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不同类群的纤毛虫

2016-04-10 05:34范鑫鹏
生物学教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纤毛虫真核纤毛

纤毛虫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真核生物,至少在生活史的某一阶段具有纤毛,具有大、小两种核型。其分布遍及全球各种生境,如海洋、湖泊、土壤、甚至极地和冻土,是微型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纤毛虫包含诸多形态与生活习性多样化的类群,而类群间可主要通过纤毛排列方式等特征而相互区分。纤毛虫通常个体微小,仅有几十至几百微米,需借助显微镜并辅以相应标本制作技术来观察。下列几种代表了常见的几个纤毛虫类群。

冠突伪尾柱虫(封面):尾柱虫科。土壤或淡水生,附着于基质表面缓慢爬行。体长近300 μm,虫体柔软;腹面纤毛聚集形成粗大的棘毛并排列成数纵列,口纤毛器包括具有口围带和波动膜;大核数十枚,遍布细胞内部。多动硬膜虫(封底1):尖毛虫科。土壤或淡水生,依靠腹面爬行,运动迅速。体长100 μm左右,皮膜略硬;口区波动膜显著弯曲,腹面棘毛数量较少;大核两枚。海洋纤袋虫(封底2):纤袋虫科。海洋生,栖息于潮间带砂隙间,常静止于基质上。体长约80 μm;口区位于体中部,口腔巨大;体纤毛同律分布,但可分为不同长度和功能的两种;大核一枚。小腔游仆虫(封底3):游仆虫科。淡水生,依靠腹面爬行。体长约80 μm,皮膜硬朗;背面两纤毛列间具有两列四边形网格,这种网格是游仆虫类的特征性结构,其列数和形状是种间区分的依据;大核腊肠状,在细胞内延伸呈C形。群栖聚缩虫(封底4):聚缩虫科。海洋生,常形成树枝状群体,高度可达800 μm,并依靠柄固着于基质甚至水生生物体表,受刺激时整个群体可快速收缩成团。个员长约60 μm,钟形;仅口围缘具有纤毛;一枚C形大核。邓氏伪扁丝虫(封底5):映毛虫科。海洋生,潮间带砂栖,在水中绕虫体纵轴旋转游动。体长约70 μm;口纤毛及体纤毛均不发达;具有盔甲化的皮层衍生物,并在虫体前后两端形成刺状突出;一枚大核。美国赭纤虫(封底6):赭纤虫科。淡水生,无规律游动。体长约150 μm,背腹扁平;其口区纤毛器也具有口围带,但体纤毛同律排布;大核呈念珠状,单列纵向排布。

此外,纤毛虫常作为寄生虫而引起人们的重视。例如,肠袋虫偶尔可寄生于人和猪等家畜的肠道内,引起痢疾等疾病;寄生于鱼体内的刺激隐核虫和小瓜虫,以及寄生于鱼体表的车轮虫,可造成水产养殖业的重大损失。当然,也有很多纤毛虫类群是有益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例如,大量内毛类纤毛虫互惠共生于反刍动物(牛、羊、马等)的瘤胃内,可协助宿主消化高纤维的食物;而四膜虫、草履虫被作为模式生物,为人类探索真核生物的起源与进化、遗传机制、基因功能等基础生物学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纤毛虫真核纤毛
内耳毛细胞静纤毛高度调控分子机制
渤海湾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周年变化
初级纤毛与自噬的关系研究进展
人源肾细胞(HEK293T)蛋白LGALS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在肝内胆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初级纤毛在常见皮肤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人Dcp1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HeLa细胞中的定位
渤海湾近岸海域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
海洋浮游纤毛虫摄食研究综述*
拉鲁湿地夏、秋季纤毛虫物种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