习的系统协同化。

四、通过讲述相似知识点对“基础课”教材教学方法的思考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又云:“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礼记·学记》)通过上述方法讲解“基础课”教材相似知识点,引发了我们更进一步的思考:

1.融会贯通,精辟讲解

“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宋·朱熹《朱子全书》)目前,授课教师应加强“基础课”教材的学科建设和提高受众对象的重视度,改进教学方法,融合多方面的知识,对知识点达到系统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完善教学体系。古人又云:“治大国如烹小鲜。”教学内容作为一个有机、开放、发展的系统,应打破“满堂灌”的怪圈,改善重点内容解释不透、理解不深的状况,精辟讲解,提高课程质量。

2.凸显重点,兼顾一般

“文以载道”,“基础课”教材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国内外形势和党的重大方针等来确定。其重点主要是教材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它在整个教材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处于主导地位,起主要支配作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明确教学中的重点问题,而且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将其摆在突出位置,集中主要精力,力求将这一重点问题彻底解决好。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指出重点问题的重要意义,引起学生重视;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积极思考;及时强化;情动于中;突出重点,带动一般。突出重点不是单纯为了解决重点,而是为了解决好重点问题之后能较顺利解决其它大量的非重点性的一般知识、技能问题。因此,突出重点,不能忽略一般知识。重点和一般相比较而存在,在以重点为立足点的同时更要兼顾一般,把握好一般和重点的关系,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并运用该知识点认识和分析问题且带动与此相联系问题的解决。

3.以点带面,深入研究

“基础课”作为大一新生入学后的必修课程,对整个大学生涯及成长成才具有重要引导意义,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需采取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的策略,增强问题意识和需要意识,深入科学研究。近年来,广大“基础课”教师积极提倡运用案例教学法、专题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提问式教学法等一系列教学方法,旨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从而减轻学生负担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点带面,深入研究,可采取目的性、典型性与系统性的原则,客观、全面地认识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促使“基础课”成为一门研究型的教学。

[1]顾海良,佘双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337.

[2]丛怀光.表达方式之考察[J].应用写作,1993(8):7.

[3]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评价体系与案例研究课题组.课堂教学技能与评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44.

[4]罗国杰.把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与特点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 (10):5.

[5]刘舒生.教学法大全[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35.

[6]苗兴伟.关联理论对语篇连贯性的解释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9.

[7]何自然,冉永平.语用与认知:关联理论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34.

[8][美]玛丽·艾丽丝·冈特,托马斯·H.埃斯蒂斯,简·斯瓦布.尹艳秋译.教学模式[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72.

[9]胡军.张岱年哲学慧观中的逻辑分析方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38.

[10]陈勇.从逻辑分析到概念分析的嬗变[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3):44.

[11][比]易克萨维耶·罗日叶.整合教学法汪凌译[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60.

[12]李俊伟.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M].红旗出版社,2013:107.

[13]汤朝霞,蔡笑岳.教学实践中如何组织学科内容两种教学策略探讨[J].课程与教学,2013(6):68.

原霞霞(1990—),女,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马忠(1974—),男,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2.3

A

1007-9106(2016)08-0152-05

*本文为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的文本空间、意义填补与话语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4XKS031)的阶段性成果。
*

猜你喜欢
基础课知识点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人民音乐(2016年3期)2016-11-07 10:03:23
关于G20 的知识点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