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疾病患者舌下免疫治疗依从性

2016-04-11 04:35:31张克军王斌全刘太琴刘俊杰
关键词:舌下变应性免疫治疗

刘 瑛,张克军,王斌全,李 伟,刘太琴,刘俊杰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耳鼻咽喉科, 太原 030001)

ChinJAllergyClinImmunol,2016,10(3):202- 206

20世纪以来,随着环境污染、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人群室内活动较多等因素影响,变应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变应性疾病常规治疗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WHO变应原免疫治疗意见书》指出特异性免疫治疗是目前唯一能改变变应性疾病自然进程的治疗方法[1]。国内相关文献对评估变应性疾病免疫治疗疗效多有报道[2- 4],但鲜有报道变应性疾病免疫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对本科161例变应性疾病舌下含服免疫治疗患者行电话随访,分析随访结果,旨在探讨变应性疾病患者免疫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

对象与方法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3年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耳鼻咽喉科变应性疾病门诊1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性65例,男性96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为64岁,平均年龄为(42.6±8.4)岁;病程最短近1个月,最长30余年,平均为(9.4±5.8)年。全部患者依据2009年武夷山“变应性鼻炎诊断与治疗指南[5]”确诊,其中变应性鼻炎患者57/161例(35.40%)、变应性鼻炎并发慢性鼻-鼻窦炎患者70/161例(43.48%)、变应性鼻炎哮喘共发患者26/161例(16.15%)、变应性鼻炎并发特异性皮炎8/161例(4.87%)。

方法

采用Phidia ImmunoCAP自动体外过敏原检测系统对161例患者行血清粉尘螨sIgE检测,试验根据检测试剂盒说明操作,以上述检测sIgE抗体≥0.35 kU/L为阳性。

采用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粉尘螨皮肤点刺诊断试剂盒对161例患者行皮肤粉尘螨点刺,根据点刺诊断试剂盒说明以粉尘螨点刺液与阳性对照所致风团面积之比>26%为阳性。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征得患者/家属同意,以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粉尘螨滴剂对161例变应性疾病患者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治疗方案遵循药物说明。

随访内容及评分方法

电话随访内容:随访患者行免疫治疗的治疗疗程、遵医嘱规范治疗、不良反应、并发其他过敏性疾病、环境控制、疾病认知、预后期望、终止免疫治疗原因。

免疫治疗疗效客观评分:调取161例患者在本院门诊首次就诊、复诊档案,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并依据2004年兰州会议“变应性疾病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6]行症状与体征评分。

患者主观评价:电话随访时让患者自行(10岁以下儿童由其监护人代替)对免疫治疗疗效进行评分,若自觉明显好转评为0分、无明显好转为1分、自觉症状加重为2分。患者对免疫治疗总体满意与否进行评分,总体疗效满意计为0分、认为一般为1分、不满意2分。

综合评价评分: 将免疫治疗疗效客观评分及患者主观评价相加得出每位患者的综合评价分。统计全部调查患者的综合评价总分,以平均值为标准进行分组,患者评分≥平均值归为A组、评分<平均值为B组。

统计学处理

结  果

血清粉尘螨sIgE及皮肤户尘螨、粉尘螨变应原点刺检测结果

161例变应性疾病患者血清粉尘螨sIgE检测,皮肤粉尘螨点刺,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疗效评分

161例变应性疾病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8.08±4.10)分vs.(5.45±3.17)分]及体征[(2.27±0.71)分vs.(1.88±0.76)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电话随访患者免疫治疗主观评价

对161例变应性疾病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行电话随访,失访6例,随访脱落率为3.73%。155例有效随访的变应性疾病患者疗程最短2周,最长5年,平均疗程为(2.6±1.2)年。治疗疗程、遵医嘱规范治疗、不良反应、并发其他过敏性疾病、环境控制5项综合评分,A组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认知、预后期望2项综合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终止影响因素

终止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影响因素:电话随访影响患者自行终止免疫治疗主要原因有:家庭经济状况46/155例(29.68%)、自觉免疫治疗效果不明显41/155例(26.45%)、免疫治疗时出现药物不良反应9/155例(5.81%)、自觉症状缓解或控制后终止治疗30/155例(19.35%)、个人因素(如治疗过程影响生活、居住外地、就诊交通不便等)16/155例(10.32%)、患者文化程度(对疾病认知)10/155例(6.45%),其他因素3/155例(1.94%)。

终止治疗影响因素与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关联强度:Logistic回归分析各影响因素与终止免疫治疗关系强度依次为家庭经济状况(OR=4.12,95%CI1.25~4.12,P<0.05)、治疗效果不明显(OR=3.32, 95%CI1.37~8.12,P<0.05)、症状缓解(OR=3.10, 95%CI4.12~17.56,P<0.01)、个人因素(OR=2.31, 95%CI1.44~10.23,P<0.01)、文化程度(OR=1.58, 95%CI1.25~1.99,P<0.01)、不良反应(OR=1.23, 95%CI1.19~5.49,P<0.05)。

表1 两组变应性鼻炎患者有效随访患者综合评分比较Table 1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and effective follow-up of patients with comprehensive scores

A组:综合评价评分≥平均值;B组:综合评价评分<平均值

讨  论

变应性疾病是特应性体质患者接触环境中致敏物质引起机体生理机能紊乱或引发的免疫性疾病,临床以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最为多见,包括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并发哮喘、过敏性皮炎等[7]。近一个世纪随着不断的探索,临床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对症治疗及特异性免疫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由20世纪英国Cohen等[8]和Freeman[9]最先提出,目前特异性免疫治疗已被国际变态反应学界定义为可改善变应性疾病自然进程的唯一治疗措施[1]。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疗效明确、服用方法简便,利于患者遵嘱坚持治疗。

本研究通过电话随访155例变应性疾病患者,疗效评估显示免疫治疗后患者主观症状、体征评分高于治疗前,与Zuberbier等[3]、李添应等[4]报道一致。研究还发现评分满意度高组患者能坚持按医嘱治疗,治疗疗程长于满意度低组,且满意度高组患者定期复查,自觉避免接触过敏原,治疗过程中出现症状加重等不良反应少。对95%CI内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诸因素与终止免疫治疗关联强度分析显示:家庭经济状况与终止免疫治疗相关性最强,其相关强度依次为家庭经济状况、自觉治疗效果不明显、自觉症状已缓解、个人因素(如治疗过程影响生活、居住外地、就诊交通不便等)、患者文化教育程度、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建议药品供应商在合理范围内降低价格、医务工作者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本研究将症状、体征的客观评分与患者对免疫治疗主观评分相结合,并深入随访患者免疫治疗疗程、期间是否遵医嘱规范治疗、免疫治疗期间有无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是否并发其他过敏性疾病、是否采取环境控制、对疾病认知、对疾病的预后期望、自行终止免疫治疗原因,并统计分析各因素对患者依从性的关联强度,为今后提高患者免疫治疗依从性提供借鉴。

155例有效随访患者出现症状加重并因此自行停药者仅占5.81%,而其余因素如自觉治疗效果不明显、自觉症状缓解后自行停药均与个人对疾病性质及免疫治疗疗程认识有直接关系,提示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加强患者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国内变应性疾病知识普及普遍欠缺,本研究对就诊于本科161例变应性疾病患者的回顾性分析同样发现患者对于疾病严重程度、疾病性质及免疫治疗疗程认知明显缺乏,部分患者依从性差,对疗程及预后期望要求过高。建议今后要加强患者教育,注意有效普及变应性疾病相关知识:通过网络、微信等多种媒体方式宣传变应性疾病性质及免疫治疗疗程知识;电话提醒患者定期复诊;加强随访患者,以提高免疫治疗疗效及依从性;创造条件定期开展变应性疾病及免疫治疗讲座,大力宣传变应性疾病相关知识,以利于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本研究161例变应性疾病患者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疗效明显。家庭经济状况是患者自行终止免疫治疗的首位因素;治疗效果不明显、症状缓解、个人因素、文化程度、不良反应是患者终止治疗从而影响依从性的常见因素。

[1]Bousquet J, Lockey R, Malling HJ. Allergen immuno-therapy: Therapeutic vaccines for allergic diseases. A WHO position paper[J]. J Allergy Clin Immunol, 1998,102: 558- 562.

[2]Wang DH, Chen L, Cheng L, et al. Fast onset of action of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in house dustmite-induced allergic rhinitis: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alcebo-controlled trial[J]. Laryngoscope, 2013, 123: 1334- 1340.

[3]Zuberbier T, Bachert C, Bousquet PJ, et al. GA2LEN/EAACI pocket guide for allergen-specific immunotherapy for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J]. Allergy, 2010, 65: 1525- 1530.

[4]李添应, 陈德华, 林志斌, 等.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1, 46: 859- 862.

[5]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鼻科组,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 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 武夷山) [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9, 44: 977- 978.

[6]顾之燕, 董震. 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5, 40: 166- 167.

[7]Gordon BR. The allergic march: can we prevent allergies and asthma?[J]. Otolaryngol Clin North Am, 2011, 44: 765- 777.

[8]Cohen SG, Frankland AW, Dworetzky M. Noon and Freeman, prophylactic inoculation against hay fever-Part 2[J].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3,111:1142- 1150.

[9]Freeman J. Further observations on the treatment of hay fever by hypodermic inoculations of pollen vaccine. Historical document[J]. Ann Allergy, 1960,18:427- 34.

[10] 曾雪妮,李靖.皮下注射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作用机制[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3,9:272- 278.

猜你喜欢
舌下变应性免疫治疗
支气管镜下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1例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Fuzi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徐丽华运用祛风止咳方治疗变应性咳嗽经验
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
舌下片,舌下用
舌下片,舌下用
爱你(2019年41期)2019-11-14 20:49:45
舌下用药,避免“首过消除”
金匮肾气丸化裁治疗变应性鼻炎
肾癌生物免疫治疗进展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舌下免疫治疗尘螨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