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润英 王小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广州510105)
王小云教授望诊妇科痛证经验总结
叶润英王小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广州510105)
王小云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国家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及学位指导老师。王教授从医30多年,精读中医经典,治疗妇科疑难杂病所致痛症无数,疗效显著,王教授擅长望诊辨证,其望诊常关注患者面部色泽的鲜艳与暗滞,面部暗斑、痘印及赘生物,以及肌肤的粗糙程度,以此来协助分辨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王小云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国家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及学位指导老师。王教授临证擅长望诊[1],王小云教授常引用《灵枢·本脏篇》云:“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王教授治疗妇科痛证疗效显著,笔者成为王教授国家第五批的师承弟子,通过三年的临床跟师学习,收益匪浅,现将王小云教授临床辨治妇科痛证的望诊经验介绍如下。
妇科痛证包括女性盆腔的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其中发生疼痛的疾病有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妇科腹部手术术后肠胀气及肠梗阻的疼痛等。王教授认为痛证分为虚实,虚证的核心病机是不荣则痛,实证的核心病机是不通则痛[2-3],而疼痛的时间、性质、程度对“辨虚实”非常重要。王教授常引用古代名医的经文:“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多痛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景岳全书》), “经事来而腹痛,不来腹亦痛,皆血不调故也”( 《证治要诀·妇人门》),由此可见,痛在经前属实,痛在经后属虚,喜按喜温为虚寒,拒按者为实证,绞痛或疼痛剧烈为实,隐痛为虚。虽说痛证的病机不外乎虚实两证,但是虚实之间的辨证却又藏着很多的学问,所以临床上痛证的辨治的确让医生头痛,而王教授治疗痛证则能得心应手,她的辨治特色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望诊方面,王教授经过30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她发现妇科痛证不同证型的患者望诊又各有其特点。王教授的望诊法包括了望身形、望神态以了解患者体质的盛衰;望面部的浮沉、润泽、清浊,浮沉、散搏[4],可知病处之新旧、内外和浅深,并可知治疗之成败。
1虚性痛证的面部望诊特点
王教授认为虚性痛证多见于气血亏虚或肾虚血瘀之子宫肌瘤,原发性痛经,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术后肠梗阻等患者,在望诊方面,此证患者形体或胖或瘦,但动作反应较慢,双眼显出疲倦之态,面色多萎黄或淡黄,或苍白或淡黑(灰),面部无暗斑,面色均匀,舌质淡,苔薄白或少,此证的治疗应补虚为法,面色萎黄的考虑脾虚,苍白的考虑血虚,淡黑(灰)的考虑肾虚,可分别给予益气、补血、补肾滋肾等治疗,可选四君子汤、四物汤、肾气丸等加减应用。如患者孔某某,因子宫内膜癌行根治手术,术后腹胀腹痛,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肠梗阻,当时常规用承气汤类通腑无效,经王教授会诊,见病人疲倦卷缩,面色青白无斑,光泽欠缺,四肢不温,舌质淡,苔白厚,脉弦细。王教授认为其寒凝气虚而致腑气不通,给予温通健脾益气治疗,患者用药后当天大便通畅,腹胀痛缓解,肠梗阻痊愈出院。
2实性痛证的面部望诊特点
王教授认为实性痛证多见于气滞血瘀、湿热瘀结之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疾病、术后肠梗阻、肠粘连等疾病,此类病人望诊可见:双目有神,动作反映灵敏,面色潮红或暗滞,舌质暗,舌上可有瘀点或瘀斑,苔厚或薄白。下面分述之。
2.1面部五色鲜艳患者面部色红、色青、或色黄,但颜色鲜艳,光泽度高,甚至油光满面,王教授认为此面部特点多见于急性痛症,提示体内实邪较重,或湿邪、或热邪、或寒邪,治疗时注意清热解毒,或理气利湿,或温经驱寒。如患者冯某某,子宫肌瘤合并盆腔感染,下腹疼痛难忍,面部色青偏暗,颧上青红色艳,舌质偏红,苔黄,脉弦数。诊为肝郁化热,经辨证治疗服中药1剂患者腹痛大减,继服余药6剂腹痛缓解,面部亦渐复常色。
2.2面色暗滞患者面色晦暗,缺乏光泽,遮盖原来面部常色,此面部特点多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或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患者。王教授认为有此面部特点的患者阴邪较重,这种阴邪包括血瘀、或湿瘀互结。面色暗浊,浮、散者病程尚短、病情尚轻,善治;若面色暗浊,沉、搏者病程尚长、病情较重,难治。青主肝、主寒;黄主脾、主湿;黑主肾、主瘀。治疗时需注意疏肝理气,或健脾利湿,或调肾祛瘀,并注意让邪有出路,可以通过排气、二便、吐法、汗法以袪邪。如患者林某某,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异常子宫出血伴下腹疼痛,身形稍胖,面色暗黄,舌质暗,瘀斑,苔薄黄,脉滑细。王教授辨证为水湿困脾夹瘀,给予运脾化湿,理气化瘀治疗,经王教授半年中药治疗,月经恢复正常,下腹疼痛亦缓解,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子宫内膜增殖改变,而且面部已无暗黄之色,在上、中庭已是红黄隐隐满有光泽之色,下庭仍剩暗淡之色,王教授认为下阶段的治疗重点应是调理下焦肾与胞宫以防疾病复发。
2.3面部暗斑患者面部有点状或片状的暗斑,色浅或色深,王教授认为此面部特点多见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卵巢巧克力囊肿、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患者。体内不同部位的气滞血瘀及病变,就会在面部相对部位以斑块表现出来[5-6]。王教授认为如面部色斑比较分散,多与气滞有关,治疗时应疏肝行气;面部色斑浓密,聚集或片状存在,多与血行不畅有关,治疗时需加强活血化瘀。如患者吴某某,子宫腺肌症,面部两侧片状暗斑,面色青暗厚浊,舌暗,苔薄白,脉涩。王教授认为病在厥阴肝经,给予疏肝行气,活血化瘀为法治疗,经王教授中药治疗数月,患者痛经消失,面部暗斑明显减退,面色红润细腻,妇科B超复查结果:子宫腺肌症改善,病人非常感激。
2.4面部痘印患者面部见青春痘,王教授认为此面部特点多见于年青的痛经、或生殖器官炎症的患者,如面部见到较多新发的红色痘印,色鲜红,有脓点,多与热毒有关;如痘印色暗红无光泽,久久不能消退的,多属瘀血,治疗时需注意理气活血化瘀。
2.5面部扁平疣患者面部可见皮色不变的扁平状的疣状物,可散发或聚集生长,长年累月不消,影响美观。王教授认为此面部特点多见于血瘀内蕴或湿瘀互结所致的顽固性宫颈炎症,反复性高危型HPV感染的患者。如患者谢某某,宫颈炎症,HPV感染反复1年,经治未愈,患者情绪忧郁,面部许多的扁平疣,分布于双眼袋、面颊部、额部,舌暗、苔黄厚、脉弦滑涩。王教授辨证为肝郁,湿瘀蕴结,故治疗给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经过数月的中药调理,面部扁平疣消退大半。
2.6肌肤甲错肌肤甲错也是王教授望诊时常常关注的内容,王教授指出肌肤甲错常有三种表现,一种为皮肤粗糙,干裂不平滑,另一种为皮肤疙瘩碍手,还有一种为皮下血管呈花纹状起伏不平,此三种表现均提示为瘀血内蕴。皮肤粗糙,干裂不平滑者多为阴虚夹瘀;皮肤疙瘩碍手多为湿热瘀结;皮肤花纹状,起伏不平者多为气滞血瘀,治疗需分型证治。如患者彭某某,因全子宫切除术后7d出现大便前肠绞痛,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天未见好转,王教授观其面色,认为其主要特征为鼻头肌肤甲错而色红,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综合诸证考虑为胃肠湿瘀化热,予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治疗,患者服药3剂症状明显减轻,服药7剂痊愈。
面部望诊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如“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望诊在妇科的诊疗过程中确实占有很重要的地位[7],故熟练地掌握望诊在临床辨证上是十分重要的,王教授临证十分注重望诊内容,并以此指导辨证,凡是经王教授诊治的妇科痛证病人,在她们治疗疾病出现好转或痊愈的过程中首先是面色转变为其特点,既由原来的面色晦暗、或面斑、或面青、或面潮红、或面黄、或面色 白光白等经过王教授的治疗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使面部病色渐退而转为红润,王教授调节经络气血的诊治方法倍受女性病人的欢迎。王教授常说中医治病强调整体辨证治疗,疾病的产生与体内气血冲任失调有关,而面部肌肤是赖气血充养为基础的,当疾病缠身时,面部可显露各种病容病色;经过治疗经络畅通,气血和调,正气渐复,面部气色自然好转正常。
[1]张春玲.王小云教授妇科临床辨治经验辑要[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2):33-34.
[2]王小云,许英.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特色与临证体会[J].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8):1454-1456.
[3]成芳平,邓霭静 .王小云教授妇科痛证学术思想撷要[J].四川中医,2011,29(1):5-7.
[4] 张红梅,陈雪功 .汪宏“相气十法”对中医五色望诊的贡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2):81-84.
[5] 聂新宏.关于面部色斑与气血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0):237-238.
[6] 曲玉君,赵泉霖.理气活血法论治面部色斑[J]. 黑龙江中医药,2015,44(2):16-17.
[7]尹香花,尤昭玲.望诊在中医妇科临证中的运用体会[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9(3):6-7.
(收稿2016-04-15;修回2016-05-09)
痛证/中医药疗法中医师 @王小云
R271.1
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1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