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的临床疗效及护理

2016-04-11 11:38刘秀华孟金凤赵华宇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心肺复苏护理

刘秀华 孟金凤 赵华宇

518109 深圳市 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的临床疗效及护理

刘秀华孟金凤赵华宇

518109深圳市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摘要目的:探讨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观察。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82例,随机等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局部降温治疗,试验组采用阶梯式亚低温全身降温治疗,且两组患者全程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GC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临床疗效明显,再辅以精心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阶梯式亚低温;心肺复苏;脑复苏;护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02.005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multistep mild hypothermia therapy for the brain resuscitation of CPR patients and its nursing

LIU Xiu-hua,MENG Jin-feng,ZHAO Hua-yu( Longhua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518109)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multistep mild hypothermia therapy for the brain resuscitation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patients and its nursing methods.Methods:Take 82 CPR patients took by our ICU between Oct.2010 and Oct.2013 as our subject and divide them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pplied partial hypothermia treatment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applied multistep mild hypothermia therapy. Beside, patients from both groups all had regular treatment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while taking other treatments and the clinical effects were different.Results:The comparison of GCS score from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 meaning (P<0.05). Conclusion:The multistep mild hypothermia therapy has great effects for the treatment of CPR patients. With elaborate nursing intervention, it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CPR patients. This method should be applied in CPR treatment.

Key wordsLadder type mild hypothermia;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erebral resuscitation;Nursing

心肺复苏不仅是自主呼吸与微循环恢复,而脑复苏才是患者复苏的最终目的,故应积极防治脑缺氧、脑水肿等不良反应,促进患者大脑神经元的恢复,提高脑复苏的临床疗效[1-4]。我院为满足患者的治疗需要,应用护理干预辅助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患者,使患者体温处于可控性的体温状态,利于患者脑复苏,从而发挥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为成人且年龄低于70岁的心脏骤停者。(2)心肺复苏成功者。(3)需在ICU进一步治疗者。(4)中途不转院者,且能够配合研究。(5)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血压患者。(2)身体缺陷者。(3)器官功能严重障碍者。(4)恶性肿瘤患者。(5)精神异常者。(6)不同意接受研究的患者。将82例患者随机将其等分为两组,对照组男27例,女14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2.41±10.36)岁;车祸20例,溺水8例,中毒7例,电击5例,其它1例。试验组男29例,女12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2.26±10.15)岁;车祸18例,溺水8例,中毒6例,电击6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心肺复苏后,同时进行气管插管予以吸氧治疗,再给予脱水、镇静、抗惊厥、降颅压、抗感染、预防并发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以头部戴冰帽局部降温治疗。试验组采用阶梯式亚低温全身降温治疗[5]具体为应用水循环式全身降温毯降温,留置导尿(带温敏传感器),持续监测膀胱温度,将温度在入院6~12 h内降至32.0~33.9 ℃,持续3 d,4~7 d控制在34~35.9 ℃,8~14 d控制在36~36.9 ℃。在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前行气管切开术,早期肌纤颤明显的,持续滴注冬眠肌松合剂(0.9%盐水500 ml,异丙嗪100 mg,氯丙嗪100 mg,卡肌宁400 mg),呼吸机辅助呼吸,待适应寒冷后停用肌松剂和呼吸机(酌情使用冬眠合剂或镇静、镇痛剂),保持正常肢体肌张力和呼吸平稳,室温20~25 ℃。心电监护仪全程监护生命体征。

1.3判定标准密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复苏后10 d的各项指标。临床疗效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GCS)[6],最低3分,最高15分,轻度昏迷(13~14分),中度昏迷(9~12分),重度昏迷(3~8分)。临床指标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判断[7-8]:满意(患者对护理治疗满意的人数),并发症(心律失常、抽搐、感染等发生总数),死亡(治疗过程中死亡人数)。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方案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GCS评分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肺复苏后不同时间的GCS评分比较(分,±s)

注:两组患者心肺复苏后GCS评分组间、不同时间点以及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满意例数、并发症例数以及死亡例数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例数、并发症例数以及死亡例数比较 例(%)

3讨论

3.1作用机理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原理是通过可控低温降低患者代谢功能,实现患者机体耗氧量减少而发挥临床功效的[9];阶梯式亚低温通过改善患者的血管通透性,缓解颅内压、脑水肿及肺水肿症状,从而提高患者血液中的氧含量,促进有氧代谢;阶梯式亚低温还利用镇静药物迫使患者进入一种人为的冬眠状态,降低患者新陈代谢的消耗,从而有效控制氧消耗量;阶梯式亚低温还可以实时抑制有害物质的释放和氧自由基的合成,从而减少对患者脑组织的损害而达到脑保护作用;阶梯式亚低温还可增加泛激素的合成,降低Ca2+的内流,激发钙蛋白吉美Ⅱ活性[10],促进脑细胞修复。

3.2阶梯式亚低温与常规降温的区别阶梯式亚低温除了在开始实施亚低温时要求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将体温降至标准亚低温32.0~33.9 ℃外,与常规亚低温不同的是阶梯式的调控体温,并在治疗结束后尽可能维持患者体温在正常范围,防止高体温出现。因此,阶梯式亚低温的核心技术就是温度调控和体温的实时监测。运用性能良好的水循环式全身降温毯完全能满足降温的要求,再配合病房空调调节室温,较灵活地调控体温。有时在患者冷适应后,仅通过空调调节室温即可达到目标温度的调控。我们选择了将膀胱腔内温度作为体温指标监测,而将直肠温度作为反馈信号控制冰毯机工作,可消除直肠温度与机体中心体温和脑温的较大差异。寒颤是机体对环境温度降低的必然反应,尤其在开始降温时寒颤反应很强烈,如不及时有效消除机体寒颤反应,导致寒冷刺激机体耗能增加,亚低温治疗不但无效还会成为二次损伤因素[5]。

阶梯式亚低温治疗时程长达2周,且低温(降低机体免疫力)、气管切开术、呼吸机和冬眠肌松合剂的使用等,均是呼吸道、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6]。故在做好常规定时吸痰、翻身等护理的基础上,还采取以下方法和手段:(1)选用气囊头端带吸痰管的气管导管。气管切开后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需置入带球囊气管导管,但长时间使用会在球囊头端的气道咽喉部集聚大量的分泌物,细菌繁殖,导致下呼吸道、肺部感染。在气管切开时选用气囊头端带吸痰管的气管导管置放在气管内,妥当固定,定时经吸痰管吸除气囊头端和咽喉部分泌物,生理盐水冲洗,并根据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在冲洗液中加入适量抗生素,有效地减少了下呼吸道、肺部感染的发生率。(2)在停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后使用呼吸过滤器。气管切开后为减少吸入空气中的粉尘、细菌,减轻干燥冷空气对下呼吸道的刺激,在停止呼吸机辅助呼吸时使用呼吸过滤器,有效地减少了治疗过程中肺部感染的发生率。(3)机械辅助排痰。机械辅助排痰振动频率和振动强度易调控,排痰安全有效,节省了人工叩背耗费的人力。

3.3注意事项(1)监控各项指标,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及时调节温毯温度,注意预防局部冻伤。(2)阶梯式亚低温治疗的患者处于冬眠状态,呼吸功能比较缓慢,注意患者的呼吸频率,合理调节呼吸机,保护患者呼吸顺畅。(3)保持病房安静卫生,尤其是室温的控制,定时消毒,更换新鲜空气。(4)及时帮助患者吸痰,彻底清理口鼻及呼吸道分泌物,注意气道的湿润与温化,避免侵袭操作造成肺部感染。(5)患者长期卧床,加之低温致使血管收缩,容易出现压疮、冻疮等不良反应,故必须及时帮助患者擦拭皮肤、更换被褥床单等,保持患者皮肤清洁。

总之,阶梯式亚低温治疗降温速度快、科学安全,可增强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成功率,同时加强护理干预,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大大降低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的死亡率,临床价值明显,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滕清平,陈玮,鲁海燕,等.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1,6(12):1489-1490.

[2]谢文林,张允岭.早期阶梯式亚低温对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72-75.

[3]顾国嵘,樊帆,施东伟,等.阶梯式亚低温对大鼠心肺复苏后脑水肿及血清β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11,18(1):46-47.

[4]李军,李素玲.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在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9):42-43.

[5]邓海霞,黄丹.阶梯式亚低温配合参附注射液对心脏骤停后早期脑复苏的干预作用[J].蛇志,2013,25(2):150-152.

[6]王东晓,廖跃斌.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神经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医学综述,2014,20(13):2487-2488.

[7]罗明慧,欧阳茴香,周珍玉,等.颅脑降温仪在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时机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8):3-4.

[8]梁振佳,钟盛武.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在心脏骤停后脑复苏中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34(5):663-665.

[9]薄巍巍.阶梯式亚低温脑保护配合心肺复苏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0):177-178.

[10]张云,顾春娟.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护理[J].工企医刊,2013,26(4):357-358.

(本文编辑刘学英)

(收稿日期:2015-01-28)

刘秀华:女,本科,主管护师

猜你喜欢
心肺复苏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从社会事件的剖析中探索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方式与途径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桂林市卫生学校面向社会开展急救技术培训的探索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
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体会和影响因素分析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