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 田 平
解答语言连贯题的六个关注点
吉林 田 平
语言表达的连贯,是一个人思维条理性和严密性的反映,所以高考常常用语句衔接题来考查考生这一方面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应用能力。那么,应该怎样解答语言表达连贯题呢?有没有一些简明扼要的解题操作方法呢?根据笔者对2015年高考连贯题的分析与总结,认为要想答好语言表达连贯题,应关注“话题”“句式”“照应”“结构”“逻辑”“音韵”这六个关键点。下面结合2015年及近年来高考连贯题举例说明。
“话题一致”是考查语言是否连贯首先要关注的,也是常见的解题思路。一般说来,陈述对象(主语、话题、陈述角度)是固定的,一个话段应围绕一个话题来表达。只有话题和陈述角度一致,中心才能明确,语意才能连贯,文章读起来才会顺畅。出题者设置此类语言表达连贯题的时候,往往是在我们不经意间,把前后的话题转换了,或者前后的主语不一致了,这是判断一段话是否连贯的最重要的方法。
【例】(2015·新课标卷I)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______。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
A.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
B.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
C.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10%以上
D.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10%
【答案】A
【思路点拨】这段话的中心话题是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提升“成品油质量”都是为了降低尾气排放量。所以,要填写的句子的叙述重点也应该落到尾气排放量上。B选项叙述重点是“汽车改造”;C选项中的“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与原文中“只要使用……和柴油”矛盾;D选项“不管……都……”句式,不如A选项的“即使……也……”语句强烈,更能凸显后文“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的迫切性,所以A选项更恰当。
一个较复杂的长句,句中并列的分句或其他并列成分往往会选择语法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一组短语、句子,以便语意显得连贯。整句多用排比、对偶,而要构成排比句、对偶句,则要求句中的短语、句子在结构上统一,破坏了这种统一,也就失去了连贯性。出题者常会从这个角度考查,因此考生解题时,应根据短语、句子结构的一致性、对称性会使语意连贯的道理,利用画线句或上下句词语的提示,进行分析判断。
【例】(2015·重庆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①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
②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
③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④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
⑤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
A.⑤③④②① B.①②④⑤③
C.③⑤①④② D.④③②①⑤
【答案】C
【思路点拨】这段话围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意义来解说,采用“永远铭记……”的句式。按照先讲国内再讲国外的思路,先阐明抗日战争的死难情况,故③⑤为一组;再强调社会各界不屈不挠的抗争,然后从国内讲到国外社会各界的支持情况。
语句的照应和暗示是语言连贯的重要条件,注意上下文的对应,保持语脉的前后相承,是语言连贯的必要条件。出题者经常利用这一点设置问题来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把握语句前后联系,准确找出语段前后相关的内容,发现其内在联系。
【例】(2015·湖南卷)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________________,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
下列语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再进数步,渐向北边,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雕甍绣槛
B.渐向北边,再进数步,雕甍绣槛,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
C.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
D.渐向北边,雕甍绣槛,再进数步,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
【答案】C
【思路点拨】文段出自《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前面说“进入石洞来”,然后看到“清流泻于石隙之下”,所以应先是“再进数步”,往前走“渐向北边”。然后感觉到“平坦宽豁”,才看到两边的其他景物“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横线后“皆隐于”必须是两者,所以选“飞楼插空,雕甍绣槛”。最后选定C项。
一段结构完整,内容清晰的文字,句与句之间必然存在着前后的勾连。正因为这种勾连性结构的存在,语句才能保持连贯与顺畅。总分或总分总式结构,是论述类文章中经常运用到的,这也为考生解题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例】(2015·新课标卷Ⅱ)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________,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
A.大脑在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B.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
C.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
D.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答案】C
【思路点拨】这段文字先说明“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以及机体出现的诸多现象,“这些兴奋性的刺激”指代的就是上文诸多现象,因此排除A选项和B选项。C选项、D选项相比较,D选项使字句与把字句连用累赘。使字句强调的是主体“刺激”,把字句强调的是“大脑”,而这句话没有强调“大脑”的必要,所以累赘。更重要的是,横线后面“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中的“内啡肽”这一主语,恰是上一句“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的宾语,故正确选项是C。
一段话,无论叙事、状物还是说理,在行文时都要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如果在表达时违背了逻辑,就必然会影响到语句的连贯性。考生要把握三种常见的逻辑顺序:时间(先后)、空间(高低、上下、前后、左右、内外、远近)、事理(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到次、由少到多)。解题时可以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哪种逻辑顺序,确定句子间所存在的内在关系,然后进行排序。
【例】(2015·上海卷)④客未有以应。张君起而谢曰:“_________若居仁而静者,虽非愚所及,则愿学之焉。子之言备矣,岂不足记吾居哉?请书之。”
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④段画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
①吾知其所勉 ②居不静而静者③居静而非静者 ④吾知其所警
A.③①②④ B.②④③①
C.②①③④ D.③④②①
【答案】D
【思路点拨】可先在小范围内将四个句子分类,一类静而不静,一类不静而静。然后结合上文,考虑上下文的照应性即可得到正确答案。从上文来看,作者承接“客”的赞美,先列举了有的人居所安静而实不静的现象,并批判这种行为,由此可判断出③④的顺序。接着,作者写了居所不安静而真正静的现象,并赞扬这类人的行为,由此可判断出②①的顺序。
汉语多讲究音节的对称和韵脚的押韵美。语句韵律和节奏的巧妙组合,常能使语句更为流畅,结构更加紧凑。这是出题者常用的出题思路之一。音韵和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下文押韵,要注意的是语言连贯中的押韵和诗歌中的押韵是不同的,后者要求严格,一般必须是偶数句或规定的位置押韵;而语言的连贯可以是偶数句、也可以是奇数句押韵。二是句式的对称,句式对称能增加节奏感。解题时考生要紧紧抓住这两点。
【例】(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浙江云和梯田,虽然不及云南元阳梯田、广西龙胜梯田那般规模(洪大/宏大),气势雄伟,但却玲珑纤巧,别有特色。群山逶迤,阳光扑面而来,俯瞰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宽大的露天体育馆。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沿/攀)着湿淋淋(银闪闪/亮堂堂)、绿油油或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爬出来,正是清明时节,梯田已开始灌水,咕嘟咕嘟的流水声犹如________。每块田池的边缘都留有缺口,一畦注满,便自动流入下一层里。________,一畦畦平展展,好似神灵于半夜在山上放置的无数面镜子。天亮之后,整个山谷成了镜子创意博览会——弧形椭圆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无数面镜子顺着山坡层层叠叠地铺展开去。
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节奏均匀的弹拨乐 在梯田里蓄满水
B.弹拨乐的均匀节奏 蓄满水的梯田
C.弹拨乐的均匀节奏 在梯田里蓄满水
D.节奏均匀的弹拨乐 蓄满水的梯田
【答案】D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着眼于语句间前后句式的对称。原文说“咕嘟咕嘟的流水声犹如”,根据句子结构应填写宾语,“咕嘟咕嘟的流水声”与“节奏均匀的弹拨乐”句式对称,音韵和谐,而“弹拨乐的均匀节奏”句式不对称,音韵不和谐,第①处横线上应填入“节奏均匀的弹拨乐”。“一畦畦平展展”前缺主语,“一畦畦”的主语应该指的是梯田,所以第②处横线上应填入“蓄满水的梯田”。
考生在解答语言表达连贯题时,除了把握六个关注点外,最好会综合运用多种排序手段和方法,学会洞察题目类型,提升排序的精确性和快捷性。
(作者单位:吉林省蛟河市第一高级中学)
故宫为什么又叫紫禁城?
说起紫禁城名字的来源,还要从天上的星星说起。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曾把天上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中央,明亮耀眼,太微垣和天市垣陪设两旁,因而有“紫微正中”的说法。据古代天文学家的叙述,他们通过对太空天体的长期观察,发现紫微星垣居于中天,位置永恒不变。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世间存在着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威,即玉皇大帝,是法身无上,统驭诸天,主宰宇宙,权衡三界的“天帝”。天帝不能在世间到处游荡,居无定所。于是,人们幻想了一个“天宫”,为天帝提供了一个日常工作和休息的地方。按照人们的理解,天宫当然应该在天空的正中央,而紫微垣正好在天的正中央,位置又一直没有变化,便成了古人心目中天宫应在的场所。因此,天帝居住的天宫也被称为“紫宫”。
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们都将自己喻为是“上天之子”,即“天子”,也就是玉皇大帝的儿子。既然“天父”在天上住的是“紫宫”,那么,儿子在人间的住所也应该可以称为“紫宫”。此外,皇帝居住的皇宫四周警戒森严,有严格的宫禁,不是寻常百姓可以随便出入的,否则就是“犯禁”。因此,“紫宫”也就成了一座“禁城”,合起来称呼,就是“紫禁城”。
公元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清代末帝驱逐出了紫禁城。次年,在原来紫禁城的基础上建立了故宫博物院。故宫,也就是“旧时的皇宫”的意思。由此,紫禁城作为“天子”住所的作用结束了。
(摘自葛忠雨,徐宪江《图说故宫六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