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加快推进社会认同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

2016-04-10 21:01李大东
社科纵横 2016年3期
关键词:民族改革文化

李大东

(山西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6)



浅论加快推进社会认同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

李大东

(山西大学山西太原030006)

【内容摘要】实现中国梦需要赢得国际国内社会对我们发展的广泛认同。如何解决好国际国内社会对“中国梦”这一理念的认同问题,对于我们早日实现中国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认同中国梦重要意义

社会认同,简言之就是社会共识。它包括社会使命、责任、文化、道德、思维、好恶、价值、社会形态等。一般地,一个组织受认同的程度,决定着这个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赢得国际国内社会对我们发展的广泛认同。可以说,解决好国际国内社会对“中国梦”这一理念的认同问题,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对于我们早日实现中国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推进国内社会认同,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最广泛力量

实现中国梦,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我们必须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凝聚中国力量。而这离不开包括港澳台在内的所有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华夏儿女对我们党和国家政策和发展的高度认同。

第一,加快推进国内社会认同,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共同价值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在奢靡浪费、不劳而获等封建腐朽思想、及时行乐的外来文化以及市场经济唯利是图的负面因素相互夹击下,我国以勤劳、奉献、诚信、友爱为荣的传统价值观遭到了极大冲击;另一方面,我们在一段时期里放松了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广大民众,在传统价值观遭受质疑和挑战的同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的主流价值观没能及时树立起来,使人们在坚守与放弃中纠结,在什么是是与非、善与恶中迷失,由此导致社会行为失范、道德沦丧、违法犯罪横行,社会普遍缺乏正能量,给凝聚力量,同心同向实现中国梦带来极大消极影响。

第二,加快推进国内社会认同,为全面深化改革凝聚强大合力。改革的实质是利益的调整,一般说来,改革过程总会使一部分人、一部分群体的现实利益、眼前利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攻坚区,需要全方位、深层次推进改革,利益调整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尤其是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些既得利益阶层,他们较普通民众占有更多资源,拥有更多话语权,如果不能真正唤起他们对改革的认同,将会给改革带来极大的障碍;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如何通过改革让大多数人能够真正享受并感知到改革的成果,以此来唤起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认同。

第三,加快推进国内社会认同,为进一步巩固党的领导提供政治引领。在推进现代化和实现民族振兴的过程中,我们始终高扬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让人民共享是我们的坚守和承诺。但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人民群众也普遍感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正之风还普遍存在,腐败现象在一些部门、一些领域还表现的十分突出,这无疑都会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也给少数人利用这种不满,攻击、抹黑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煽动人们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怀疑、美化西方所谓的“普世”制度制造了口实,因此,加强对民民众的引导,增强民众对中国政治生活的认同十分重要,也非常必要。

第四,加快推进国内社会认同,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团结互信和谐共进的民族关系。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人民互帮互助、互通有无、共御外敌,共同奋斗,形成了中华民族这一世界特有的民族共同体,形成了水乳交融、和谐共处的良好的民族关系。但是也有少数敌对势力、极端分子刻意制造民族事端、挑动民族纷争,播种民族仇恨,妄图以民族问题来影响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我们必须进一步解决好民族关系,努力推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进一步强化民族认同,为实现民族振兴凝聚民族力量。

二、加快推进国际认同,为实现中国梦构建良好国际环境

一个国家要真正实现崛起,离不开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也可以说,一个国家是否真的实现了崛起,要看这个国家真正赢得了世界上多少国家和人民的认同。中国要实现民族振兴,同样离不开国际社会的认同。

首先,加快推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与安全认同,可以有效化解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安全焦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包括经济、科技、军事等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有了极大提高,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国梦变得越来越清晰和现实。与此同时,包括“中国威胁论”在内的一些非议中国发展的声音也此起彼伏,这其中,虽然不排除一些国家有意抹黑中国、打压中国发展的因素,但是,中国这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庞然大国的快速发展对于世界而言是机遇还是挑战,确实是一个需要认真回答的问题。比如,中国的发展会不会挤压别国的生存空间?中国的崛起会不会给世界带来新的动荡?这些问题,不仅美国会评估,我们周边的邻国会思考,和我们发生过战争以及和我们有着各种争议的国家更会谨慎观察,如果国际社会整体上对中国发展与安全缺乏认同,那么,必然会对中国的发展处处设防,封闭大于开放、抵制大于合作,阻挠大于支持,最终影响到中国的和平崛起。

其次,加快推进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和制度认同,可以进一步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影响力。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坚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注意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制度成果,但同时又始终坚持走适合自己的道路,绝不照抄照搬西方的制度模式。一方面,由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方面,另一些西方国家抱着冷战思维不放,长期攻击和诋毁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时时不忘对我国进行“颜色革命”。由于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社会对我国的社会制度缺乏基本的认同,使得中国与世界经济社会交往中缺乏政治互信,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长期对中国实行高技术等领域的禁售禁运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因此,制度和体制认同将是我国实现中国梦过程中将要面对的一个长期挑战。

最后,加快推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认同,可以为国际社会接纳中国和平崛起奠定文化支撑。文化是融入血液的精神,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从根本上说,文化是影响认同的最重要的因素,我国和其他国家的文化认同挑战才是我们面临的最根本的挑战。两个方面影响到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文化认同:一是文化本身存在的差异。当今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在文化和社会制度上同根同源,大多有着相同的文明源头、相同的社会制度、相同的宗教信仰,共同经历了长期的工业文明,共同操控着当今世界的话语霸权,近代以后长期俯视中国,对自身的文化体系有着很强的优越感,更谈不上认同我们。二是近代以来我们或者由于没有条件、或者由于我们忽视,中华文化始终难以得到有效传播,致使世界各国及其人民对中华文化缺乏基本了解和认识,当然更缺乏在此基础上的理解、尊重和认同。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离不开国际社会对其文化的广泛认同,实现中华民族重新崛起、民族振兴的中国梦同样离不开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这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根本挑战。

三、加快推进国内国际社会认同的对策思考

当前,加快推进国内国际社会认同,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社会广泛认可。此外,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整饬吏治,反腐倡廉,从严治党,赢得了社会一致好评。这是我们加快推进国内社会认同的一个良好基础;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国力增强,中国对世界影响力与日俱增,同时,西方经济发展模式及其价值观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为扩大中华传统文化、中国道路及制度影响提供了难得机遇。为此,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快推进国际国内社会认同,是早日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当前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加快对社会认同理论的研究和运用。可以说,中国梦这一理念的提出,本身也是对社会认同理论的自觉运用。这一理念,既是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仁人志士共同追求的一种继承,也是对全世界华人良好愿望的一种回应。我们讲中国梦是最大公约数,其实也是在讲中国梦着眼于能得到最广泛的社会认同。加快对社会认同理论的研究和运用,就要将西方的认同理论同我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将认同理论与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等党的基本理论相结合,使西方的认同理论中国化、接地气、通俗化;加快对社会认同理论的研究和运用,就是要在制定政策、出台法律、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一项改革方案和政策的社会认同程度,同时要做好政策、法律、改革实施前的宣传、教育、解释工作,努力提高政策、法律、改革社会认同度,减少阻力,凝聚合力。

二是要加快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进程。中国文化走出去,既是中国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发展的需要;中国文化走出去,既是中国的机遇,也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文化走出去,既要着眼于让世界通过中国文化更好地了解中国当代的发展;也要着眼于让世界从中国的发展中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要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充分利用孔子学院等文化传播机构,加快中华传统文化普及工作;要加快中国现代形象塑造,尤其是政治人物和公众人物要努力做中国文化的形象大使,自觉做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和承载着。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使世界人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认同中华文化。

三是要加快构筑新的政治话语体系,牢牢把控自身政治和理论话语权。要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以中国现身说法唤起国际社会对中国制度和发展的认同。既要坚定坚持中国关于人权、民主等理念,又要随着社会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和形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散发出独特魅力,赢得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理解、尊重和认同。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加强国内舆论引导。要提高理论说服力,从理论和历史两个层面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脉络和演进历程,讲清楚前后两个三十年的逻辑关系,讲清楚每一代中共领导集体的历史任务和时代局限,教会人们辩证思维,提高民众鉴别能力,增强民众对党、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发展历史的认同感。要加强对互联网的治理,既要让人民充分享受到互联网发展的成果,又要充分注意利用互联网传播不良信息的挑战,要加大对利用互联网故意歪曲历史、颠倒黑白等攻击党和人民的行为的打击,要加强对一些持有错误认识和异类观点的公众人物的说服教育和合理引导,营造一个开放、和谐、民主、客观的网络环境,要加强对党史国史、理论宣传等弘扬主旋律类网站的支持力度,力求通过积极的正面舆论引导增进民众对党和国家的认同。

四是要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奏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加快引导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利益观、社会观和国家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打击腐败,加快市场经济建设,严惩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切实纠正社会行为失范,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增进人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为实现中国梦集聚最广泛的正能量。

五是要切实加强改革顶层设计,让更多的人共享改革成果。妥善解决好改革过程中人民群众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当下冲突问题,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改革过程中利益受损的群体甚至个体的说服教育工作;要不断加大社会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让最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更充分地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增强改革说服力;要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防止少数阶层和群体借改革之机圈利行为,增加底层社会的上升空间和渠道,使社会结构更加合理,社会关系更加和谐,以此增强人民对改革的认同和支持。

六是要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要从民族平等,民族和谐、民族互补,各民族互相尊重,共同进步的原则出发,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切实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少数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来为最终实现民族平等奠定坚实的经济社会基础;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加强民族沟通、民族合作,推动民族互信,让各民族人民和谐幸福地共同生活。不断增进民族认同,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民族力量。

参考文献:

[1]豪格,阿布拉姆斯,高明华译.社会认同过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王歆.认同理论的起源、发展与评述[J].新疆社科论坛,2009(2).

[3]郑晓云.文化认同与文化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4]许静波.社会认同的生成机制[N].光明日报,2013-10-15.

[5]李友梅.社会认同:一种结构视野的分析[M].世纪出版集团,2007-10(1).

[6]白亮,金露.近十年来我国社会认同研究评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1).

[7]张莹瑞,佐斌.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J].心理科学发展,2006.14(3).

[8]夏瑾.寻找自我价值的社会认同[EB/OL].新华网,2012-4-7.

·政治学研究·

*作者简介:李大东(1980—),男,山西大学2013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6)03-0027-04

猜你喜欢
民族改革文化
我们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改革之路
多元民族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