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 侯玉文
词语三则
吉林 侯玉文
(一)“V”字手势的由来
周兆钢
著名主持人叶惠贤在一档娱乐节目中也介绍了象征胜利的“V”字手势的由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地下掩蔽部里举行记者招待会。此时突然警报声大作,丘吉尔闻声举起右手,将食指和中指同时按住作战图上两个德国城市,并大声对记者们说:“请相信,我们会反击的。”这时一名记者发问:“首相先生,有把握吗?”丘吉尔转过身,将按在地图上的两指指向天花板,情绪激动地大声回答:“一定胜利!”丘吉尔这一镇定威严的举止,刊登在第二天的各大报纸上。从此这一手势在世界范围内流传了开来。英国首相丘吉尔高高举起的“V”字,鼓舞了英国民心,鼓舞了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必胜信心,哪怕再艰难都会高呼一定胜利!
实际上,这个象征胜利的V字手势并不是丘吉尔发明的。事情的起源还得追溯到600年前那场著名的英法“阿金库尔战役”。
阿金库尔战役前,英法两国由于诺曼底领土纠纷及王位继承等问题,打打和和地进行了百年战争。当时战场上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弓箭和宝剑。在经过了长时间的艰苦战斗之后,英国的作战部队只剩下了5 900人(900位徒步骑士和5 000位长弓手),而法国却有36 000人(7 000位弓弩手,剩余绝大多数为贵族和骑士)。在人数上英国完全处于劣势,所以它希望通过谈判来讲和,可惜遭到法国的拒绝。高傲的法国贵族鄙视英国弓箭手的低微,并放出狠话来:我们要把这些英国农民的食指和中指切下来,让他们永远没法用弓!
1415年10月24日,历史上一场以少战多、以弓(箭)胜骑(士)的阿金库尔著名战役打响了。仗打得异常残酷,但最终英国军队却取得了胜利。此时英国人得意洋洋地伸出右手的两根手指,向法国的贵族老爷们炫耀:不是想砍我手指吗,这下傻了吧!至此,代表胜利的V字手势由此产生了。
英文“胜利”的单词Victory与法文“胜利”的单词Victoire的字首都是V(这个单词起源于拉丁语),这也是V字手势与“胜利”相联系的原因之一。尽管对于V字手势起源有多种说法,但不管怎样,在全世界,无论何种肤色,何种信仰,都知道用V这个手势来表示胜利。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丘吉尔功不可没。
(摘自光明网)
(二)“脑子进水”的由来
现在人们要说某人头脑不好,想法糊涂,便往往要说“你脑子进水了”。这个说法很流行。那么,这一说法究竟是谁最先使用的呢?
《太平广记》中记载了“州举秀才”侯白对越国公杨素讲的一则笑话,大意是说:杨素问侯白,现在有一个大坑,有几百尺深,你如果进去的话,有什么办法出来呢?侯白说,我不需要别的东西,只要用一根针,在脑袋上扎一个洞,把头脑中的水放出来,放满一坑,就可以浮水上来了。杨素就问他,头脑中哪里有那么多的水?侯白就说,要是头脑里没有那么多的水,那他为什么肯跳进那么深的坑里去呢?
从那时起,这个说法就被人们常常使用。后来还发展出很多类似的说法,例如“脑袋让驴踢了”“脑袋被门挤了”“大龙虾脑子”等之类的说法也都是这个意思。
(摘自新华网)
(三)“执法如山”的由来
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冬十一月,太平公主赴雍州游玩,相中了当地寺院里的一盘水磨,未经寺院和尚同意,即吩咐从人准备强行运往京城,归为己有。寺院和尚迫于太平公主的权势,不敢当面阻拦,立即告到雍州司户李元纮那里。司户是比七品芝麻官还要小的小吏。但李元纮不畏权势,公正刚直,当即受理此案。经查,该水磨确系寺院合法财产,太平公主无权霸占,随即将水磨判归寺院和尚。这一判决吓坏了李元纮的顶头上司、一向趋附权贵的雍州刺史窦怀贞。太平公主既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女儿,又是唐中宗的妹妹,开府置官,权倾朝野,窦怀贞巴结犹恐不及,怎敢让自己的属下去冒犯?他即刻命令李元纮将水磨改判给太平公主。李元纮对这种恃强凌弱、媚上欺下的行径无比愤慨。二话不说,当即挥笔在原判决书的空白之处书写“南山可移,此判无动”八个大字,坚决维持了原判。后世将这八个字逐渐浓缩成了“执法如山”。
(摘自光明网)
(作者单位:吉林白城市洮北区平安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