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导学案的价值

2016-04-11 04:18:25江苏省建湖县沿河初级中学
数学大世界 2016年24期
关键词:重难点学案内容

江苏省建湖县沿河初级中学 树 伟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导学案的价值

江苏省建湖县沿河初级中学 树 伟

导学案是当下推行教育改革的产物,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很多教师都选择了导学案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初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不断发展,知识的运用越来越灵活,导学案的帮助能够有效开动学生的思维,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不断提高。但当下导学案在课堂当中的使用尚未形成一套指导纲领,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发现导学案的优势之余,也要考虑使用导学案时存在的一些弊端,及时更换教学策略,完善导学案的教学。本文将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导学案的价值,探究导学案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改善的方法。

初中数学;提升价值;导学案

导学案,顾名思义是用来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工具。导学案中的所有内容,都旨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内容,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自行完成导学案为主,教师作为指导为辅,改变传统的单一授课形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工作中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自身的学习个性与潜能。但目前导学案的应用存在一些“形式主义”,教师强行将导学案当做一种课堂必备品,所呈现的内容也只是一些很普通的问题,没有起到“引导”的作用,反而有更多“练习”的成分,课堂教学中仍然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这是对导学案的误解,也无益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而,导学案的设计需要从多个方面做出改变,才能获得提升。

一、课前找准切入点

不同时间点分发的导学案要具备不同的作用与特质。在课前的预习环节,教师要帮助学生大概了解一些课堂上将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快速进入状态,降低学生课堂学习的被动性,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提升,并且该环节不能照搬概念,而是通过图例、问题等多元化的形式对学生思维进行引导,用趣味性的设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部分学生的预习都只是对书本进行一下浏览,根本没有对新知识进行理解与思考,这样的预习是无效的预习。导学案所做的,就是寻找合适的切入口,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相结合,通过多元化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理解新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中关于“直线、射线、线段”的内容时,教师要联系之前所学内容“点、线、面、体”,让学生理解新课内涵,并能够对其加以区分。导学案中可以让学生沿点画图,如:经过A点可以画出多少条直线?试一试。经过A、B两点又能画多少条直线?根据画图,你能归纳出什么道理等等。让学生在画图摸索中了解直线与定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知识。

二、课堂突破重难点

做好了有效的课前预习,学生对新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入就可以相对减少,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重难点的突破中。课堂中使用的导学案难度就要更大一些,可以是一些图示和问题的引导,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方案等等,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通过一定的任务引发学生的思考,利用更加自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突破重难点的学习,使课堂上导学案的运用目的更加明确。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时,可以开展“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探究性活动,提供给学生多种判定条件的图形、提示等等,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如:边边角为什么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请举出例子。分工由学生自己安排,可以一人研究一种条件,或者集体研究一种条件,举出不同的例子。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展开探究,突破重难点。

三、课后关注反馈点

在课后所分发的导学案上,主要内容是归纳、练习与体会。归纳的内容并不是直接照搬书上的知识,而是通过一些问题或者概念图的呈现,引导学生自己归纳知识点,反思自己还没有弄懂的内容,让一节课上的知识内容得到系统化的归纳与总结,利用导学案去刺激学生总结与思考,效果比起教师的总结会更好,让学生的新旧知识得到很好的串联。练习除了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以外,也是为教师提供了学生的情况反馈。体会则类似于学生的自评,让学生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出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之处,教师要对这个环节做出回应,口头或是书面的形式都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关注,增强自信心。

例如,在学习完八年级上册关于“因式分解”的内容后,导学案中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回忆,如:什么叫提公因式法?如何确定多项式的公因数等等。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如:对因式分解积累了什么方法与经验?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分工完成时有没有遇到困难等等。再通过一些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

总之,导学案对于初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具有非常大的帮助,通过问题的引导,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度提高,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些需要教师对导学案进行正确而有效的运用,不可为了使用而去使用,如此便失去了导学案原有的意义,反而成为学生课堂学习中的负担。导学案中所设计的问题,都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又要高于教材内容,让学生“踮起脚尖”才能获得答案。通过课前、课堂、课后的不同分工与设计,引导学生不断思考、连接与区分新旧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这才是使用导学案的真正目标,才能让导学案发挥真正的价值。学生也将在探索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数学课程的趣味性,使数学课堂的质量有效提升。

[1]韦金小.浅议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的相关问题研究[J].职业教育,2013(3).

[2]杨马焰.试论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课程资源,2014(4).

猜你喜欢
重难点学案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科学大众(2022年11期)2022-06-21 09:20:52
乡愁导学案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主要内容
台声(2016年2期)2016-09-16 01:06:53
“比例尺(一)”导学案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