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6-04-11 13:29卢玉华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教师

卢玉华

摘 要:德育对于人的一生影响重大,而德育教育必须从小抓起。随着国家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对德育的投资在不断的增加,而是效果却不甚明显,这要求老师在进行德育的时候,出发点和方法必须正确,从而提高德育的效果。

关键词:德育;教育;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77-01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说:“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品德”。德育工作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人的素质,因此要重视德育过程。德育所追求的下是陶行知所说的真教育。但是,现实工作中,经过多年的德育教育,学生进入社会后,其行为习惯距离国家、社会的要求水准仍有一定差距。如何提高当前小学德育的有效管理,笔者在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学校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德育管理无序化。(1)当前德育工作盲目性大,目标不够明确,没有详尽的训练序列。国家教育部门对小学的德育教育只有“八五”规划以前制定的《小学德育纲要》。在德育目标上尚未做到分层递进,在德育内容上尚未做到循序渐进。而且还没有具体的指标,更没有详尽的训练计划,教师们尤其是年轻的教师心中没底,德育工作常常东一榔头西一棒,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这种无明确目标、无良好计划的教育很难奏效,甚至出现了对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个人行为习惯教育这类本末倒置的现象。

(2)德育工作随意性大,赶热点、凑热闹的现象特别多。学科教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师往往容易把握,而德育工作变化多且快,今天一个口号,明天一个行动,有的教师为了追赶时髦或是为了迎合潮流,盲目地追踪社会热点,而不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生活实际和地方特色,看似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实际效果不佳。

(3)学校德育工作没有建立起科学、简明、便于操作的评价体系,没有形成检查、督导、评估德育质量的有效机制,因此也很难检查评比。智育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依然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情况难以得到根本转变。

2、德育活动形式化。具体表现为重“包装”,轻实效。德育工作是一项弹性工作,要求的是一些软指标。因此,有些德育活动往往注重对外宣传,注重社会效应,久而久之,学校德育也热衷于制造轰动效应,而不屑于脚踏实地地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3、德育评估表层化。正确合理地运用评估机制,可以积累经验,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学校德育评估表层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只听汇报不看效果,或以表遮里,以偏概盖全。由于管理部门下基层了解机会少,而且德育不像其他学科教学,有具体明确的量化指标,可以出张试卷考查一下,因此评估常常仅凭印象,有时一俊遮百丑,有时以一项工作完成的好坏作为整个德育工作的完成情况,以偏概全。这样一来,使老师产生对上级不信任的情绪,从而削弱了工作积极性。

二、如何改进

1、教师要明确德育工作的内涵,特别要认清当前的新形势、新变化,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改善教育教学手段,为人师表,定好自己位。

2、校内校外教育结合,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认真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并把实践活动作为考评的依据之一。让学生走出去,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学校只有开展好这些活动,才能减少学生接触社会不良分子或受到不良的教育的机率。

3、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我们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但学生对于实际的意义不甚明确,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更应该教育学生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是爱国主义。要让学生知道要爱国会主义,首先要爱家乡、爱学校,让他们从小事做起。教师要引导学生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内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我们教育学生的阵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只有教育的思想正确,把学校德育摆在重要位置,才能把学校真正办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地。必须把育人看作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因为一个人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德育在中小学生接受教育中有着非常特殊与重要的地位,任务更加艰巨。德育工作,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将会有更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我们将继续坚持走人文教育之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持之以恒地进行更深一层的探索、研究、实践。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每一名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合格的建设者。

4、在课程设计上要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就是,要求我们在设计品德课堂导入时,要根据教材呈现的不同情景,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欲望,保持对学习主题的高度关注,积极主动学习。

(1)以“趣”入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学习主题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并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是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亲身经历,非常感兴趣。这类课堂的导入,设计时采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现潜在的教育导向意义,以“趣”入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自然的对教育主题感兴趣。

(2)以“情”入境。情感在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导作用,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能使教学主题的要求较为容易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语言、情节感染学生,引起情感共鸣。如果课堂品德教育主题,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受到教育,那么在导入时,就要先行孕育道德情感。

(3)以“思”入境。“学而不思则罔”,从反面说明了思在学习中的作用。在导入时,结合内容,创设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处于“心愤口悱”的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导入设计。提高认识,引导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现行品德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类课堂导入时,应更多的考虑,在导入环节中以“思”入境,引发学生对课堂教育主题做一定的思考,便于把课堂主题教育进行的更为深刻。

参考文献:

[1] 张海云.浅谈增强小学德育针对性的有效方法[J].科技信息,2009,24:248.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