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溧阳市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徐友萍
关注应用题的教学,彰显数学魅力
——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艺术
江苏省溧阳市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徐友萍
数学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一大分支,也是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一大难点,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很差,遇到教师讲过的题,都会毫不犹豫地写出来,但对于相同知识点换一种方式之后感觉还难以掌握,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加强这一板块的学习,通过专题的学习,学生会发现周围世界中各种各样的数量关系,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当然学好此专题是一个难点,为此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提供几点建议。
低年级的学生学习应用题吃力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应用题里常常含有大量的文字、大量的数字,而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能力相对薄弱的年纪,对题目的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第一步要学会正确理解题意,要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现实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教师可以把题目的内容转换为与学生生活相似的内容,让学生对此有更感性的认识,身临其境的感觉款款而来。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直观地观察和感受来使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更认真。比如老师可以通过给同学分苹果的方式,将十二个苹果平均分给四个人,每个同学通过实物操作都知道每个人应分得三个苹果,从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十二除以四等于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处处相联系的关系,这种方式也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还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多次读题,通过分解题目的方式来帮助他们自己更好地理解题目。学生初步了解题意后,复述题目,再把题目与生活现实适当结合,转化为具体的数字计算。如吃苹果问题,小明给了小红五个苹果,小红吃了两个,还给了小兰一个,请问她还剩多少个?这时候可以叫学生复述,比如:我给了我同桌五个苹果,同桌给她妈妈一个,请问她还剩多少个苹果?这样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数学题,更加让人容易接受。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读题必须认真,引导学生正确的读题顺序比如先知道这个题的内容关于什么?过程是什么?结局是什么?有哪些数据?要求哪些数据?……只要理解了题意,对于解题的思路就明白了一半。
找出正确的数量关系,分析好解答的过程,让应用题不再成为学生学好数学路上的一个绊脚石。分清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弄清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的关系,才能根据九九乘法表或者乘除加减法处理各种数据。四则运算的结构还有算理实际上是低年级数学应用题中的主体。所以,分析和说理是数学应用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步骤,这可以反映了计算过程的算理,还可以根据它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该在同学解题的过程中,适当地辅助学生把题目中的文字和数据转化为一个数学运算的过程。为了检验同学对题目理解是否透彻,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题目进行解读,对于每一道题的算法过程,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说明思路,使得学生可以将题中较抽象、不易理解的情节融入到自己头脑中,更加明了。
例如小红有五颗草莓,小兰有八颗草莓,求小兰比小红多几颗草莓?教师可以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小兰八颗草莓中的五颗草莓跟小红的五颗草莓是一样的数量,而小兰剩下来的三颗草莓就是小兰比小红多的草莓,用减法计算,更加清楚方便。这样简单明了的方式教会了学生对此类题的掌握,记住了此题的分析思路,不会因为对题目中某些干扰词汇的影响而选择错误的计算方法,培养了良好的分析习惯,为以后对于更复杂的数学题的学习打下基础。其次还要注意对基本条件搭配的熟练记忆,即对于几个已知条件,要求另一个条件,其中差哪个条件,学生对于这种搭配应该做到了然于心。
有了解题思路,知道正确的解题方法对于解决一道应用题来说还没有完工,正确的解题步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考试的分数,虽然在小学对于解题步骤要求不高,但是答案的形式是很重要的,是一件事情的结尾,做事不要“凤头鸡尾”,做事有了好的开始,就要有完美的结束。从低年级数学学习开始就要注意要求学生有正确的答题步骤,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解答时注意解答过程,解答完成后还要注意检查解题步骤、解题思路、答案,从小做起,为以后高年级的学习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有个好的基础。
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已知量对未知量的转换不太熟练,对于生活经验的缺乏而无法考虑完全,对此,教师应该专门开设教授学生验算的课程,让学生不仅学会如何做应用题,还会自己检验正确或者错误,正确就强化知识点,错误了就改正。另外,寻找解答法和问题转换调节法、联系实际情况法等方法都是验算法中容易掌握的方法。
总的来看,教师要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来设计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改变旧模式中套用步骤,机械地运用教师传授知识等坏习惯,学会理解题目,重视解题过程,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的思维广泛地拓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习更高级别的数学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