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灵动的策略研究

2016-04-11 06:44重庆市城口县周溪乡中心小学王仁兵
数学大世界 2016年20期
关键词:教材思维数学

重庆市城口县周溪乡中心小学 王仁兵

小学数学课堂灵动的策略研究

重庆市城口县周溪乡中心小学 王仁兵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在他们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所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

数学知识往往是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却是感性的。数学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课堂演绎出数学活生生的灵气来。只有这样,才能让毫无生气的课堂变成智慧、灵动的课堂。

我们的数学课堂,倘若能如水般灵动,那么,必将呈现出无限生机,学生不会为了“学”而“学”,教师也不会为“教”而“教”,教师对于“教”,学生对于“学”将更有热情。作为数学教师,要让课堂充满灵动,让课堂成为师生思维碰撞的场所,充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首先是立足于生本思想的基础上的,充分了解学情,呼唤课堂回归,将课堂还给学生,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让课堂在师生的共同成长中绽放灵动的精彩。那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才能充满灵动呢?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探究:

一、课堂灵动在于充分了解学情,灵活处理教材

课程改革离不开课程资源。教科书是素材性的课程资源,但它又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让课堂充满灵动,教师应该是善于整合各种课程资源的,教师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自主整合”,即将教科书的课程资源和其他课程资源有机地组合起来,为教学服务,“整合”不是“拼合”,而是有机地“结合”。通过课程的有效整合,能够丰富课程资源、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提高课堂效率,这就有利于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素养。

课前,每位教师都要在了解学生、读懂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精心重组教材,将教材上很多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的例题进行整合、深挖,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主观愿望。这样不但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还深化了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钟表的认识”时,结合学生对钟表的已有认知,先出示一个没有指针的钟面,引发学生已有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发现缺什么,引出了分针、时针的比较,比较时不但从长短、粗细进行比较,还结合动画从它们的速度比较,为之后的教学埋下伏笔。认识整时时,老师完全让学生尝试认,学生纠正,学生找出方法,并让学生动手拨出整时,最后让学生写出整时,感受11:00和11时写法的区别,优化写法,渗透符号化意识。

二、课堂灵动在于凸显学生主体,还给学生课堂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注重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教师选择开放的内容,提出开放式的问题,采取开放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有效链接生活、链接社会,真正实现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课内走到课外,更加具有生命的活力,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灵动。

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说:“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角,是话语权的拥有者。但学生的能力并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要通过自主动脑思考、体验和领悟,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因此,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领悟,教师的任务就是适时地讲解、点拨、引导。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应当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研究至关重要问题。作为教师,要充分相信每位学生,应认识到没有激发不出主体性的学生,只有不会激发主体性的教师。因此,我在数学课上,把课堂还给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围绕学生自学(学生独立学习)——学生互学(小组交流)——学生展学(小组汇报)——教师讲学(只讲学生没理解和没讲到的)——当堂检测(对学生当堂的学习效果检测)的五个环节进行教学。在这五个环节中,重点在“引”和“导”上下功夫,只要学生能做的都让学生完成,真正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主动性增强了,学习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明显增多,听过我课的同事们都说:“你班的学生灵气十足啊!”

三、课堂灵动在于适时巧妙追问,开放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展开的,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与生生之间经常发生的—种对话,而所谓“追问”,就是在学生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思考探究,让课堂真正充满灵动。教师适时有效的追问可以为课堂锦上添花,化平淡为神奇,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追问作为前一问题的延伸,被更广泛地运用各个教学环节,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追问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体现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巧妙的追问是引导学生深度挖掘教材的必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让课堂灵动起来的基本技巧。如:在比较时针、分针的时候,学生已经回答了从长短,粗细比较后,老师追问:“想一想,我们见过的钟表,除了长短,粗细有区别外,你还发现了有什么不同吗?”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钟表的已有认知,想到除了长短、粗细外还有他们的快慢不一样。在教学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时,8+4+8+4有的学生已经想到8+4+8+4=8×3,但老师还继续追问到:“除了这样改写,还可以怎样写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得到4×6的答案。又如:老师在让学生明白作息时间表上两个10:00分别是表示上午10:00和晚上10:00,为什么呢?你能改进一下这个作息时间吗?一系列的追问既让学生加深了整时的认识,又对合理的作息时间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

总之,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灵动,并非高不可攀,并非遥不可及,关键在于你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你的教学观、课堂观、学生观是否正确,你的评价观是否科学,你的眼界是否能激发你内在的教学智慧。永远记住一点: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厚积而薄发,那么你的课堂就会真正充满灵动。

猜你喜欢
教材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