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两国清明节习俗的差异

2016-04-08 02:58秦艳峰王超
幸福家庭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越越南人寒食节

秦艳峰 王超

中越两国在文化习俗方面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清明节是中越两国的传统节日,是两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也是踏青的好日子。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当代社会传承与发展传统节日习俗意义重大。中越两国在清明节的节日来源和传统习俗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很多差异。通过比较可以加深我们对中越两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理解,以进一步推动中越文化交流。

一、清明节的来源

关于清明的传说主要有两种说法:其一,寒食与清明节。寒食节在农历三月初三,寒食就是吃冷食。其二,介子推与清明节,清明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在清明节之前有寒食节,寒食节是祭祀鬼神的节日,它们原本是由于时间上比较接近,在民间将二者合而为一,于是就出现了清明有寒食、扫墓的风俗。这个节日起源于中国,后来传入越南。

二、清明节习俗

(一)时间的确定

清明是一年24个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在立春之后45天到来。清明一般在农历的三月份,最迟在农历四月初。清明,意味着气清光明,是一年之中非常美好的时光。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越南的清明节(寒食节)为农历三月初三。

(二)清明节期间的祭祀仪式

1.节日习俗

从活动方面来看,同中国一样,越南人也借清明之际祭祖、扫墓和踏青。按照习俗,扫墓时,人们一般携带酒食果品、香、纸钱、鲜花、铁锹等物品到墓地,清除坟墓上的杂草,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焚香烧纸,献上鲜花,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有很多地方还有扫墓时燃放爆竹的习俗。由于拜祭祖先的民俗活动在春节时期已经举行过,因此在这一天人们并不一定要去扫墓, 而多数情况是外出踏青,感受新一年的开始。清明节正是春暖花开之际,春回大地,天气转暖,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此时正是踏青的好时节。因此,清明踏青和祭祖一样成为节日习俗。

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唐宋时期清明节是一个大节,节日期间的习俗内容丰富。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缅怀祖先和亲人的祭拜思念之情,又有踏青游玩快乐生活的理念,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2.中越清明节祭祀方式的差异

清明节祭祖这种风俗源于寒食节,寒食节主要以祭祀为主,祭祖源于对祖先的崇拜,这种风俗被历代传承延续下来。但是,中越祖先祭拜的方式却不同。在中国清明祭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家里或者祠堂祭祀祖先;另一种是上坟扫墓。祭祖扫墓不仅仅表现在对于亲人的怀念和敬仰上,还可以拉近家庭、宗族内的血缘关系,加强团结,使得家族内部更加和谐。

祭祖是越南民间信仰文化中重要的一种形式。祭祖的固定时间为祖先忌日、节日( 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新稻节、灶君节等)及每月的朔望之日等。在越南,祭祀祖先分家祭和族祭。族祭一般在宗族的祠堂里举行,家祭则在家中举行。祭祀祖先的供品必须清洁,并需专门操办,其他人不能随便接触。祭品准备好后必须先供祖先,供完后家人方可享用。祭品可繁可简,往往根据主人家境和祭祀场合而定,常包括槟榔、酒、水果、香、清水等。当遇到突发事件需祭祀祖先而来不及准备供品时,只需一杯清水及一炷香即可。而复杂的供品则往往包括糯米饭、茶、糕点、水果等。

3.清明节中越食俗的差异

中越两国清明节的饮食不同,但这些食俗都有着共同的纪念意义。清明节从来源而论都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当代人更是寄托了人们对祖先的怀念,对烈士的敬仰,节日期间还能加深人们温馨的亲情和真挚的友情。

越南的寒食节一方面是要铭记中国古人介子推的忠义之心,另一方面又是越南人祭祀祖先的机会。不过越南人寒食节不禁烟,不吃冷食,也不需要头一天把各种食品做好。越南人寒食节会吃元宵和汤圆,越南人认为三月是元宵和汤圆的季节。越南的元宵和汤圆都是用糯米面做成的,但味道和吃法却不一样,同中国的元宵和汤圆也有所区别。越南元宵是以冰糖为馅,个儿比中国的元宵要小。元宵下到开水中几经沉浮,煮熟以后捞起来摆在小碟子里。越南的汤圆是以绿豆为馅的,绿豆煮熟,去皮,捣碎,然后作为馅包在汤圆里。汤圆在开水中煮熟后,盛进已倒好糖水的碗里,毕恭毕敬地供奉在神位和祖先牌位前,待他们尝过了自己方可食用。出于对神灵和祖先的尊敬,过去越南人三月初三之前是不吃元宵和汤圆的。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上供的食品,在没有上供前,自己不能先吃。现在,城市里过寒食节的人越来越少了,但三月份吃元宵和汤圆的习俗仍然在延续。

在中国,一般会做“子推馍”,“子推馍”又称老馍馍,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重约250—500克。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猪、羊等动物,现在面花的内容更加丰富了,有些地方还会捏一些水果或蔬菜的造型。人们会用杜梨树枝或细线将各种小面花串起来,吊在窑洞顶上或挂到窗框旁边,让孩子们慢慢享用。风干的面花,能保存到第二年的清明节。“子推馍”和面花除了自己食用,还用来馈赠亲友。母亲要给当年出嫁的女儿送,称为“送寒食”。在江南水乡,清明时节会吃“青团子”,糯米粉拌艾叶汁,制成青色团子,豆沙馅;也吃“松花糍团”,即用糯米饭舂溶,包芝麻馅,搓成团,外裹松树花粉。青团子是在糯米中加入雀麦草汁舂合而成,馅料则多为枣泥或豆沙。放入蒸笼之前,先以新芦叶垫底,蒸热后色泽翠绿可爱,又带有芦叶的清香,是很受欢迎的清明节食品。广西壮族清明节吃乌黑糯米饭。各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物产不同,决定了清明节的食俗也会有所不同。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越两国人民清明节的节日习俗有传承也有发展,一些新的节日习俗应用而生,如网络祭祀、环保祭祀、天堂信箱等,节日活动也愈加丰富,强调文明祭祀和绿色祭祀。但不论哪种形式表达的都是人们对祖先和亲人的敬重和思念之情,体现了中越人民浓厚的家庭观念。

(摘自《经济研究导刊》)

猜你喜欢
中越越南人寒食节
中越米轨铁路大桥完成“换骨手术”
中越情谊深
一声叹息:越南人未富先老
寒食节,踏春去
中越边境地区壮、岱族婚姻文化初探
4月3日寒食节
越南人爱看中国电视剧
寒食节吃冷食
越南人身材苗条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