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水西彝族传统婚姻习惯法研究
——以婚姻缔结程序为视角

2016-04-11 05:38李承荣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媒人习惯法新郎

李承荣 罗 静



★民族研究★

贵州水西彝族传统婚姻习惯法研究
——以婚姻缔结程序为视角

李承荣罗静

贵州水西①彝族传统婚姻习惯法是水西彝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调整本民族内部婚姻关系且必须严格遵守的行为规范,其对水西彝族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意义极为重要。通过大量访谈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发现贵州水西彝族传统婚姻缔结程序习惯法的内容极其丰富。因此,研究贵州水西彝族的订婚程序和结婚程序,对传承水西彝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水西彝族;订婚程序;结婚程序;婚姻习惯法

【Abstract】Guizhou Shuixi Yi Nationality's customary law of traditional marriage is a kind of social norm which is gradually formed in the long process of life and production practices. The customary law, which can regulate national marriage and norms of behavior, is significantly conducive to stability and progress of Shuixi Yi Nationality's society.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interviews and relevant literatures, the authors find that Shuixi Yi Nationality's traditional marriage procedure of customary law has very rich contents. Therefore, the study on Yi's engagement and marriage proced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heri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Shuixi Yi Nationality.

【Key words】Shuixi Yi Nationality; engagement procedure; marriage procedure; customary law

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贵州水西彝族为稳定其社会秩序和婚姻关系,共同约定规范其婚姻关系的行为准则,对违反者予以严厉的处罚,形成了充分体现其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水西彝族传统婚姻习惯法。随着人类社会高度现代化的到来,贵州水西彝族传统婚姻习惯法的传承遭到巨大冲击。那么,贵州水西彝族是怎样规范其婚姻关系的呢?其传统订婚程序和结婚程序又是怎样的呢?

对于上述问题,中国学界主要在习俗和道德的层面进行探讨,虽然有极为有限的几篇论文涉及水西彝族传统婚姻习惯法,但是还没有专门对水西彝族传统婚姻缔结程序习惯法的研究。本文在大量访谈和已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侧重于研究水西彝族传统订婚程序和结婚程序习惯法,从而传承水西彝族文化。

一、贵州水西彝族传统订婚程序习惯法

(一)提亲

提亲,彝语称“都旅”,意为要话,是“男方父母所托的媒人与女方的联系,是被包办的妇女婚姻不自由的先兆”[1]。贵州水西彝族男女成长到结婚年龄,若要举行婚礼,提亲是必经的第一步程序。男女双方当事人在节日、婚姻嫁娶等活动中互相认识产生感情且男方当事人得到父母的同意,或男方父母看中了某家姑娘欲娶为儿媳,即请一个与女方家有一定关系的人作媒人,前往女方家提亲。《黔南识略》卷二十四《大定府》记载贵州水西彝族“媒用媒妁,以牛马为聘”[2],说明清朝时水西彝族已经出现媒人。纳雍彝族欲请媒人提亲,男方父母通常要带两瓶酒去媒人家,亲自给媒人斟两杯酒,说明来意,待媒人同意为其作媒后,把媒人请到家里隆重款待,媒人即去女方家为男方提亲。*向零,余宏模,张济民.民族志资料汇编第八集(彝族)[G].贵阳:贵州省志民族志编委会.1989:57。

贵州水西彝族到女方家提亲往往需要去几次才能成功,通常情况下媒人至少要去三次。媒人第一次去女方家提亲,一般不带礼物。媒人到女方家后,先夸奖女方家姑娘漂亮、能干且给予合理评价,女方父母就知道其是来做媒。接着媒人讲述男方对女方的爱慕,受男方之托,来讨一杯喜酒喝,望女方能成全。然后介绍男方的基本情况,便于女方判断两家是否同宗及等级是否相同,并把男方当事人的家庭条件、人品、相貌夸耀一番。但是女方父母即使有意应允也不会立即表态,一般多以“姑娘年幼,等几年再说”等来搪塞。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是女方父母需要对男方及其家庭进行了解,需要征求家族、舅舅的意见,也表示女方家对嫁女的慎重;另一方面则表示女方家高傲,并不急于把女儿嫁出去。只要女方家没有明确拒绝,这桩婚姻就有希望。过一个月左右,在男方请求下,媒人第二次去女方家提亲,媒人仍不需带礼物。到女方家后,陈述男方希望与女方缔结婚姻,探问女方父母对婚姻的态度。这次媒人一般也不能得到肯定的答复,即使女方家同意,也只说些赞扬男方家的话,略微透露一点信息,表示可以考虑。在织金县,媒人将第二次提亲中女方家表示可以考虑的情况告诉男方后,男方即要送一瓶酒,几盒饼干等礼物酬谢媒人。*向零,余宏模,张济民.民族志资料汇编第八集(彝族)[G].贵阳:贵州省志民族志编委会.1989:82。再过一个月左右,在男方请求下,媒人带上礼物第三次去女方家提亲。黔西彝族媒人第三次去女方家提亲时,所带礼物通常是一瓶酒和一把面条。媒人到女方家后,再次把男方希望与女方缔结婚姻的请求复述一遍。此时若女方同意,就会收下礼物并盛情款待媒人;若女方家退回礼物,则表示拒绝。

经过三次提亲,女方同意后,媒人在男方家安排下择日带上一壶酒去女方家“吃允口酒”,黔西彝族又称“吃媒人酒”。媒人到后,女方家召集至亲长辈叔、伯、舅等作陪。就餐前,女方父辈将男方带去的酒打开,在神龛前祭献祖灵后,倒给参与就餐人共饮,且言明某家来向某姑娘提亲,这是某家带来的酒,请品尝。“吃允口酒”表示女方同意提亲,已经许下这门婚事,即提亲成功。此后,男女双方以亲家相称,逢年过节或女方有红白喜事,男方要去送礼。

(二)插素香

吃过允口酒后,间隔一段时间,男方要备礼物去女方家“插素香”,并请媒人把日期告知女方。女方同意后,期届,男方在媒人的带领下,抬着礼物去女方家“插素香”。黔西彝族“插素香”的礼物通常有:一瓶敬酒、两瓶礼酒、两套衣服的布料、一坛酒、一块猪肉、两只公鸡、香烛等。到女方家后,由媒人把礼物交给女方父母。女方家接受礼物当天请本家族至亲作陪,表示姑娘已有婆家。

(三)订婚

在“插素香”数月或一年后,男方请媒人去女方家商量订婚的日期及送女方家至亲的礼物等相关事宜。订婚是贵州水西“彝族婚姻成立的必经程序”[3],彝语称作“阿曲祖”,意思是“烧鸡吃”,水西彝族“婚姻自媒妁通言后,以鸡卦为定,鸡卦吉,则藏其骨以为征。”[4]其实质就是看鸡卦,定婚姻。订婚礼物一般包括:两瓶酒,一块猪肉,两只鸡(一公一母)及送女方至亲的礼物。*向零,余宏模,张济民.民族志资料汇编第八集(彝族)[G].贵阳:贵州省志民族志编委会.1989:58。期届,男方带上礼物与媒人一起去女方家订婚。女方家请至亲作陪,并杀鸡款待。这是水西彝族婚姻习惯法中特有且隆重的订婚仪式,且礼节相当讲究。

首先,座次很讲究。上手一般坐女方家叔伯,两侧左边上手坐媒人,右边上手坐一个女方家专门请来陪媒人的“陪客”,下手坐男方家去的人。待全部坐定,在女方叔伯手提酒壶给大家斟酒时,马上在厨房杀鸡,要在刚端起酒杯时正好听见鸡叫声。

其次,吃鸡礼节也很讲究。先吃鸡血,后请媒人和女方陪客吃鸡头,媒人吃公鸡头,女方陪客吃母鸡头,然后把鸡身砍成八块,每人吃一块,最后吃“鸡卦(股骨)”。吃“鸡卦”时,坐上席的女方家叔伯二人吃母鸡卦,媒人和女方陪客吃公鸡卦,媒人吃右只,陪客吃左只。吃完的鸡卦要看卦,由入席八人中的两人评看鸡卦,预测吉凶祸福。看鸡卦的方法是用签插于鸡股骨细孔,视其深浅、多少及偏正对称等判断男女双方合命吉凶,*另一种说法是看鸡卦上的小红点,依据鸡股骨上小红点的多少及其位置判凶吉。即根据鸡骨上的小孔来预测祸福,一般是一丑*丑是指鸡骨上的小孔。二丑为大吉,三丑四丑为不吉。看卦后的鸡卦放入盘里,由女方家斟两杯酒请席上两位德高望重者用丝线将四只鸡卦按雌雄搭配捆好,再用事先准备好的几种布包上,然后再在外面包上一层一尺二寸白布。包好后,女方家向所有客人敬两杯酒,敬到媒人面前时,将其中一对鸡卦交给媒人,由媒人将其带回交男方保存,女方保存另一对鸡卦,以此作为婚姻凭证。包鸡卦的布和捆鸡卦的丝线均有特定的含义,一般包几层布,就意味着要男方家送几套衣服的布料,包的布是什么颜色,就意味着向男方家要什么颜色的布料。男方接到鸡卦后,就着手准备财礼,准备去女方家行聘。贵州水西彝族婚姻,基本上都有婚约,这种“看鸡卦、定婚姻”的约定,是水西彝族信守的婚约成立习惯法准则,“婚约揭开了彝族缔结婚姻的序幕”[5]。因此,“烧鸡吃”是一种巩固贵州水西彝族订婚关系的仪式,也是贵州水西彝族的一种订婚凭证,[6]更是贵州水西彝族婚姻习惯法上婚约生效的开始,其“目的就是加固婚姻,深化婚姻中女性的不自由”[1]。贵州水西彝族婚约从生效开始就具有水西彝族婚姻习惯法上的效力:首先是男女双方父母负有不得将男女双方当事人另聘或另嫁的义务;其次是未婚男女双方当事人(主要是女方当事人)的社交自由,从此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在此期间,若女方当事人和其他男子相恋而私奔,男方可以抢婚方式将女方当事人抢回,被视为贵州水西彝族婚姻习惯法上的合法行为。[7]

(四)行聘

男方获得婚证(即鸡卦)后,待至婚龄,一般是举行婚礼的前一年,男方要去女方家行聘。《黔南识略》卷二十六《毕节县》记载水西彝族“婚姻议牛马多寡为财礼”[2],说明清朝时贵州水西彝族已经存在聘礼。黔西彝族又称“烧大香”,彝语称为“肘伙”,意为送畜,相当于汉族的送彩礼,是彝族婚姻缔结过程中比较隆重的一项程序。男方先请媒人与女方家商量行聘事宜及日期。届时,男方当事人及其父亲、媒人、懂礼节的押礼先生和背礼物者,带上礼物前往女方家行聘。黔西彝族行聘礼物主要有:女方当事人四套衣服的布料、六尺鞋面布、奶母衣*送给女方当事人父母的衣服。两套、女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衣服各一套、一瓶敬酒、两瓶礼酒、两只公鸡、一个猪肘子、一坛酒、“礼猪银”*相当于聘金,能够购买一头大猪的钱。若干、香烛炮等物。到女方家后,媒人把带去的礼物放在女方堂屋中神龛前的桌子上,把两瓶礼酒放在神龛上,点燃香烛,祭献女方祖灵,并将“礼猪银”当面交给女方家去买猪*因事先已经商量好,女方早已代男方买好猪。。交付聘礼是水西彝族婚约成立生效的见证,[7]媒人则是婚约成立生效的见证人。

随后,女方家请族中至亲和订婚时的陪客来作陪,在堂屋里摆上桌子,按订婚时的座次请大家入坐。由女方的兄或弟为大家斟酒,大家端起酒杯刚喝酒时,就开始杀猪。吃猪的程序也很讲究,一般先吃猪血,然后依次吃猪肝、小肠、肉片,最后吃猪下巴。猪下巴从中切成两半,由女方的兄或弟端着盘子请媒人和陪客一起吃,媒人吃右边,陪客吃左边。两人吃完后,把猪下巴骨放入盘中的同时要放一点喜钱,喜钱多少不定,但根据习惯不能少于一元二角。吃完的猪下巴骨要看卦,根据猪下巴骨上的小孔来预测凶吉,看卦方法与看鸡卦一样。看卦后女方家向大家敬酒,敬到媒人时,把猪下巴骨用布包好交给媒人,由媒人转交男方家保存。此外,男方还需给女方至亲送礼物,一般为一瓶酒,两把面条,女方至亲要设宴招待,表示承认该婚约的合法性。

二、贵州水西彝族传统结婚程序习惯法

举行婚礼是缔结婚姻的最后程序。[5]水西彝族传统婚礼多在春冬农闲季节举行,婚礼程序相当复杂,必须严格按照水西彝族传统婚姻习惯法进行。

(一)送期辰

行聘后,男方为择定结婚日期,请媒人去女方家讨要女方当事人的“生辰八字”*女方当事人阴历出生的年月日时。。媒人去女方家时,要带两只公鸡、用红纸包好的两支新毛笔和两锭新墨、用左手写好的男方当事人的“生辰八字”。待媒人进屋后,女方把男方送来的一只公鸡和自己的一只母鸡一同杀死祭献祖灵,然后取出男方带来的笔墨,用右手写上女方当事人的“生辰八字”,再用红纸包好和笔墨一起交媒人带给男方。*向零,余宏模,张济民.民族志资料汇编第八集(彝族)[G].贵阳:贵州省志民族志编委会.1989:95。此一过程称为“开庚书”。男方获得女方当事人的“生辰八字”后,请布摩根据男女双方当事人的“生辰八字”择定结婚吉日——期辰。布摩将择好的期辰写在一张红纸上,叫“期单”,并用红纸包好。“期单”上须记载“架码造床、下剪裁衣、发亲和敬亲”的时间等内容。随后,媒人把男方送期辰的时间告诉女方,女方则做好准备。届时,男方要请族中侄子带上两瓶酒、两只公鸡、四把面条作为礼物,媒人带上“期单”,一起去女方家送期辰。*向零,余宏模,张济民.民族志资料汇编第八集(彝族)[G].贵阳:贵州省志民族志编委会.1989:95。女方请族中至亲作陪,设宴款待,并把男方带去的鸡杀来招待。先喝男方带的酒,吃男方带的鸡,再喝女方的酒,吃女方的菜。席间,女方至亲中推荐一人代表女方与媒人一同协商包鸡卦时曾经暗示过的结婚礼物,通常是酒、猪肉、布料若干。双方协商好后,媒人把女方意思转告男方,男方即着手准备接亲礼物和婚礼用品。

(二)接亲

贵州水西彝语称为“欺操”。在婚礼前一天,男方请一个押礼先生、一个摩史(歌师)、牵马人、背礼人及抬嫁妆者组成接亲队伍,在媒人带领下,带上接亲礼物,牵着马浩浩荡荡去女方家接亲。纳雍彝族接亲礼物主要有:一头礼品猪、一头押礼猪、两只公鸡、一壶酒、礼钱等。*向零,余宏模,张济民.民族志资料汇编第八集(彝族)[G].贵阳:贵州省志民族志编委会.1989:59。接亲队伍来到女方家门口,安排坐在门外凳子上休息。等女方摆完酒席,才让接亲队伍进门。进门顺序依次是:媒人、押礼先生、摩史、背礼人。接亲队伍进门时,在女方堂屋大门外两侧,手拿竹条早已准备好的小孩立即挥动手里的竹条抽打接亲队伍,名叫“打亲”,但接亲队伍走进堂屋后就不能再抽打。贵州水西彝族认为接亲队伍从外面来,身上带有邪气会冲喜,须用竹条抽打,才能把邪气打掉。

吃饭后,媒人和押礼先生在女方堂屋里进行交礼仪式。首先是押礼先生点燃香烛放在神龛前祭献,接着把接亲礼物摆在神龛前的桌子上,然后向女方老人敬酒。敬酒后,媒人和押礼先生将接亲礼物点交给女方负责收礼的人。交礼时,双方摩史一起唱“交礼歌”。当晚,女方杀一头猪作过礼猪,并摆夜筵,请双方摩史唱彝族歌曲,其方式是一问一答,内容十分丰富。另外,从吃完晚饭开始,一直到次日发亲之前,只要有客人来,新娘都要用哭来迎接客人。哭嫁是水西彝族嫁女的习俗之一。[7]

(三)发亲

发亲,贵州水西彝语称作“欺透”,意思是出嫁。第二天早上,女方先将一张桌子放在门外,然后再把两杯酒和两碗水放在桌子上,双方摩史开始唱“酒礼歌”,押礼先生作陪。此时,女方兄弟们趁押礼先生不注意,手抹油烟给其打花脸,但只能打一次。押礼先生在回到男方家之前不能洗去油烟。打完花脸,押礼先生与男方摩史各自端起桌上的一碗水向身后洒去,接着各喝一杯酒,并在桌上放礼钱,数目多少不定。

发亲时,双方摩史用凄凉、悲伤的曲调唱“辞亲歌”,叙述姑娘出嫁时与父母、兄弟姐妹的离别之情。歌词格外伤感,催人泪下。唱歌时,接亲人就将全身披红、头戴红花的马牵到门口,歌刚唱完,新娘的兄或弟就将头盖盖头的新娘背上马。上马时接亲人踏一只马蹬,新娘踏一只马蹬,表示女方家将姑娘交给男方家。新郎弟弟为新娘牵马,男方押礼先生和摩史则各在一边扶着新娘,与接亲人、送亲人一起向新郎家进发。

(四)迎亲

新郎家门口放一张桌子,上面放一升米、一把剪刀、一把木工尺子、一把木杆秤、香烛等物。桌子上方撑一把红纸伞,罩住桌面,桌前方放一张长凳。新娘到了新郎家门口,押礼先生和摩史在送亲婆的协助下将新娘从马上扶下来,让其坐在预先放置的长凳上。此时,布摩点燃桌子上的香烛,从新郎手中接过一只公鸡开始给新娘做“阿美欺瑙”,即给新娘驱邪。布摩一边用手挥动公鸡,一边口念驱邪经文。念完后,布摩杀死公鸡并提着鸡绕新娘走三圈,表示除掉在路上遇到的邪气。布摩给新娘驱邪的同时,让人在新郎家堂屋大门前放置一马鞍,马鞍下面放一个历史上彝族用作餐具的木马匙。驱邪完毕,新郎家请两个妇女给新娘换上新鞋,并扶着新娘从马鞍上跨过。此时,新娘要用脚把木马匙踩破,如果新娘没有踩破,就由新娘的哥或弟接着踩,意即踩死一切凶神恶煞。接着新娘被扶进堂屋,与新郎在布摩的主持下行拜堂礼,即拜天地、祖宗和父母。拜堂完毕,给新娘换鞋的两个妇女扶着新娘与新郎一同进入洞房。

(五)回亲

贵州水西彝语称为“抚佐”。婚礼第三天吃过早饭,主持婚礼的“总管”*新郎家请来安排婚礼中各项事项的人。安排人在新郎家堂屋内放两排长凳,请送亲人和新郎至亲长辈坐好。先由新郎家长者向大家敬第一巡酒,再由新郎向大家敬酒。接着,新娘的哥哥向新郎家人依次敬酒,敬到新郎父亲时说:“人已经送到,但是小妹年幼无知,希望老人多多包涵”。送亲人要动身时,新郎家的总管要为送亲人每人敬一碗酒送行,最后敬新娘的哥哥,其喝完后,将碗反放在大门外踩上一脚后跟送亲人一起动身离开新郎家。

(六)回门

贵州水西彝族婚礼后的一个月内,新娘只能住在婆家,不能到别人家里串门。满一个月后,待新娘的兄或弟来接,才能回娘家探望父母及亲人。兄或弟来接时,新娘要将父母随嫁妆放在柜子底的米做饭招待。意思是新娘还没有独立,还在吃娘家饭。其兄或弟也会觉得虽在异乡,但能够吃到自家饭而觉得方便。新郎一家要热情款待新娘的兄或弟。回门时,新郎与新娘要依次去新娘至亲家送礼,新娘的至亲都会做饭款待,并回赠礼物。

三、贵州水西彝族传统婚姻缔结程序的变化

(一)从迷信宗教到相信科学的转变

贵州水西彝族传统婚姻的缔结,在习惯法上往往受宗教思想的束缚和操纵。“看鸡卦定婚姻”、“看猪下巴骨卦定凶吉”等宗教思想,操纵和决定着水西彝族男女传统婚姻的命运和结局。现在,贵州水西彝族男女缔结婚姻,已经完全抛弃“看鸡卦定婚姻”、“看猪下巴骨卦定凶吉”等宗教思想,而是讲求科学,以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原则,根据国家婚姻法的规定来决定自己的婚姻。

(二)订婚程序从繁琐到简洁的转变

改革开放前,贵州水西彝族传统订婚程序,要经历提亲、吃允口酒、插素香、订婚、看鸡卦、送聘礼等一系列复杂程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今天,贵州水西彝族的订婚观念和意识已经产生巨变,不再严格按照传统订婚程序。男女双方当事人经过自由恋爱决定结婚,可以直接和双方父母商量,象征性地请媒人到女方家去提亲,其实女方父母早已同意。省去吃允口酒、插素香、看鸡卦等订婚程序,直接去订婚,即现在通常所说的“打响”,婚约即成立生效。但是现在的婚约的效力远远没有贵州水西彝族传统婚约的效力高,不再具有传统婚姻习惯法上的“抢婚”等效力。

(三)婚礼过程从繁杂到简朴的转变[8]

改革开放前,贵州水西彝族传统结婚程序,要经历送期辰、接亲、发亲、迎亲、回亲、回门等一系列复杂程序,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现象十分严重。现在,贵州水西彝族举行婚礼的观念和意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再有“开庚书”、“打亲”、唱“交礼歌、辞亲歌”等仪式。贵州传统水西彝族婚礼习惯已经面目全非,虽然还存在接亲、发亲、迎亲、回亲等彝族婚姻习惯,但其仪式已经大大简化。例如,传统的骑马、抬轿接送新娘,现在已被开轿车迎娶新娘所代替,传统的三天回亲已改为当天回亲。

(四)婚姻关系确立的标志发生转变

改革开放前,贵州水西彝族普遍认为宣告婚姻成立的最有效的方式是举行婚礼,即承认事实婚姻的效力。故贵州水西彝族传统婚姻关系的确立不是到婚姻登记机构登记结婚领取结婚证,而是按照传统彝族婚姻习惯法举行隆重的婚礼仪式,宴请亲朋好友,宣告男女双方当事人正式结为夫妻,确立婚姻关系。改革开放后,由于受国家婚姻法全面普及的影响,现在水西彝族确立婚姻关系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男女双方当事人在举行婚礼前就主动到婚姻登记机构登记结婚领取结婚证,即使举行婚礼前来不及登记结婚,待婚礼结束后也会主动进行结婚登记,补办结婚证。

结 语

贵州水西彝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征的水西彝族婚姻习惯法且一直严格遵守,直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因受到外来婚姻文化冲击,水西彝族婚姻习惯法才发生巨大变化。虽然贵州水西彝族婚姻习惯法对水西彝族的作用和影响,已今非昔比,但其是我国法制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国婚姻法的重要渊源。贵州水西彝族婚姻习惯法不但对水西彝族的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为水西彝族的进步与发展有着非常积极而重大的影响。因此,研究贵州水西彝族传统婚姻习惯法,不仅有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水西彝族的婚姻观念和文化内涵,而且有助于传承水西彝族文化。

[1]李平凡.贵州彝族古代妇女的婚姻家庭[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9期,p34

[2](清)爱必达撰,安化罗绕典.黔南识略[M]. 道光二十七年刻本

[3]曾青.传承、变化与顺应:彝族婚姻家庭的现状及法律调适——兼论凉山彝族自治州施行婚姻法《补充规定》的完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第8期,p33

[4](清)王正玺等修,周范纂.毕节县志稿[M].同治十三年刻本

[5]王学辉.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婚姻习惯法初探[J].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3期,p40、p41

[6]罗昊.水西彝族婚姻家庭习惯法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2011年,p27

[7]邹渊等.贵州少数民族习惯法调查与研究(第1版)[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年,p167、p169

[8]柏玲玲.凉山彝族习惯法——婚姻的缔结[J]. 天府新论,2008年第12期,p241

[责任编辑:古卿]

A Research on Guizhou Shuixi Yi Nationality's Customary Law of Traditional Marriag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riage Conclusion Procedure

LI Chengrong LUO Jing

李承荣,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四川成都,邮编:610041)

K890

A

1674-8824(2016)04-0016-06

本文系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优秀学生培养工程项目——“水西彝族婚姻习惯法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ZYXS49。)

罗静,贵州省黔西县第六中学一级教师。(贵州黔西,邮编:551500)

①水西,历史上是指贵州鸭池河以西水西政权的统治区域,大致在今毕节市的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等县和七星关区的大部,以及六盘水市的水城县一带。

猜你喜欢
媒人习惯法新郎
新郎与新狼
习惯法的修辞—辩证观
农家妹子娶新郎
媒人
再谈婚姻的定义:尤以一妻多夫制、继承权及僧伽罗人的习惯法为例
“眼镜新郎”透过镜片看到你的心
专职媒人的变化
新媒体崛起下报媒人的应对和变革
论藏区社会控制与赔命价习惯法的治理
我是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