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磊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郑磊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自主学习就是指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以学习兴趣和内在需求为基础,主动体验和感受历史过程,探索和解决历史问题。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教师应变“教学”为“导学”。因此,这种学习过程也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过程,也是师生协调呼应,形成和谐教学的过程。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改变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生间的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教师要尽量少讲,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交流,这样有利于他们从深层挖掘出新颖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用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其作用在于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才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体现。
二、培养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增强自学效果
1.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结构,从宏观上把握教材。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板书向学生硬性灌输所讲章节的知识结构,但忽视了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为了克服这一弊端,可以要求学生预习时归纳、概括相关章节的知识结构,并在课堂上展示这一成果。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理出课本的知识结构,而且理清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线索。
2.要有目的地设计导学提纲,引导学生有效地自学。
教师可以请成绩优秀的学生现身说法讲一讲学习的方法、怎样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学习的特点和规律等;老师再通过总结,使学生学会运用常规的学习方法,知道如何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从而总结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3.要引导学生善于提问,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思维从问题开始,问题是深入学习的起点。在历史课堂中通过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历史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达到学习历史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引导学生从低层次提问向高层次发展,使学生善于思考、归纳出普遍性的问题,找到规律。
4.要正确处理学生的提问,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教师可能有时无法满足学生的提问要求,这时教师也要转变观念,因为在现代社会,师生获得信息的途径是同等的,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教师的责任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思维、探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反思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白自我反思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对自我反思有较深刻的认识,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每次上课前、上课中、上课后,考试前、考试中、考试后都让学生制订反思计划。每上完一章后写反思记录,检测在这段学习过程中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是否选择了恰当的学习方法,然后及时调整补救。要提供反馈机会,进行反思训练。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应提醒学生可能遗漏了哪些主要细节或知识,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和目标的检测方法,做到预防与补救同抓。
在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过程中,应坚持理解、宽容、平等对话、师生合作。反思是师生共同完成,需要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既要让学生充分发展,又要注意教师自觉性的发挥,通过自身各方面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强烈意识和思路,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