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 王春来
明了中西差异,看透本原问题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王春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出发,介绍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一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从哲学发生学意义上说,关于世界本原的学说,或者说关于存在的学说被称之为本体论。简言之,本体论主要研究的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本体论是西方传统哲学的基础和核心,而这对中国人来说却又是最难以理解的部分,也是最容易引起误解的部分。所以,当在高考中遇到有关传统哲学问题的政治试题时,虽然学生对教材知识大都了然于胸,但面对以古文呈现的哲学题时,由于许多学生不理解中西本体论的区别,故他们往往无法正确解读其中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如果说柏拉图是本体论哲学体系的首创者的话,那么黑格尔便使本体论哲学发展到了顶峰。这种本体论的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观点是把世界二重化,即设定了两个世界:可感知的世界与超感知的世界,前者是有生灭变化的,因而是虚假不真实的现象世界,后者则是真正存在的、永恒的本质世界。上述本体论所讲述的正是与感知世界、经验世界相分离的超感知世界的道理,其核心是“存在”。该本体论追求终极性的真正的存在——万物的最高本质,求知是它的基本导向,即它对目标的追求就是一个对绝对真理、对最高最普遍知识的追求。所以有人说,西方哲学是关于“知识论”的哲学。
反观中国传统哲学,其则是关于“人”的哲学。中国哲学是一种生命哲学,或者说是一种彻底的生命本体论哲学。中国传统哲学所追求的“天人合一”、“天道”、“人道”,是人生的理想境界,它的基本导向是做“圣人”,追求自身内在的道德完善(内圣)。因此,中国传统哲学的所谓本体论或本根论,虽然有“主客、物我、内外、古今”的区分,但由于它一直强调“合”的方法论原则,故并无明确的二重世界划分的观念,没有开辟出一个纯粹思辨领域。
这样,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概念——“天”、“道”等便具有多重含义(意义)。
译文:略。
译文: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的暴虐而消失。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译文:人们依据大地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据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万物;上天依据大“道”而运行变化,排列时序;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
译文:上天对人没有亲疏远近,只要是品德高尚的就辅佐他。民心没有常主,只是怀念仁爱之主。
“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论语·述而》
译文: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孟子·尽心上》)
译文:尽自己的善心,就会知道自我的本性。知道了自己的本性,就懂得了天命。保存自己的善心,养护自己的本性,就是对待天命的方法。
译文:大道如果将会实行,这是天命;大道如果将被废止,这也是天命。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孟子·万章上》)
译文:没有人让他们做,他们做了,这是天意,没有人让他们来,他们来了,这是命数。
译文:道生一,一是太极;一生二,二是阴阳;二生三,三是天地人;三生万物,万物是万事万物。
以上这些含义或意义并非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融的。如孔子所言之“天”,兼有命运、道德等多重含义。
理解了中西本体论的区别,搞清楚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天”、“道”等概念的含义,对于把握《生活与哲学》中的哲学基本问题,区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一些概念都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