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及驱动对策探析

2016-04-08 01:54陈淑娇
高教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大学生

陈淑娇

(宁波工程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招生与就业·

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及驱动对策探析

陈淑娇

(宁波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如何激发大学生积极主动创业,成为一项日益重要的研究课题。以大学生创业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样调查,从个人背景、创业意愿、个性特征、学习经历、外界影响等因素着手分析,归纳提炼出包含三大方面十二个维度的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因素模式,并从大学生个体、高校和外部环境三个层面提出驱动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因素;驱动对策

一、引言

2014年9月,李克强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致辞中倡导“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当前国家对“两创”问题日益关注,“两创”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创业队伍中不容忽视的新生力量和未来主力军。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实际创业率与创业成功率不容乐观。如何有效驱动大学生的创业行为,从而提高大学生实际创业率与创业成功率,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以大学生创业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抽样调查,分析提炼出影响大学生创业行为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驱动对策。

二、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定义

关于创业行为的定义,学术界没有统一的界定。例如Cater等学者认为,从本质上来讲,创业行为就是成立一家新的企业[1]。学者Sternberg和Wennekers则认为:从传统意义上来讲,创业行为是“一种自主承担收益与风险的、拥有并运营一家企业的行为”;从行为意义上讲,创业行为是“寻找并把握经济系统中的机会”[2]。本文参照的就是这一行为意义上的定义,即创业行为不一定要成为一家新创企业的所有人,而是包括参与创建企业的全部过程。关于大学生创业者,本文是指在校大学生(含研究生)和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含研究生)。因此,本文中大学生创业行为可定义为:在校和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含研究生)参与创建企业的行为。

(二)问卷设计与样本调查情况

创业者是创业行为的核心因素,创业行为势必受到个人、社会和环境等的综合影响[3]。据此,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试者的个人背景以及创业意愿、个性特征、所受教育、周边环境、宏观环境等对其创业行为的具体影响。

调查对象是在校和毕业5年内并正在开展创业行为的大学生(含研究生),因此课题组有针对性地向浙江省宁波市3所高校的创业孵化基地和3个县市区的大学生创业园的入驻创业者发放问卷共240份,收回240份。根据前文对创业行为的定义,不管成功与否,凡是参与过创建新企业过程的个人均可被视为创业者。因此,凡是个人信息栏里显示学历和毕业年限符合要求,且回答有参与一个及以上创业项目的被试者均视为有创业行为的大学生。根据学历、毕业年限和有无创业行为的标准,筛选出有效问卷232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6.7%。

(三)调查结果分析

1.个人背景

性别和家庭收入水平的差异性较为显著。有创业行为的男生比例(86.2%)远远高于女生比例(13.8%),说明女大学生创业率低,在创业道路上可能比男生面临更多的困扰与压力,也可能是受传统女性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家庭收入水平出现“两头高、中间平”的现象,家庭经济欠佳(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被试者占39.7%,家庭较为富裕(年收入20万以上)的比例为41.4%,介于两者之间中等收入水平的被试者比例仅为20%左右。这可能是因为家庭条件富裕的大学生在创业资金上更有优势,而家庭经济欠佳的学生更具有通过创业改变家庭经济面貌的强大动力。而在家长学历这一选项上,父母两者学历都在本科及以上的被试者并没有感觉比其他被试者获得更多来自家庭的精神支持,这可能与中国“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息息相关,知识分子家庭更希望子女能够从事一份安定的“铁饭碗”工作。其余个人背景方面的因素均没有显示与创业行为之间的显著相关性。

2.创业意愿

我们的调查发现,有创业行为的大学生百分百有创业意愿。但另一方面,曾有学者调查了五个高校的学生,结果发现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比例比较高,最高达74%,但是毕业后真正创业的学生比例基本徘徊在1%-2%之间[4]。由此可得出结论:创业意愿虽是创业行为的必要条件,能够激发并驱动创业行为的产生,但并不必然导致创业行为的发生。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之间的认知失调表明:在大学生萌发创业意愿后,还需要多项因素的驱动使之坚定信念,并最终付诸行动。因此,与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愿相比,研究如何促使创业意愿落地、真正转化为创业行动,显得更为迫切和有意义。

3.个性特征

让被试者以创业过程中的亲身感受和体验为基础,按重要性对各类特征进行排序,通过秩平均的大小来区别其重要度,排序依次为责任感、创新性、亲和力、冒险性、成熟度、实践力和其他特征,具体结果见表1。排序前三项的特征,其实分别对应敬业精神、创新创业思维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年轻有冲劲,但是90年代前后出生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更崇尚自我与自由,因而在创业过程中,除了坚持创新性思维外,非常需要一份责任感去坚定创业目标,需要一种亲和力去构建和谐高效的创业团队。

表1 与创业行为相关的个性特征重要度的排序

4. 学习经历

从学生的学习经历来看,创业行为体现如下特征:一是拥有不同学科与专业背景(包括跨专业升学、双学士、第二学位、辅修专业、其他专业选修课)的被试者选择创业比例较高,占74.1%,说明学科专业的融合能够促进创业行为,或者说通过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驱动创业行为。二是高校的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的影响不大,只有23.2%的被试者在校期间接受过创业教育(包括讲座形式),其中只有38.9%的被试者认为对自己有所帮助,仅有18.5%的被试者认为很有帮助。可见,高校的创业教育既没有普及,受益面较小,又没有发挥出应有效果。三是有海外学习经历(包括留学、访学、短期的实习实训和培训学习)的被试者比例也较高,占了15%,表明国外一些好的大学可能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能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

5. 外界影响

一是创业行为体现出集聚性,24.1%的被试者家庭成员中有人从事过创业行为,67.2%的被试者身边有邻居、要好的同学或朋友参与创业,这表明身边有熟悉的人进行创业活动时会对个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向性驱动个体的创业行为。二是校园文化氛围的驱动性,86.2%的学生认为校园创业文化氛围的影响很重要。三是社会因素的影响性,调查结果显示,按秩平均大小排序的前三位社会因素分别是经济形势、政策扶持和风险投资,具体见表2。大学生创业行为既受经济形势的客观影响,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同时又深受政府政策扶持、风险投资机制等主观创设的环境影响。

表2 与创业行为相关的社会因素重要度的排序

(四)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因素模式的讨论

综上分析得出,如下图所示,影响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因素可以分成三大方面、十二个维度。第一方面为个人因素,包括性别、家庭收入水平、创业意愿、个性特征等四个维度;第二方面为高校因素,分为学科专业、创业教育、创业文化、海外学习经历等四个维度;第三方面为环境因素,包括集聚效应、地区因素、政府扶持、社会支持等四个维度。

图 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因素模式

三、大学生创业行为的驱动对策

为激发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驱动大学生创业行为,根据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因素模式,提出以下三个层面的对策。

(一)个体层面:提素质强能力抓行动

鉴于大学生创业存在“意愿超前、行为滞后”的现象,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看,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当积极参与各类创业教育与实践活动,并注重个性特征的培养,尤其是提高社会责任感、创新思维和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等个人自身素质,切实增强创业能力,才有实力将创业意愿转化为创业行动。

(二) 高校层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高校要真正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中心工作的头等大事,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绝不搞“擦边球”式和形式主义的创业教育。加强创业文化建设和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融合专业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与实践活动,并着力提升创业教育与实践的质量和实效[5]。充分利用校友等社会资源,创造条件让学生了解身边创业榜样的成功经历与经验。同时,高校还应大力培养学生的交叉学科思维,鼓励学生跨专业选修课程,开设更多的辅修专业和双学位专业,并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加强师生与国外高校的双向交流,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和选择空间。

(三)环境层面:提升认可度和支持度

大学生创业者非常需要得到家人的认可与支持,家庭教育一定要转变传统观念,父母应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和支持子女的创业行为。政府要充分发挥企业的集聚效应,建设扶持政策和配套设施更为完善的大创园,积极搭建信用及融资平台,为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项目孵化、引资融资等一站式服务。同时在推进“两创”进程中,始终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不盲目干预市场行为,不简单地以政策扶持、资金优惠等引导大学生盲目投资简单化的经营项目,而是要促进自由竞争,引导大学生创办有发展前景和社会价值的企业。整个社会要营造崇尚创业精神、支持创业行为、宽容创业失败的文化氛围,并特别给予女大学生创业者更多的关注。

四、结语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推进大学生创业能够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但是,大学生创业客观上存在社会经验欠缺、创业资金薄弱等现实问题,一味“炒”大学生创业热,而忽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与基本素质的培养,可能恰恰起到适得其反的结果。因此,社会、政府、高校应该协同起来,有的放矢,从根本上扭转一代人的就业创业观,驱动创业行为,最终培养出一批充满活力、富有竞争力的大学生新创企业。

(责任编辑:黄孙庆)

参考文献:

[1]CARTER N F,GARTNER W B,REYNOLDS P D. Exploring Start-up Event Sequence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4 (18):91-104.

[2]STERNBERG R,WENNEKERS S. Determinants and Effects of New Business Creation Using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Data[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5,24(3):193-203.

[3]赵恒平,文亮. 大学生创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模型[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 (15):185-188.

[4]孙志明. 当代大学生创业“意强行弱”的因素探析[J]. 管理工程师,2011 (1):12-14.

[5]陈淑娇. 青年群体创业文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理论与改革,2013(5):100-102.

A Research on Influence Factors and Drive Strategi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s

CHEN Shu-jiao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ingbo 315211,China )

Abstract:Under the situation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the research subject how to inspire university students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start a business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aking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 as research objects,through sample survey the paper analyses influence factor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s in aspects of personal background,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personality traits,study experience and outside influence,and induces a pattern of the factors including three aspects and twelve dimensions. Meanwhile,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drive univers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s in three aspects of university students,universities and outside environment.

Key Words:university students;entrepreneurial behavior;influence factor;drive strategy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宁波市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因素及驱动对策的研究”(Y201533527)。

收稿日期:2015-11-12修稿日期:2015-11-29

作者简介:陈淑娇(1982—),女,浙江宁波人,党委/院长办公室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16)1-0124-03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