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教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2016-04-08 19:41刘海生李清臣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师学生

刘海生 李清臣

摘 要 庄严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庄严教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然而,由于分数至上的价值取向,使庄严教育缺乏营养根基;转型期的信仰失落,使庄严教育缺乏精神支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叛逆排斥,使庄严教育缺乏内在动力。因此,学校文化建设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重视庄严教育,教师力行“无言之教”,科学开展庄严教育。

关键词 学校文化建设 庄严教育 教师 学生

文化是一个内隐概念,它指向学校工作的一切方面和学校改进与发展的整个过程,它渗透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之中。每一所学校都存在着自己的文化,它是学校各种外显制度、规范、行为和器物背后的一整套假设,是学校每一个成员共同分享的价值观念。文化表现为一种价值,有好坏之分。文化常常通过学校中的各种仪式、活动、礼节等表现出来[1]。教育是文化的生命机制,庄严是文化的重要内容,庄严教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文化中既应当有“柔和”,也应当有“刚强”;既应当有轻快,也应当有庄严。可见,庄严教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然而,检视学校文化建设发现,庄严教育并没有进入管理者、教育者的视野,造成学校里“人”的庄严缺失,轻浮泛滥。“单面人”、“跛脚人”普遍存在。因此,探讨庄严教育是加强优质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庄严教育的内涵

“庄严”,原为佛教用语。佛教对表相事物或心理行为的道德意义的修饰、加强称为庄严。现指待人接物的态度与言谈举止庄重严肃。庄严教育是指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让学校每一个人理解庄严的意义和价值,在特定时间和场合,不用胁迫的方式,让每个人发自内心地对一定的对象产生恭敬、敬畏之情,从而获得心灵和谐,焕发出人性特有的光彩。其宗旨在于教育师生珍惜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以阳光心态生活,释放正能量回馈生活。

二、庄严教育缺失的后果

南宋教育家朱熹说:“人不可以不庄严。”人怎样才“可以有庄严”?毋庸置疑需要教育。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庄严教育还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庄严教育的缺失导致了诸多严重后果,以下镜头可见一斑。

镜头一:无知大学生亵渎抗日女英雄

赵一曼,是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刻在心、肃然起敬的抗日英雄。郭沫若在1962年纪念赵一曼的诗中写道: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东北西南齐仰首,珠河亿载漾东风。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民族抗日英雄,三个大学生在和她的雕像合影时,摆出极其猥琐的姿势,猥亵抗日英雄,惹众怒遭人肉搜索,招来骂声一片[2]。但是,感情的宣泄之后,很少有人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镜头二: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上的中文刻字

2013年5月24日晚,网友“空游无依”在其微博中称:“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并评论道:“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又不能用水,这是3500年前的文物呀。”次日晚,孩子的父母在媒体上道歉,并希望能给孩子改错的机会。孩子的父母表示,孩子从小就经常跟随自己出去玩,见到乱写乱画的现象,并没有告诉过孩子这种做法是不对的[3]。

镜头三:奏国歌、升国旗时多数学生置身事外

“国旗是一个国家最鲜明的标志,显示着民族的个性和尊严。”所以,升国旗、奏国歌是一件非常庄严的事,国旗下的我们要脱帽、精神饱满、庄严肃立、目视徐徐上升的国旗、向国旗行注目礼,而不应该弯腰、低头或者瞻前顾后、东张西望,这是对国旗和国歌最起码的尊敬。但是,近日河北省某地举办的学生运动会上,奏国歌、升国旗时,腰鼓队数十名学生中仅有一名学生立正、行少先队礼,其他学生有的在聊天,有的在打闹,置身事外[4]。还有中学生在升旗仪式上唱国歌“只张嘴不出声”。他们说,“没记住歌词,就是跟着国歌伴奏曲‘哼哼而已”。更有甚者,有些学生还东张西望或交头接耳、心不在焉,还有人竟然坐着不动[5]。这与庄严的场合和程序显得极不协调。针对这种现象,201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规范国歌奏唱礼仪的实施意见》。

三、庄严教育缺失的原因

众所周知,庄严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但是,学校文化建设中庄严教育为什么会存在缺失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分数至上的价值取向,使庄严教育缺乏营养根基

庄严教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它表现为一个“由外到内、由低到高的递进规律”。因此,在各个学段都有必要根据该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适时开展庄严教育。然而,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状况仍然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家庭、学校评价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主要是学习成绩,这种“以学习成绩论成败”的价值取向,使家庭、学校注重的是学生的“成长教育”而不是“成人教育”,是学生的分数而不是学生的道德和精神,学生的健康尚不为学校、家庭所重视,更遑论对学生进行庄严教育等行为规范的养成了。正如《学记》所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学生的庄严意识和行为不能从小得到很好的培养,于是考上大学后不知道“何为庄严?”“为何要庄严?”“如何做到庄严?”也就不难理解了。

2.转型期的信仰失落,使庄严教育缺乏精神支撑

庄严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在当前我国社会的转型期,庄严教育对保持社会和谐有序性等方面有着特殊作用。然而,“随着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的迅猛发展,各种信息不加选择地进入人们的眼帘,学校越来越强调文化消费。文化消费主义也使得人们越来越追求强烈的视觉冲突与感官冲击。那种肤浅的、表面的精神文化不断滋长,而崇高的、严肃的、深沉的精神文化反倒愈发荒芜”[6]。在“娱乐至死”、“拜金主义”、“快餐文化”、“精致利己主义”、“惟利是图”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庄严”、“诚信”、“奉献”等看作是“OUT”(落伍)的道德规范,“我行我素”、“爱谁是谁”、“我的一切我主宰”成了个性的标榜,导致青少年学生信仰失落。信仰失落是指不知道信仰是什么,不知道该信仰什么,不知道什么样的价值观、人生观是正确的,表现出“无兴趣、无心情、无所谓、无意义”、“看破红尘”等“精神疲软”现象。信仰失落,内心便没有了约束,于是就“恣意妄为”。可见,失去信仰的环境氛围,庄严教育就是一句空话。

3.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排斥,使庄严教育缺乏内在动力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一向是非常注重庄严教育的。孔子认为,君子除了自我修养,还要重视用“戒、畏、思”要求自己。“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这几项标准,实际也是要求人庄严的标准。明代王守仁明确提出:“庄严自持,内外合一。”这些思想今天仍不失其现实意义。然而,一些青少年学生对传统文化充满了叛逆和排斥,对民族传统文化片面理解,甚至误解或曲解,如对民族文化缺乏认识、判断、选择、认同、接纳,片面认为庄严是虚伪、做作而加以诋毁、抵制,盲目崇拜个性张扬,只追求“另类”惟我独尊,顶礼膜拜粗鄙文化使庄严教育失去了内在动力。

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中庄严教育的建议

事实说明,学校文化建设中忽视庄严教育不仅影响学校的形象,而且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目的实现。因此,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青少年学生庄严教育。

1.学校切实重视庄严教育

根据笔者对K市15所中小学的调查,目前学校文化建设中庄严教育几乎是空白状态,学校对学生很多不庄严的行为熟视无睹,学生的庄严意识也逐渐淡化而对必须保持的庄严麻木不仁。笔者电话访谈了K市十一位抓德育工作的中小学校长,没有一所学校不重视学校文化建设的,但遗憾的是没有一所学校专门对学生进行庄严教育。庄严不仅是一种形象,也是一种文明素养,是评价青少年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学生来说,庄严不应只是一种习惯和理念,更应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笔者认为,中小学应按照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的《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在对学生进行庄严教育时突出五个“融入”[7],即融入教育教学,开发庄严教育校本课程,将其设置为通识必修课;融入社会实践,形成家庭、学校、企业、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庄严教育模式;融入文化育人,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庄严教育的“基因”,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融入庄严教育,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融入制度建设,对庄严教育进行制度安排;融入研究传播,形成学校培育和践行庄严的宣传工作机制。

2.教师力行“无言之教”

普列姆昌德说:“对人来说,最最主要的工具是庄严。”柯林斯托姆说:“虽然庄严不是一种美德,却是良多美德之母。”因此,教师要重视庄严教育并力行“无言之教”。教师“以身立教,则其身亡而其教存”。“磨烂嘴皮子,不如做出好样子。”家长、教师的“无言之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最深远的。孔子的弟子这样评价孔子:“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述而》)”受他的影响,孔门弟子在相应场合都能保持庄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为了保障钱学森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组织曾安排工作人员如炊事员照顾其生活。炊事员告诉钱永刚,他父亲每次来吃饭穿得都很整齐,这是对我的尊重。于是,钱永刚学会了尊重他人,这在他以后的工作中也产生了很大影响。钱永刚说,“父母教育子女很少用说的,而是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人”。所以,当我们抱怨孩子轻浮、抱怨孩子不懂得庄严时,我们是否需要反思自己:作为孩子的家长、老师,我们自己做得怎么样?在应当保持庄严的场合,我们给孩子做出庄严的表率了吗?

3.讲究教育方法,科学进行庄严教育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怎样教育青少年学生鉴别真善美和假恶丑,是我们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苏霍姆林斯基说:“重视思维的人,必然重视自己的庄严。”教育者必须根据时代的要求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以科学的方法开展庄严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莫为浮云遮望眼”,看问题要看主流和本质[8]。对于社会阴暗面,一是要敢于承认,不要有意回避、文过饰非;二是要辩证分析,分析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现实根源和各种主客观原因,增强学生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要正确引导,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抵制错误思潮的本领,批判假恶丑,弘扬真善美。

参考文献

[1] 邬志辉,陈学军,王海英.优质学校的概念、建设过程与指标框架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2] 宾语.无知大学生猥亵抗日女英雄[EB/OL].(2009-06-13)[2015-

08-16].http://blog.qq.com.

[3] 搜狗百科.[EB/OL].(2013-05-26)[2014-11-10].http://baike.sogou.com/v67637356.htm.

[4] 张学军.尊重国旗要从点滴做起[N].中国教育报,2014-11-1(01).

[5] 温涛.变革时代下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的改变与坚守[N].中国教育报,2014-11-21(03).

[6] 邓兴军.升旗仪式上你唱国歌吗[N].北京青年报,2004-03-31(01).

[7] 宗河.突出五个“融入”重在管用实效[N].中国教育报,2014-11-04(01).

[8] 宋善文.怎样让思政课更具吸引力[N].中国教育报,2014-11-07(6).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快把我哥带走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教师赞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