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人民教育家;成长;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2-0030-02
回眸自己“十二五”的足迹,几多欢喜,几多欣慰。我为自己是江苏教育人而欢喜,为自己在“十二五”取得的进步而欣慰。
2009年底,江苏省教育厅启动了“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入选者的条件必须是特级教师,并且已形成自己鲜明的教育主张,在全省及全国教育界已有一定的影响。经过层层推荐选拔,我作为全省小学校长的代表,入选首批50名培养对象行列,并担任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组的组长。
还清晰记得培养工程开幕式的情景。在美丽的紫金山下,江苏教育精英荟萃,首批50位培养对象来了,教育厅为我们聘请的导师朱小蔓、袁振国、顾泠沅、杨九俊等几十位专家来了,各大市的分管市长、教育局局长来了,江苏省政府曹卫星副省长也来了。沈健厅长做了主旨讲话,阐述了开展教育家培养工程的意义。我有幸作为50位培养对象代表做了《志存高远》的发言,赢得李吉林、朱小蔓导师的赞誉。
培养工程正式启动后,我们小学校(园)长组在导师杨九俊、金生鈜、袁浩、吴永军的引领下,对每位培养对象五年培养目标做了深入细致的梳理。经过导师的指导,我确定了五年努力目标:
1.梳理并提炼“情智教育”的办学思想,并从学理和实践两方面对“情智教育”做体系化的总结概括。
2.在语文教学上,逐步建构“12岁以前语文”的课程体系,探索“12岁以前语文”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建立全国“12岁以前语文”教育联盟,每年开展“12岁以前语文”高层论坛。
3.每年赴苏北、西北支教讲学1-2次,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带10位徒弟,使他们的教学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升。成立“孙双金名师工作室”,为玄武区和南京市培养更多的名师作贡献。
4.每年发表10篇以上教育教学文章,培养期满出版专著《情智教育:我的教育主张》。
在培养目标的引领激励下,五年中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培养活动,至今有些场景仍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2011年春天,3月的淮安花红柳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小组8位校(园)长,在导师杨九俊先生带领下,来到淮安开展“送教总理故乡”的活动。我为全淮安骨干教师执教《幸福人的衬衣》一课,并和全体培养对象做了一场名为“如何营造幸福校园”的主题沙龙。所有学员有的上课,有的做讲座。杨九俊先生带头做了“幸福学校的样子”专题报告,得到听讲老师的高度赞誉。除了上课,报告外,我们还深入乡村小学,听校长的汇报,听老师的家常课,和骨干教师面对面交谈,对学校发展做会诊式的研讨,为所在学校规划未来的发展蓝图。
2012年的秋天,我们北京东路小学校园里来了一批中国西部青海西宁的客人。他们由区教育局长带队,带来了他们区最有发展潜力的6位青年骨干教师,拜我为师,跟岗培训,周期为三年。青海的老师刚刚执教朱自清的《匆匆》,接下来我也同上《匆匆》一课,师徒同上一堂课,在同课异构中,从文本解读到语言品味,从教学设计到学情分析,逐项研讨。彭娟老师作为6位徒弟代表,经过3年培养,语文教学素养得到明显提升,多次在所在区市为教师上观摩课,做语文教学专题讲座。2014年她在区里校长竞聘上岗中脱颖而上,担起了一所学校校长的重担。
正如孔子所说“逝者如斯夫”,五年的培养期限很快结束了。在培养对象期终考核表中,我盘点了自己五年的进步和成长。虽然五年辛苦,虽然五年忙碌,但天道酬勤,满满的收获给了心灵莫大的安慰:
其一,五年中出版了《情智教育十日谈》《听孙双金老师讲语文》《追梦:我的教育情思》和《情智教育:我的教育主张》四本专著。
其二,举办“情智教育办学思想与实践”研讨会,应邀赴全国各地送教讲学近100场,在省级刊物发表80多篇文章。
其三,“情智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教学成果获江苏省首届教学成果特等奖,全国首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其四,编著《12岁以前的语文》教材1—6册,成立全国“12岁以前的语文”联盟,举办两届全国高层论坛,全国有100多所学校加盟研究。
其五,2011年被《中国教育报》评为“推动读书十大人物”;被江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授予“江苏省第三期‘333工程”突出贡献奖;2012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小学界的正高级教师;2013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2015年被省教育厅聘为第三批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导师。
孔子曰:“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我是一名校长,我接受五年培训,得到了成长,得到了发展,固然可喜可贺,但校长的首要使命是发展教师,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我始终认为,在校长眼中,教师永远是第一位的。“大学之谓,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这句话不仅针对大学,对一切学校都是普适的,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用什么方式继续推动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呢?我曾用阅读引领教师走上读书教书的康庄大道;我曾用“磨文”的方式让教师参加《江苏教育》“教海探航”征文比赛,连续五年获江苏省优秀团队的称号;我曾在教师中开展大练教学基本功比赛,让几十位教师在区、市、省级基本功比赛捧回一等奖奖杯的好成绩;我曾和广大教师沉入课堂,研讨课堂教学的艺术,让众多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享受工作的喜悦和生命的幸福……当北京东路小学教师团队已发展到高位时,要突破高位瓶颈,需要用新的更有智慧、更有文化、更有挑战的方式去引领。用什么呢?课程?对,课程!用建设学校课程和教师课程去引领,去研究,去鼓舞。
自从2009年我在《人民教育》发表《12岁以前的语文——重构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一文引起小语界的广泛好评后,2010年暑假,我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分成“国学篇”、“诗歌篇”、“儿童文学篇”三个编写小组,邀请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关专家共同编写。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成了教材编写者,这是多么大的荣耀,这是多么重的责任!老师们为了编选出一部精品教材,广泛地收集资料,优中选优,好中选好,不辞辛劳。朱志林老师负责古代诗歌选编,为了这套教材,他以校为家,吃住全在学校,晚上挑灯夜战。一个暑假,他整整掉了10斤肉。同事们心疼他,他却乐呵呵地说:“我虽然身体消瘦了,但教材的文化底蕴却丰厚了。这个肉掉得值!”同事感慨:“编写教材是系统的学习,是专长的研究,是思想的升华。”一套教材,提升一支团队,这是我切身的体会。
学校教材编写好了,如何使用国家教材和学校教材,又成了摆在我们教师面前新的挑战。在研制出教材使用指导意见的基础上,我大胆地提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设想,让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同时适时地提出开发“教师课程”的主张。
所谓教师课程,就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文化兴趣和特长爱好,研制开发的富有个人文化色彩的独特课程。这一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补充和拓展。教师们有的为了学生核心素养而开发,例如支名瑗老师从一年级开始,研制了自己的中国成语课程,小古文课程和《诗经》课程,她教的学生每天阅读量不少于5000字,两年下来,平均阅读量在500万字以上,最多的达1500万字,创造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奇迹。有的为了学生的兴趣而开发,例如朱萍老师研发了“绘本作文”课程,她设计了“绘本作文与儿童习作观察能力”,“绘本作文与儿童习作思维能力”,“绘本作文与儿童习作创造能力”等单元,推出了一系列代表性课例,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有的老师围绕文化热点开发自己的课程等等。
学校课程和教师课程的开发,把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平台。近五年学校多个教研组获市级优秀教研组的称号,陈静、唐文国、唐隽菁、朱萍、张齐华等多位教师被评上江苏省特级教师。林丽、查育辉、王淼、陆毅天、唐晓欣、蔡菁、吴京钧、李静、吕琳、钱维娜、吴贤、崔兴君、吴静、朱志林等几十位教师在全国、省级教学大赛、基本功大赛中摘金夺银。■
(作者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