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兴鹤
(陇东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 甘肃 庆阳 745000)
山城堡战役的战术问题探析
雷兴鹤
(陇东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内容摘要】1936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与国名党胡宗南部在甘肃环县山城堡地区发生了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战斗,史称“山城堡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中共中央正确决策,认真备战,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该次战役在军事史和地方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其战术思想及相关问题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山城堡战役战术红军国民党
*本文为2014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习仲勋西北民族政策研究(1934—1952)”(项目编号:14XMZ080)的阶段性成果。
关于环县“山城堡战役”,阎庆生和黄正林的《山城堡战斗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1]、吴兆鹏的《彭德怀指挥的山城堡战役》[2],以及牛九堂的《红军决战山城堡》[3]等文章,都侧重介绍战役的概况和战役的影响,而较少谈及“山城堡战役”的战术思想问题,对此,本文进行探析,以求证于方家。
1936年11月15日,国民党的胡宗南认为,红军经过艰苦长征而立足未稳,不堪一击。胡宗南指挥所属的4个师分3路追击红军,左路第1师第1旅由惠安堡东进;中路第1师第2旅向萌城甜水堡前进;右路78师由田家原向山城堡进攻。
11月18日,彭德怀担任山城堡战役的总指挥。
11月19日,红军三大主力于迅速转移到山城堡以东、东北和东南地区,三面埋伏,放开西面,让敌人进来进入埋伏圈。果然,国民党78师232旅的先头部队,以一天200里的急行军,紧随红军之后。
11月20日,胡宗南部左路第一旅进占红井子,第97师跟进至大水坑;中路第43师向保牛堡推进;右路第78师推进至山城堡、小台子、风台堡等地,进入了红军的伏击圈。当日傍晚,胡宗南部78师的232、234旅进入山城堡红军伏击圈。这时,毛泽东指出歼灭胡宗南主力部队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11月21日下午,中共红军按预定部署完成了对山城堡敌人的包围。当敌78师232旅继续向东行进时,预伏在山城堡周围的红1军和15军团一部、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一部,突然发起猛烈攻击,首先截断了敌军西逃的退路,尔后由东、南、北展开三面进攻。
战斗开始后,红1师13团、4师12团首先攻开前沿阵地马掌子山,随后很快攻占了山城堡,敌人边退边抵抗,但已混乱不堪。敌232旅旅长见败局已定,放弃指挥,带兵逃窜,部分敌人抢占了哨马营旧寨堡,企图进行顽抗,红军遂以一部分兵力追歼逃敌,一部分兵力攻打哨马营,最后将溃乱之敌压在山城堡西北的山谷之中全部消灭。
整个战斗于11月21日红军对国民党发起攻击开始,经过一昼夜激战,将232旅和234旅的两个团全部歼灭,获得大量武器物资,同时向定边、盐池方向进攻之敌亦被击溃。在11月22日上午战斗结束,取得了山城堡战役的胜利。
山城堡战役结束后,11月23日,部队在山城堡召开了庆祝大会,会议由杨尚昆主持,朱德、彭德怀、左权、聂荣臻、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王震、徐海东等三个方面军的领导人参加了大会。朱德、彭德怀、贺龙、左权等红军高级将领讲了话,肯定了这次战役的意义。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虽然力量加强了,但彭德怀直接指挥的红一方面军第1、第15军团,红二方面军的第2、第6军团和红四方面军的第4军、第31军,番号不少,实际兵力却不足4万人,加之连年征战,长途跋涉,又未能得到很好的休整,可谓人困马乏,缺粮少弹,堪称疲惫之师,要战胜蒋介石的,困难很大。在国民党的精锐部队面前,还存在不少困难。对此,红军只能“避其锐气,击其惰归”,[4](P69)逐次转移,司机歼敌。
在陕甘宁根据地豫旺县豫旺堡以东山城堡、环县、毛居井地区人烟稀少,土寨亦多,有利于红军作战。彭德怀准备在这一地区歼灭尾追的国民党军队。中共中央军委同意了彭德怀的作战计划,也认为“以洪德城为中心,豫旺、盐池、环县之三角地区最利于我们作战”。[5](P48)毛泽东还特别提醒彭德怀,应设法首先派一部钳制由宁夏萌城推进的国民党军,并“速以二方面军有力一部或大部拒止王以哲东进”,[6](P663)如此则可集中兵力首先消灭由田家原向山城堡推进的胡宗南部丁德隆师。
根据中央部署,红一方面军向环县北部山城堡方向运动,红4军、31军向萌城、甜水堡方向运动。16日,中央军委再次指示:“胡宗南孤军深入,长驱直入,侵略苏区,反对红军抗日救国,我一、二、四方面军有全力消灭该敌之任务,各级军事、政治首长立即进行迅速坚决的动员,使每个指战员明白此战关系之大,我军胜利把握之多,敌人弱点之存在,号召红色军人一致努力,一举消灭胡宗南几个团,开展抗日救国的新局面。”[5](P650)
同日,给李富春、罗迈(李维汉)指示:“胡宗南加紧向我进攻,我军采取诱敌深入,大举消灭该敌的旗帜,红军日内开到山城堡、环县之间,请你们动员工作人员及全体民众援助红军,一致对敌,紧急筹集粮食一个月,(并对)敌到地区坚壁清野”。[5](P650)
17日,红4军、31军在萌城消灭追击之敌600余人,迟滞了国民党军的疯狂进攻,使其他红军从容地进入山城堡地区。
18日,毛泽东、张国焘、彭德怀、任弼时、朱德、周恩来、贺龙联合发出《关于粉碎蒋介石进攻的决战动员令》,指出:
从明日起粉碎蒋介石进攻的决战,各首长务须以最坚决的决心,最负责的忠实与最吃苦耐心的意志去执行而且要谆谆告诉下级首长转告于全体战斗员,每人都照着你们的决心、忠忱与意志,服从命令,英勇作战,克服任何困难,并准备连续的战斗,因为当前的这一战争,关系于苏维埃,关系于中国,都是非常之大的,而敌人的弱点我们的优点又都是很多的。我们一定要不怕疲劳,要勇敢冲锋,多捉俘虏,多缴枪械,粉碎这一进攻,开展新的局面,以作三个方面军会合于西北苏区的第一个赠献给胜利的全苏区的人们的礼物。[5](P651)
为了山城堡的战役的顺利进行,1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连夜赶往河连湾,代表中共中央欢迎和慰问二、四方面军,并协助彭德怀指挥山城堡战役。
19日,前敌总指挥部召开会议,周恩来与朱德、张国焘、彭德怀等会面,协调各方面军作战,并对这次战役做了部署:“第1、第15军团和第4、第31军在山城堡之东、南、北地区隐蔽,待机出击”;“第28军在红井子一带钳制敌左路军第1旅”;[7](P82)第81师和红二方面军“一部到曲子镇,一部到新集子一线集结备战。二十日,总指挥部、2军、32军在洪德及其附近;6军一部在刘溪[旗]、新集子一线备战”,[7](P237)担任策应各方和迟滞东北军的任务。
战术对战争的结果影响很大,因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4](P1)“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人。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4](P31)山城堡战役,红军正是通过各种战术,创造了有利于自己的条件才取得胜利的。
1.分化敌人内部
毛泽东对山城堡战役制定的方针是:“对敌军主力胡宗南部予以歼灭性打击,对敌毛炳文、王均部则予以威胁牵制,相机予以打击,以利以后争取参加抗日;对不愿继续打内战而有抗日要求的东北军王以哲部则积极进行统战工作。”[3]《孙子兵法·军争篇》也言及:“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4](P66)
彭德怀根据中央指示,他运筹帷幄,决定集中将敌七十八师从敌阵中挖出加以歼灭,设计分化国民党军内部,为我所用。于是,在1936年11月15日,彭德怀给67军军长王以哲发了电报:“我军今晨已从预旺堡撤出,希速去占领,以免被其他部队抢去。”[2]一度受到中共主张抗日统一战线影响的王以哲进占了预旺堡,并且受到了国民党军当局的嘉奖。
在山城堡战斗发起前两天,彭德怀又发电报给王以哲,告诉他:“红军举行此次战役,目的是歼灭胡宗南的部队,红军与贵军是休戚与共,相知在心,请贵军推迟进军的速度,以免引起误会。”[2]王以哲接到电报后,便放慢追击红军的步伐。这正如《孙子兵法》所言:“上兵伐谋”[4](P22),彭德怀正是利用谋略分化敌人内部的,这样可以集中兵力作战。
2.占据有利地形
关于占据有利地形的军事策略,《孙子兵法·地形篇》就曾言及:“地之道,将之至任,不可不查也。”[4](P101)“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阨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4](P102)
1936年11月19日,彭德怀来到陕、甘、宁三省交界甘肃境内的山城堡,看到这里山塬相交,沟壑纵横,山岭起伏,地形复杂,便于大部队设伏。且山城堡地区人口稀少,在这荒漠地区有一眼极为珍贵清泉,彭德怀预计胡宗南部为得到饮水,一定到此地。之后,红军占据山城堡周围的有利地形,在周围设伏,准备在该地区伏击国民党。
3.诱敌深入
在山城堡战役中,毛泽东还制定的指战方针是:“打击的方法是逐次转移,诱敌深入,寻找战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3]在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后,面对蒋介石的进攻,为寻机歼敌,红军开始战略战役,诱敌深入。果然,国名党丁德荣率78师来到山城堡地区,其232旅旅长廖昂带领部队占领了山城堡,进入红军的伏击圈。
这种诱敌深入,使敌人长途奔波的作战策略,如《孙子兵法·虚实篇》所言:“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4](P50)红军做到了“知战之地,知战之日”,[4](P54)国民党部队确是“不知战之地,不知战之日”,[4](P54)这也是国民党部队战败的一个原因。
4.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
山城堡战役中,毛泽东还制定的指战方针有一点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3]《孙子兵法·谋攻篇》就曾言及:“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4](P24)的作战策略。这种分化敌人,各个歼灭的作战策略,也如《孙子兵法·虚实篇》所言:“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4](P53)
在国名党丁德荣率78师来到山城堡地区,其232旅旅长廖昂带领部队占领了山城堡,进入红军的伏击圈后,红军各部开始向山城堡南北地区集结。红军在数量上占了绝对优势,以三万多人打国民党四五千人。
5.速战速决
11月20日傍晚,红军突然对占据山城堡战的国民党发起攻击,敌人在短暂慌乱之后,开始有序地进行抵抗,他们依仗着精良的装备一次次地向我军反扑,战斗陷入胶着状态。这时,“战斗进行的并不顺利,有的部队因为通讯联络不畅而发生误会,延误了投入战斗的时间,有的部队在敌人野战工事面前进攻不够果断。”[2]
善于打硬仗的彭德怀,面对不利形势当机立断,命令:“立即组织进攻”,左权、聂荣臻等也立即深入师团,对地形、敌情进行具体分析和精心组织策划,指挥部队重又发动进攻,经过反复较量和激烈的战斗,守敌终于不支,于次日的黄昏向山城堡以北的曹家阳一带山地撤退。
“红军占领山城堡以后立即转入追击,将溃敌大部压迫于山城堡西北山谷中,至22日将敌人大部歼灭。战役时间不长,从11月19日发起攻击,22日结束,前后不到4天,歼敌一个旅又两个团。”[2]可见,这是速战速决的战术,体现了“兵贵胜,不贵久”[4](P19)的战术思想。
山城堡战役的战术,其核心体现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4](P28)的军事思想,毛泽东也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乃是科学的真理”。[8]山城堡战役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因为红军当时有如下优势条件:
第一,山城堡地形复杂,土寨众多,便于红军运动、集合、隐蔽和埋伏,而且我军已战领有利地形,“以治待乱,以静待哗”,[4](P70)敌人自己进入红军三面伏击圈内。
第二,敌人到达山城堡的头一天,急行军200里,疲惫不堪,战斗力大大减弱。孙子早就《孙子兵法·军争篇》论述了急行军的弊端,“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惫者后,其法十一而至。”[4](P61)而红军则“以近待远,以逸待劳。”[4](P69)
第三,敌人刚到山城堡,防御工事是匆匆忙忙修起来的,很不坚固,容易被红军攻破。
第四,敌人先头部队孤军深入,与后续部队相距较远,一时支援不上。孙子也曾在《孙子兵法·行军篇》论述了这种弊端,“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立、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4](P94)
第五,红军指挥官的认真备战、正确决策,指挥得当。红军在战役上以三万多人打敌四五千人,有数量优势。
可见,红军是在这些优势条件下取得胜利的。相反,国名党则有轻敌、急于求胜的思想,犯了孤军深入、长途跋涉,没有侦查清楚地形和敌情的军事错误。
山城堡战役虽小,但此战的胜利,在中国革命和红军的历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在山城堡战役结束后的庆祝大会讲话中,左权就认为该战役是“中国苏维埃运动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的一仗”。[9]
第一,山城堡战役的胜利大大震惊了胡宗南,给蒋介石嫡系一个沉重的打击,迫使其停止了进攻,并向后退缩,巩固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朱德在山城堡战役结束后的讲话中就指出:“三大红军西北大会师,到山城堡战斗结束了长征,给追击红军的胡宗南部队以决定性的打击。”[10](P1341)
同时,也使东北军等非蒋介石嫡系部队停止进攻或从陕甘宁根据地撤走,保卫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安全。
第二,使红军三大主力在指挥上得到统一。“山城堡战役”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的第一仗,为了打好这一仗,中共中央军委十分重视,周恩来亲临环县河连湾协调各个方面军的作战。红一方面军担任主攻任务,二、四方面军配合作战。因此,“山城堡战役的胜利,标志着红军三大主力开始在军事行动和指挥上,统一于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之下”。[10](P1342)
第三,发扬了红军的作战精神,坚持了群众路线。彭德怀在山城堡战役结束后的讲话中要求红军:“发扬山城堡决战中猛打、猛冲、猛追的顽强战斗作风,争取再给胡宗南几个致命打击,猛烈发展和扩大陕甘宁边区苏维埃运动。山城堡战斗后,全军要集中在三边进行整顿,加强组织纪律性,搞好军民团结,密切军队与地方的关系,团结在党中央、毛主席周围,坚决纠正机会主义路线”。[11]
第四,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山城堡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红军的围追,成为结束红军长征的一仗,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最后一仗,红军西征到此结束。这次战役“对巩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重要作用”。[12]因此,彭德怀说:“此役虽小,却成为促进西安‘双十二事变’的一个因素。”[13]
山城堡战役胜利不久,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举行兵谏,扣押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发生。以西安事变为转机,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实现,从而结束了十年内战。从此,国共两党共商国是,共度国难,开始了全面抗日战争。
参考文献:
[1]阎庆生,黄正林.山城堡战斗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J].庆阳师专学报,1996(02).
[2]吴兆鹏.彭德怀指挥的山城堡战役[J].钟山风雨,2006 (05).
[3]牛九堂.红军决战山城堡[J].档案,2009(03).
[4]孙子.孙子兵法[M].北京:中华书局.
[5]甘肃省军区党史办公室.三军大会师(下)[M].648.
[6]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一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7]甘肃省军区党史办公室.三军大会师(上)[M].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18.
[9]陈浩良.左权军事年谱和文摘[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8:31.
[10]张文先,卢造钧主编.庆阳通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341.
[11]萧锋.长征日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170-171.
[12]程子华.程子华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133.
[13]彭德怀.彭德怀自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217.
*作者简介:雷兴鹤(1985—),男,陇东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社会史、西北史。
中图分类号:K2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6)03-01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