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江 福建省龙岩市师范附属小学
在生活实践活动中学习“冷暖色调”
■文/苏江 福建省龙岩市师范附属小学
小学生对各种色相虽有认识,但他们对色彩冷暖概念还很陌生。训练他们对色彩冷暖感觉,是增强色彩敏感的重要措施。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具体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色彩感觉规律的认识,并由对色彩单纯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作画用色的随意性、盲目性过渡到理智的创造性。这样,色彩的美,在他们眼中,更会丰富多彩;色彩的运用,在他们眼中,更会变化无穷。
冷暖色调 联系生活 指导实践
赤、橙、黄、绿、青、蓝、紫,在儿童的视野中,感受较敏感的首先是色彩。红红的太阳、湛蓝的天空、碧绿的树丛、各色的鲜花、街头着装艳丽的人群……儿童面对着一个五彩缤纷的色彩世界。
儿童对色彩的喜爱与大胆运用,体现在他们的绘画中。他们用色十分随意,以至被人评之为“不合理”。然而他们的画面色彩效果又是那样的强烈而粗犷,因此又被另一些人赞曰:“富于创造。”儿童对充满色彩的世界有着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易于对物象红、橙、黄、绿等鲜亮色彩产生深刻印象,并对这些色彩有着一致的偏爱。色彩是儿童表达感受最直率的语言,他们画中的色彩是心目中色彩世界的再现。他们稚拙而丰富的色彩画面以独有的艺术魅力受到人们的青睐。让儿童掌握一定的色彩基础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色彩感觉,是使他们获得自觉运用色彩与对美的表达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
冷暖,是色彩感觉的主要方面。训练对色彩冷暖的感觉,是增强色彩敏感的重要措施。色调,即画面总的色彩倾向。无论画面使用多少种颜色,它们都应统一到总的色彩感觉中去,使画面色彩统一和谐。小学阶段的儿童,他们对色彩缺乏敏锐的审美感受和自觉运用的能力,他们用色的大胆与随意,时常又导致配色的盲目性。因为不能把握色调,即使用色丰富,局部色彩效果很好,但整个画面乱了调子,显得杂乱无章。色调的运用不仅使画面和谐统一,而且对表达主题、内容有密切关系。因此,“冷暖色调”的教学应该是色彩知识教学的重点。针对以上情况,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冷暖色调”的教学,现将自己的实践情况做一介绍。
小学生对各种色相虽有认识,但他们对色彩“冷暖”概念还很陌生。教学中,当我告诉学生,色彩有冷暖之分,他们会感到诧异与不解。这时我就采用出示红、橙、黄等色彩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看到这些颜色,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学生答道:“太阳、火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我再总结:“由于红、橙、黄色近似太阳光色彩,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所以我们称之为暖色。”再采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冷色,他们从我提供的青、蓝、紫等色卡中联想到冰雪与海洋,获得寒冷、沉静的感觉。同时,我采用比较、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明确绿色给人以不暖不冷的感觉,所以称为“中性色”。并指出,色彩的冷暖是通过比较而言,如在暖色类中,玫红又较大红冷;在冷色类中,紫色又较蓝色暖。
当学生明确了色彩的冷暖概念,再让他们做这样的练习:将自己的12色水彩笔按冷暖分类,并通过比较将各类色按由浅到深的顺序排列,以增强对色彩明度的认识。
当学生对色彩的冷暖概念明确了,我再出示色调倾向显著的图案色彩画片,让他们观察后说出对图案色彩的冷暖感觉,然后引导他们分析不同色调的图案中只要采用什么颜色作画。这样,学生便会明确:暖色调画面多采用暖色作画,冷色调画面多采用偏冷的色作画。
接着,我进一步指出:作一幅色彩画,需要根据内容,事先考虑好画面色调是偏暖或偏冷,再选用合适的颜色作画,形成统一和谐的画面色调。以《篝火》《月夜》两幅装饰画为例,虽然两幅画都表现夜景,但月儿高悬的夜空呈现冷清、沉静的感觉,燃烧着熊熊篝火的画面显然温暖热烈。前者用柠檬黄、浅蓝、深蓝、青莲等偏冷的色彩表现月亮与夜空,后者用红、橙、深红等色表现篝火及背景。在色彩明度处理上,从火光中心向外亮度递减,突出了火光的亮度,形成响亮的暖色调画面。
这两幅装饰风景画之所以产生冷暖截然不同的色调,是根据不同光源对物象色彩的影响进行处理的。月光偏冷,周围景物也相应偏冷;火光偏暖,背景色彩自然偏暖。我再让学生观看早上、正午、傍晚或夜晚的风景色彩写生,使其进一步理解不同光源色对景物色调的影响,从而明确绘画中表现不同时间的景物,应该采用不同的色调。
画面色调的冷暖对表达作者思想感受和情绪,增强画面气氛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画面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确:暖色调画面可表现热烈、兴奋的情绪;冷色调画面可表现冷清、寂寞的气氛。因此,根据画面内容,如表现节日、庆祝活动等欢乐场面宜采用暖色调;表现冬天、雪景及悲凉的场面,可采用冷色调。
为了让学生能深刻理解色调对表达情绪与气氛的重要作用,我尝试运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即:出示表现节日歌舞场面的以蓝色为背景的复合式图片让学生观后说出对色调处理的看法。学生纷纷指出:“尽管人物服装用了鲜艳的色彩,但由于背景幕布采用大片蓝色,画面气氛显得冷清,为表现节日的欢乐气氛,幕布应该改用暖色。”于是我们抽去蓝色块,换上玫红色,结果画面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这样学生形象地理解了色调对表达内容、增强画面气氛的作用。
在“冷暖色调”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具体实践巩固所学知识,获得运用色彩的实际能力。因此,我没有完全按教材要求安排学生临摹范画,而是分发给每个学生一张装饰画线描稿,让其配合作画。这些画稿内容不同,有花卉图案、动物、风景。我向学生说明配色要求,即:画面色调冷暖显著,主体形象与背景色明度要有对比,画面效果响亮。然后,让学生根据各自画面内容,自己确定画面色调配合作画。由于摒弃了临摹范画的练习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运用所学知识,选用三四个颜色顺利完成了色调冷暖倾向明显的装饰画。有一位学生在画“早晨”画面的时候为了色调统一,不仅将天空画成中黄,而且十分大胆地将大面积山峰处理成红色,我问她为什么这样画,她说:“早上,红彤彤的太阳升起,霞光照着景物,画面采用暖色才能表达早晨的气氛。”对于不属表达时令的装饰如花卉、动物,学生也都能把握色调,恰当选用颜色,获得色调统一、协调优雅的色彩效果。
由于学生初步掌握了冷暖色调知识,他们在作画中大大减少了配色的盲目性,配色作画较为顺利,一些画得快的学生还自行勾画出简单画稿,配色作画。下课后,我选择一部分作业贴在教室的墙壁上,不仅鼓励了学生作画的热情,而且为他们提供了互相观摩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对冷暖色调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增强。
通过教学,学生认识到色彩以及画面色调冷暖与表达主题内容、思想感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便会进一步增强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提高对色彩感觉规律的认识。并由对色彩单纯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作画用色的随意性、盲目性过渡到理智的创造性。这样,色彩的美,在他们眼中,更会丰富多彩;色彩的运用,在他们眼中,更会变化无穷。
可见,关于“冷暖色调”的教学,应该在讲解色彩冷暖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画面讲解冷暖色调在绘画中的运用,并指导学生通过实践,增强对色彩的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