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田墩镇黄市小学 鄢 庆
数学教学如何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江西省上饶县田墩镇黄市小学 鄢 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生活与数学应结合起来,要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更是应用于生活,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我就浅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数学;问题;情景;生活;结合
数学的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在教学数学知识时,如果能够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使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走进学生的视野,这样做能够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那么怎样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服务数学呢?
数学在生活中的每一处,将生活情景引入数学教学,让数学教学生活情景化,学生会增加兴趣。例如在《比的应用》中,我先出示一张某幢居民楼三楼居民九月份用电情况统计表,让学生在已知三楼居民用电总费用的前提下来帮助居民们计算各自应付的电费。同学们一开始就被极生活化的情景所吸引,各自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帮助居民们算出了各自应分担的费用,师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按比例分配的概念以及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与掌握了。
但在很多情况下,教师所谓的与生活相联系的事都是人为编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严重脱节,师在导入新课时往往不能激发学生兴趣。例如讲《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的课前引入:老师让学生汇报收集回来的数据:我家长多少米,宽多少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几位学生汇报后(都是整米数),教师问:“你是怎样算出你们家的面积的?(用1平方米去量)”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种方法比较麻烦,这节课我们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个例子似乎很生活化,把家的面积与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结合起来,但仔细想想,我们就可以发现一些疑问:难道学生家都是长方形的吗?几个学生汇报都是整米数,老师不觉得奇怪吗?真有这样的巧合,我想不太可能。我们在设计生活与数学联系的例子时,应当尽量地符合客观事实,是否可以改成:先观察家里哪里的形状是长方形(客厅、房间……),再量度长和宽是多少米,面积是多少。当学生汇报结果都是整米数时,可否质疑一下:是否都量得整米数?这样,一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更加说明用单位面积去量面积时,可能出现不刚好是整平方米数的情况,凸显探索计算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必要性。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就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钻研教材,打破常规,组合教材,灵活地处理例题习题。
学生在他们的头脑中都或多或少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如果充分利用这部分生活经验,那么解决起问题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讲单位《吨的认识》的时候,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一吨到底有多重,可以借助学生对一袋大米(25千克)的重量进行体检这一生活经验,然后利用多媒体,呈现一共40袋大米,通过这样的直观感受使学生就对一吨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再如在教学《体积与体积单位》中,为了使学生理解掌握“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应先解释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在数学中的意义,接着让学生凭自己的经验来猜猜它们有多大,学生们凭着在长度方面的经验及对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数学意义的理解,很容易地猜出了这三个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从而解决了本课的一大重点,教师还可以自制体积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纸盒,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至于1立方米,由于比较大,不方便带到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总之,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对于许多教学重难点就可迎刃而解了。
学生的角色首先是生活在这个社会大环境下的人,其次才是学习的主体。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积累了一部分的数学素材,老师要利用好这些资源,不能仅仅只是起到一个例子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能揭示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有机会经历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
例如在讲《圆的认识》的时候,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形后,教师提出:“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学生举了很多例子:硬币、车轮……接着继续学习有关圆的特征、画圆和练习,后面的教学环节也没有再提到那些圆形物体。仅仅以生活情景引入课题,但举完例子就算了,未免太浪费了,并不能实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在这里是否可以引导学生往深层次思考:“为什么生活中那么多物体的形状都设计成圆形?圆形有什么特别之处?”我想经过这般启发,学生对圆就会产生强烈的兴趣,产生探索圆的冲动,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索。等学生探索有了收获,就很自然地把“在同圆里,所有半径都相等”这个数学知识和“把车轮设计成圆形行走时比较平稳”这一生活现象结合起来,实现了“问题解决”。
在《10的认识》中,学生认识了“10”的读写后,教师提出:“举一些我们身边有10的数。”学生一般都会举例:“10元钱”、“10个苹果”、“10个人”……在学生边回答时,老师就要边肯定。在最后的小结时表扬学生:“孩子们都例举了生活中很多的10,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我们要好好学习数学。”所举的例子虽然能初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但这些例子比较表面化,没能揭示数学本质,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感作用不大。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绝大部分的城市学生在幼儿园时已经对“10”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让数学变成有用的工具去服务于生活,同时通过用数学来提高数学学习的水平,进而促进个体的发展,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实际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而言之,数学得活学活用,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爱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