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阈下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2016-04-11 05:15裴倩倩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实力红色国家

裴倩倩

(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党校 教研室,上海 201600)

文化自信视阈下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裴倩倩

(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党校 教研室,上海 201600)

文化自信是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在文化自信视阈下,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是一项寻根、铸魂、聚心、凝神的伟大工程。站在时代转型的起点上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就是建设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站在国家发展的总布局上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就是提振民族之魂,凝聚全国人民的精气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强盛大国提供思想共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应着力在增强红色文化自觉和自信、强化红色文化在意识形态阵地上的主流作用、发展红色文化产业以及构建国家文化安全的坚实屏障四个方面切实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

文化自信;红色文化软实力;逻辑对接;自觉自信;主流作用;构建屏障

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日益成为一种介入国际政治和经济生活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曾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1]29新形势下,立足中国实际,系统思考和谋划构建红色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整体框架思路,既是文化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责任。

一、文化自信的中国语境解读

1.文化自信是支撑中国走向文化强国的战略决策。当今社会,要支撑起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除了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等力量外,还离不开先进的、强有力的文化力量。习近平强调:“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2]9中华五千年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论是物质层面诸如“四大发明”之类的器物文化、精神层面诸如家国天下之类的精神文化,还是制度层面诸如礼仪制度之类的制度文化,中国都是当之无愧的“文化大国”。但是,文化大国不能简单等同于文化强国,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文化实力相比于中国目前的经济水平、政治地位以及国际话语权的提升等方面还很不相称,还需要不断发展、推陈出新。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也是中华民族真正实现兴盛的内在条件和重要标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之强,首当其冲地表现为其所具有的先进的文化精神、强大的文化自信。如若没有或不能确立强大的文化自信,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便不可能有走向兴盛的底气与骨气,更无缘占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2.文化自信是贯通中国前“三个自信”的必然结果。文化具有延续性,“保持文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反之,破坏文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则会对文化的发展造成伤害,甚至导致某种文化的消失”[3]235。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积淀、薪火相传与发展创新。文化自信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而且更彰显了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除了“不忘初心”催人奋进外,还有“文化自信”备受瞩目。他强调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4]12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4]13。透过这一表述,我们看到,文化自信已经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这三个“更”字凸显了“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的本质地位。其实,相比较而言,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都是偏外在的,而文化自信则更指向内在,只有真正做到了文化自信,其他三个自信才能真正让人“心悦诚服”;只有坚持好三个自信,文化自信也才能“应运而生”。

3.文化自信是塑造世界认同的中国价值符号。在社会关系中,每一个体社会角色要想生活于公共生活中,“都是以对他人自由和权利的承认和尊重为前提的”[5]60;在国际关系中,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平相处,也必须基于一种文化认同的自我确立与他者承认,这是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必须努力的方向。特别是当世界发展到今天的“地球村”,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和深入,更加要求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走出一条具有中国气派的文化建设、文明建设之路,通过价值自信真正实现民族自信,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6]448。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今天纷乱的文化竞争中找到自处之地,从而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思想意识上不会走上其他国家经历过的“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另一方面,这也是赢得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认同、确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世界性意义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7]。在自身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中国也将切实拿出大国应有的姿态,积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传达、传播于世界现代文化之林,在世界文化价值理念与发展格局中不断加大影响、提高国际话语权。

二、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与增强文化自信之间的逻辑对接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约瑟夫·奈首次提出“软实力”的概念,中国人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突出“文化力”的新概念——文化软实力[8]41,具有无形、持久性、渗透性等特征。在中国的语境下,实现文化自信依赖于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和广为接受,也就是要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内涵广泛,红色文化软实力作为其中一种,与增强文化自信之间有着天然的逻辑对接关系。

1.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4]13。由此可见,让中国人“自信”的“文化”,至少应该包括三个层面和纬度: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革命文化是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枝叶,只有树根深扎沃土、树干茁壮有力、枝叶繁茂兴盛,文化自信这棵大树才能开花结果,保持恒久的生命力。从1921年起,中国共产党就以红色作为象征色,经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红色渐趋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文化符号和政治本色,不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向心力和号召力,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与之相伴随的是产生了深具时代特征、民族特色和社会主义先进性的红色文化。有学者指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9];还有学者认为,红色文化是一种特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形态”[10]21。比较观之,两者主要的不同在于时间范围的界定,但其内核和实质基本相同,前者可视之为广义的红色文化,后者可视之为狭义的红色文化。广义的红色文化既包含了“革命文化”,又囊括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乃至还带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延续。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红色文化较之我们经常使用的革命文化、抗战文化、解放区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等等,具有更加宽广的外延”[9]。它不仅上溯历史,而且涵括现实,乃至于延伸至未来。我们现在强调文化自信,跳脱不开红色文化的重要影响,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2.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内在必然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发展最终应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11]3文化是一个涵义广泛的概念,其最大的特质就是具有极强的持久性、渗透性和深刻性,它通过无形的意识、无形的观念却深刻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和有形的现实。纵观红色文化的发展理路,不难发现,红色文化伴随着五四运动之后中国革命高潮的兴起,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三大历史阶段的磨砺和锤炼而孕育生成的一种具有强大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形态。一部红色文化产生、演变、成型、凝粹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争取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的奋斗史,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虽赋予它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但作为整个国家文化的一种具体形态,它又凝聚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以及西方优秀文明成果的精华,是生生不息、兼容并包、一脉相承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的巨大力量。这种伴随历史而生、与时代同步迈进、合力走向未来的特质,正是我们现在强调文化自信的源起之一,它自身的特质内在地契合了文化自信的基本要求。

3.增强文化自信为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提供了发展的契机。“文化自信”不是一个虚指的理论名词,更不是一句空洞的宣传口号,在中国的语境下,文化自信有其深厚的根基,是可以真正践行的。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我们不仅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也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和形成的,是马列主义等先进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文明形态。增强文化自信,无形中为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制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通过这一发展平台和契机,根植于中国本土、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将更为有的放矢、收放自如。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与增强文化自信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增强文化自信给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带来了更多的契机,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又为文化自信的增强提供了可行的路径,二者互为进退、共同发展。

三、文化自信视阈下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

基于文化的特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必须准确把握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发挥作用的空间范围,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必须根植于对其所处时代的准确把握和对当下现实问题的直面与回应,只有这样,其提升路径才可能有力、有序、有效。

1.增强红色文化自觉和自信是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前提。基于前述,伴随着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增强文化自觉和提升文化自信已经成为目前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的道理与此类同。这就牵涉到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增强红色文化自觉,就是要具体做到三个高度自觉,即“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12]200。首先是地位认识上的高度自觉,红色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体现了中国的主流价值理念。其次是规律把握上的高度自觉,红色文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体现在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再次是责任担当上的高度自觉。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大众责任担当。二是提升红色文化自信。红色文化带有鲜明的中国特点,是演绎中国故事最好的原声。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必须立足中国实际,培育广大民众树立共同的社会理想,形成最大的价值认同,使广大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发展充满信心,从而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软实力

2.强化红色文化在意识形态阵地上的主流作用是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的价值依归。放眼当今社会,几乎每一个政党都有自己非常明确的政治诉求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别是对于那些执掌一国政权的政党而言,除了考虑当下的执政情况,还要顾及政权的长久性和生命力。因此,加强自身的意识形态建设、不断用先进的文化推进理论创新,才能巩固自身的执政地位、更好地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才能赢得执政的最大民心,进而巩固政权的长久生命力。可以说,是否能够通过自身意识形态的建设,将文化这个软实力内化、凝聚为整个政党的精神动力是衡量一个政党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指标,更是考验一个政党先进与否的显著标志。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阶段的红色文化主导和决定着党的前进方向,是其根之所系、命之所脉。红色文化本身蕴涵的不怕牺牲、顽强拼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等闪光特质不仅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生命活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引导中华民族前进的强大动力,更是助推整个国家富强的有力武器。因此,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必须使之占据意识形态的主阵地,通过深度挖掘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不断拓宽执政合法性的资源渠道。

3.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是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这个词已经成为高频词汇。在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的相互作用下,文化生产也逐步走向标准化、专业化、联合化和批量化,形成了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最根本还是要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13]401在主政浙江期间,习近平就曾强调:“发展文化产业,首先是文化本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代文化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产业的竞争,软实力、文化力必然通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来加以体现。”[14]172因此,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必然离不开红色文化产业的支撑。红色文化产业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红色文化产品的制作和销售、红色文化传播服务、红色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文化产业时,要注重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意为核心,使红色文化要素进入市场,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红色文化产品。具体而言,就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根据新形势、针对新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思路和对策,制定和实施适应新形势的文化产业政策;二是要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红色文化企业,发挥好标杆作用,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充分参与国际竞争,从而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和影响力;三是储备人才资源,人才资源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活”的因素,高科技人才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载体,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导资源,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要素。

4.构建国家文化安全的坚实屏障是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的必要保证。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提出了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任务。所谓国家文化安全,指的是“一个主权国家维护其文化抵御内部或外部文化因素的侵蚀、破坏和颠覆,很好保护自己的文化并有效扩大其影响”[15]139。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整体安全形势,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化的竞争和较量已经成为综合国力比拼的重要环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整个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当代中国正于深刻的转型期,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比如,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受到冲击、互联网日渐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等,迫切需要国家主动作为,构建起一道国家文化安全的坚实屏障,这也是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的必要保证。但是,构建国家文化安全的坚实屏障绝非一朝之力、一夕之功,需要从长计议、多方合力,但有一个根本前提,即国家必须掌控文化安全的主导权和主动权,切实发挥出政府强力主导的作用。

[1]郭建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释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24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王公龙.中国特色国际战略思想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田秀云,等.角色伦理: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6]朱继东.新时期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7]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3-12/31/c_118788013.htm.

[8]陈元中.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刘润为.红色文化:中国人的精神脊梁[J].红旗文稿,2013.

[10]张树盛.红色文化热述评[J].福建党史月刊,2012.

[11]中共中央宣传部《党建》杂志社.力量中国:文化工作者谈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2]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2011—2012):核心价值与意识形态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3]李长春. 文化强国之路: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4]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编写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干部读本[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15] 韩永进. 中国文化体制改革35年历史叙事与理论反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王爱玲)

On the Path of Enhancing the Soft Power of Red Culture in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fidence

PEI Qianqian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Shanghai Songjiang District Party School of CPC, Shanghai 201600, China)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s "the fourth self-confiden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fter the road self-confidence, theoretical self-confidence and institutional self-confidence. Under the threshold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enhancing the soft power of the red culture is a great project of seeking roots, casting souls, gathering hearts and concentrating on oneself. Standing on the starting point of transformation of the times to enhance the soft power of the red culture is to build our common spiritual home. Standing on the general layou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to enhance the soft power of the red culture is to boost the soul of the nation, gather the spirit of the whole people and provide ideological consensus for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building a modern powerful nation, and spiritual motivation and intellectual suppor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red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self-confidence, strengthen the mainstream role of the red culture in the ideological position, develop the red cultural industry and build a solid barrier of national cultural security.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soft power of the red culture; logical docking; conscious and self-confidence; mainstream role; build a barrier

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6.06.014

2016-10-24

裴倩倩(1983-),女,山东潍坊人,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党校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党史与党建。

G122

A

1009-4326(2016)06-0048-04

猜你喜欢
实力红色国家
红色是什么
软实力致胜
实力抢镜
红色在哪里?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追忆红色浪漫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把国家“租”出去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