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存在问题和解决策略

2016-04-08 10:46程锐创
中学生物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生物课堂解决策略

程锐创

摘 要 阐述了有效情境教学的开展已成为推动教师转换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有效情境是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的,并产生一定体验,使学生主动建构学习,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环境。

关键词 生物课堂 教学情境创设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是在课堂教学中,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使学生伴随学习活动而生发积极的体验和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习的效率和结果。

教师已认识到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作用,尤其是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等方面的作用。但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思想不愿割舍,在教学时,对于情境创设还有较多不周全,导致学生创新思维和生物实践等能力得不到有效发展。

1 情境创设偏离教学目标问题和解决策略

1.1 情境创设偏离教学目标

下面是一节校级展示课“基因工程”的课后汇总摘录:教师用课件展示很多图片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如袋鼠长了斑马样的黑白条纹且有着羚羊的长角……最后一张图片为古墓丽影海报中罗拉长了一张本拉登的脸,全班都沸腾了。展示一张张照片时,学生们七嘴八舌:有的说“袋鼠怎么可能长出长角呢?”“还有斑马的皮肤,假的吧……”有的说“罗拉怎么成本拉登了,整容了?”又有说“本拉登不是死了吗?”还有说“本拉登怎么死的啊?或许没死呢。”……全班激烈地争论着,不知不觉已经花了15 min。教师费了很大的劲才让学生安静下来,并告诉学生这些图片都是PS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基因工程,强调理论上通过基因工程这些例子都可以成为现实,学生一片哗然。接着教师按部就班地讲述了基因工程的原理、基因操作工具,应用则一带而过。

上述课堂中的执教者在导入时,想利用优美的音乐和新奇的图片等情境的创设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新课的状态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师创设的情境偏离了真正的教学目标,也没控制好局面,使教师也跟着学生的问题和思路偏离教学主线,而对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等只能花费较短的时间来处理。

情境创设应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起点和归宿,不仅仅是为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为教学目标服务。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眼球,若教师设计多种花哨的教学情境,学生确实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气氛十分活跃,但往往受到很多与教学信息无关的干扰,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到真正的教学目标上,教师难以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创设了多种问题讨论的情境,但往往抛出了问题收不回来,对学生的问题又不能不作回答和解释,学生顺着问题情境越走越远,最终会偏离教学目标。

情境教学中,作为教学组织者,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因此在有效的情景教学中,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师应能够轻松驾驭课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

1.2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忽视

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时,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努力钻研挖掘教材,从教学需要和教材出发,对照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情境时,始终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上述内容学习前,教师可要求学生事先收集基因工程的实例,调查转基因产品。新课导入时,由学生代表介绍基因工程的成果,迅速引起大家共鸣,教师并作相应的补充。教师适时追问:什么是基因工程?原理是什么?操作过程怎样?将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转入基因工程的学习中。在学习基因工程操作工具这个难点时,教师下发事先准备的纸条(印好碱基顺序)、剪刀,要求学生模拟基因的“剪刀”——限制酶的作用,并要求学生自己动脑如何模拟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的作用。学生分组合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师巡视学生操作,并作相应的指导。动手操作中,有学生用透明胶模拟DNA连接酶,有的人用订书钉订起来模拟DNA连接酶。操作结束后由学生代表展示作品,并作相关阐述。教师做总结并提相应的建议。

以上课堂从基因工程的应用入手,先由学生汇报基因工程应用成果,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经验,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进入基因工程具体操作的学习。还创设了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教学情境,较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避免学生盲目的探索和不着边际的漫谈讨论,轻松解决了基因工程操作工具这一难点。这样打破教材顺序,由浅入深,利用有效的教学情境,合理地组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充当主导者,引领学生感受知识的殿堂。

教师要适时引入和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观察和思考问题,亲手制作或实验,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体验。教师要能从根本上转换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知识的引导者,从知识的解惑者转变为发现问题的启迪者和解决问题的参与者。

2 情境创设偏离实际问题和解决策略

2.1 情境创设偏离实际

教师知道创设情境的重要性,但不太明确如何合理创设,只是生搬硬套书本上的问题探讨,创设讨论的问题情境,以为讨论热闹就是教学效果好,学生分组讨论就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而没有考虑到问题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学生根据情境能否得到与教学相关的联系。

下面是一节校级公开课“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的教学片段。教师复习提问:细胞的能量通货是什么?学生回答ATP。教师再问:ADP转化成ATP所需要的能量从哪里来呢?学生答: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教师补充,对于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来说是细胞呼吸,对于绿色植物来说是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细胞呼吸。请讨论以下问题:① 细胞呼吸与物质的燃烧有什么区别?② 细胞呼吸能像物质在体外燃烧那么剧烈吗?③ 在无氧条件下,细胞能够通过细胞呼吸释放能量吗?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但在讨论中,有部分学生提出:没有氧气怎么能呼吸呢?显然学生把细胞呼吸与平时所讲的呼吸,即肺的通气相互混淆。

教师通过复习提问相关知识,逐步过渡到新课的方法是可取的,但是这节内容为细胞呼吸,和初中学习的呼吸运动有所区别,以至于讲解细胞呼吸方式时出现问题。学生难以理解没有氧气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呼吸。如果在导入时讲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学生就不会在细胞呼吸到底是有氧还是无氧这个问题上进行纠结了。

教师平时要多留心,研究学生,掌握学生生物知识的“前概念”,注意收集贴近学生的的情境创设素材。如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生活经验、生物热点问题、生物科学史,生物科学与技术发展及重大的成就、生物对生活发展影响的事件、生物实验、生物与环境问题等。教师也要做个有心人,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情境素材,利用这些素材来创设有效的学习情景,在贴合学生实际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体验生物与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2 教师要重视知识的积累

教师要在课堂上有效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就要求生物老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水平。就情境教学而言,生物教师需强化本体性知识;如今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日益明显,要求教师还应掌握相关其他学科的知识,掌握部分条件性知识;并能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最佳教学方案的设计和研究以及实践性知识。教师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生活经验的累积,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进行上述内容教学中,教师拿出早晨食堂购买的馒头和从家里带来的自制葡萄酒,提问:馒头和葡萄酒在制作的时候是哪一种微生物起作用呢?学生根据经验能回答出:酵母菌。再追问:既然制作馒头和葡萄酒的都是酵母菌,有谁知道具体过程有什么主要的区别吗?有的学生叙述自己家里制作过米酒的制作过程,说到了关键点容器要密闭。看到家长做过馒头的学生也讲述了馒头的一般制作流程。也有学生提出泡菜也是密闭的,教师提醒泡菜起作用的不是酵母菌而是乳酸菌。学生又想起酸奶用乳酸菌制作的。教师总结:通过大家的讨论,知道了细胞呼吸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接着自然过渡到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去。

教师能够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入手,并结合制作过程的要点,进行细胞呼吸方式的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并运用。

3 情境创设单一化问题和解决策略

3.1 情境创设单一化问题

下面是一节区级研讨课“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听课后汇总摘录:

(1)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斯帕兰札尼有关鹰的消化作用的图片,配合屏幕上显示问题情境:① 这个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② 是什么物质使肉块消失了?③ 怎样才能证明你的推测?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问题。接着教师由化学消化引出了酶这个名词。

(2) 师生共同探讨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继续用PPT展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用图片配合问题情境讲述了酶的作用,酶比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高。

(3) 用动画模拟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过程。

(4) 用资料分析得出酶的本质。

上述课堂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较多的问题情境,虽然学生也能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一一作答,但是长期的单一的课件情境创设,引起了学生的视觉疲劳,学习效果逐渐降低。其中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作用实验,本可以进行的教师演示实验或者可以进行的学生实验,也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

教师对于情境创设误区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是情境创设形式单一化,认为情境创设无非是用课件进行教学,课课用、时时用,感觉不用就不会上课。课件情境从某种角度讲确实有其特有的优势,但在长时间单一课件情境的刺激下,学生上课的兴趣会大打折扣,学生本应主动参与的观察、分组讨论、资料分析、动手实验等主体性活动却被搁置在一边,导致课堂气氛难以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实际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等就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和学科素养也得不到足够培养。

3.2 情境教学模式要有针对性

教师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学生接受的能力水平以及课的类型(新授课、复习课或实验课),情境创设可以作相应的调整,使其更具针对性。按照不同的教学侧重点,情境创设没有一定的固定模式,做到以人为本,灵活应用,实现情境教学的有效性。

上述课堂可在实验室,教师首先用动画展示斯帕兰札尼研究鹰的消化作用,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动画演示上。然后提问题:

① 这个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

② 是什么物质使肉块消失了?

③ 怎样才能证明你的推测?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问题。

特别强调第三个问题,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思维,引导学生回答:收集胃里的这些物质,在体外是否也能将肉块分解。教师适时引出酶。

接着教师展示新鲜的肝脏研磨液,明确内含丰富的过氧化氢酶,并介绍其他试剂和用具。要求学生按照书本的方法步骤完成实验,并在实验的过程中思考书本的讨论题,从而得出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然后展示动画,模拟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过程。最后布置自学资料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由学生给酶下定义,教师给予修正。

教师能有针对性地对相应内容创设出合理的情境,导入时用的鹰消化作用的动画,形象生动地还原了斯帕兰札尼的研究过程,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对于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这个实验,教师能够创设实验情境,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以及观察分析的思维能力。

如果情境创设只注重数量不求质量,情境创设深度不够,时时情境创设,情境创设没有围绕知识目标,只是达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学生似走马观花,也没有给学生留下进一步深入探究和思考的余地。情境创设的成功不是在于情境创设的数量,也不在于有多花哨等,而是在于对学生学习内容的辅助效果上。

猜你喜欢
生物课堂解决策略
双语教学中如何进行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引入
利用生活资源,激活生物课堂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