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欧远强
高考非重点单元复习策略
——以《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为例
广东 欧远强
本单元在2016年高考中,仅有浙江卷39题考查了三民主义,属于高考考查的非重点单元。为了进一步探究本单元命题规律,为复习提供有效策略,笔者综合了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探索其命题特点:
1.从题型来看,地方卷既有选择题也有材料题,但以选择题为主;全国卷区都是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2.从内容来看,地方卷则侧重于考查毛泽东思想、三民主义、邓小平理论,全国卷区和海南卷都是考查三民主义。由此可见,三民主义是本单元高频考点。
3.从切入点来看,材料题多是把三民主义等考点放在特定主题中,通过中外同类事件的纵横比较,考查三民主义等思想产生的背景和意义;选择题则通过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对三民主义等历史概念的理解与认识。
4.从命题趋势来看,一是受制于政治因素,一般不会对三民主义以外的思想设置材料解析题进行深度考查;二是不回避历年高频考点和长效时政热点,如三民主义和孙中山的周年纪念;三是命题越来越凸显核心素养的要求,如2016年浙江卷39题第三问关于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就考查了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三大方面的学科素养;四是本部分引用的史料一般还是以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经典著作中的经典语录为主。
综合上述,复习本单元时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去落实:
一是要把握好两条线索。(1)一条是“明线”,即从宏观上把握近代以来中国西学东渐的历程。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学习西方“器物”,表现为“中体西用”等思想;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制度”;至五四运动,从学制度到学思想文化,资产阶级主张用资本主义模式改造中国社会;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表现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表现为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表现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构建。(2)一条是“暗线”,即从细节上把握20世纪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以土地演变为例,孙中山从主张平均地权到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等,毛泽东思想包含了土地革命、土地改革、合作化等,邓小平理论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括了现代农业的探索等,以小见大,由此认识这四种思想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是采用灵活的复习方法。(1)通过表格比较法,落实基础知识。如从背景、确立标志、影响等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如从写入党章、解决的问题、思想精髓、重大作用四个方面比较这四种思想理论等。(2)通过联系分析法,提升学科能力。本专题与其他专题内容联系紧密。如三民主义与必修一的“辛亥革命”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与选修二“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与实践”、选修四“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内容上既有交叉部分也有相互补充的,这些就需要考生以时间为线索,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化繁为简,化知识为能力。
另外,基于本单元高考重点深挖三民主义的概念,因此我们在单元复习中不仅仅要落实教材知识,还要借助网络资源和学术专著,强化对概念的完整构建。如三民主义概念,笔者借助百度百科和《孙中山文集》相关内容,在落实教材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整理归纳如下:
1.民族主义。1905年的民族主义主要是“反满”,因为清廷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并且“反满”口号具有广泛的动员意义,也是传统汉族正统思想的另一种表述方式。辛亥革命前夕,宋教仁提出了包括满人在内的“五族共和”。清帝退位促成了“五族共和”。民国初年北洋政府的国旗是五色旗,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2.民权主义。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民权主义是儒家“仁”的思想和西方民主法治思想的统一。孙中山运用儒家“仁”的思想与西方民主法治思想,制定“五权宪法”“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等,不仅在思想上是巨大的进步,在实践上也具有创新意义。
3.民生主义。民生主义解决的课题是中国的近代化;同时还包含着关怀劳动人民生活福利的内容,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弊病的批判和由此产生的“对社会主义的同情”。民生主义所追求的大同社会是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学说的结合体。
由此可见,高考单元复习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研究高考、遵循高考命题规律、有的放矢始终是我们落实一轮单元复习知识的指南针。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徐闻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