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素梅(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江苏南京 211100)
基于学生接受角度的重难点处理——谈“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
谈素梅
(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江苏南京211100)
摘要:作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就如何从学生更好地接受角度,对“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教学中重难点处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学生接受角度;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教学重难点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一直是教师讨论的热点。本文从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角度,谈谈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中的几个教学重难点处理。
本节课是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可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要不要讲、放在什么位置讲、怎么讲是教师们一直在讨论的问题。关于固体的溶解平衡在化学平衡的学习时课本中提到过,在此处并没有讲。从知识的延续性及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来看,可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是有必要在课的开始讲的。从可溶到难溶是很自然地过渡。也是从学生熟悉的探讨未知。在概念的教学中,能从学生已知的入手,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概念。可溶电解质中学生熟悉的物质是NaCl,也有不少老师从一个有关NaCl饱和溶液的实验引入,即在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浓盐酸,观察到有白色固体析出。这是一个现象明显,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NaCl饱和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的实验。有的老师是课堂一开始就演示这个实验,但此时学生还没来得及充分回顾、思考NaCl固体溶解的过程。那如何用好这个实验呢?从学习概念的三重表征:宏观、微观、符号来考虑,我们可以这样来处理这部分内容:首先让学生回顾固体的溶解过程,并用文字表达,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表述给出固体溶解的微观示意图。接着让学生以NaCl固体的溶解为例,用化学符号表示出刚刚描述的过程,经过微观、符号表达后,再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实验验证在NaCl的饱和溶液中确实存在这样的一个平衡。课堂实践证明,经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能更清晰地建立起可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概念。然后过渡到难溶电解质是否存在溶解平衡的思考。此内容处理流程见下图1:
图1 内容处理流程
由可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可以直接过渡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但其实对学生来说,这里是有一个困惑的,就是“难溶电解质”的概念。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知道的是“沉淀”这一概念,而且很多学生头脑中往往是将沉淀与不溶于水等同起来的。即沉淀就是不溶于水的物质。只有让学生重新建立起这样的概念“沉淀不是完全不溶于水,只是溶解度小,是难溶于水”,才能顺理成章地进入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讨论。
沉淀在水中是溶解的,教材通过给出数据和文字描述去处理,应该是能很好地让学生理解了。我们教学中就不妨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首先呈现教材中的表格(见图2),再将教材中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的数轴(见图3)。
●资料
表3-4 几种电解质的溶解度(20℃)
图3 物质溶解情况的划分标准数轴表示图
至此,学生已经能接受沉淀是难溶电解质,再进一步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证明。这样既巩固刚刚建立起的概念又为下阶段的溶解平衡的讨论提供实验素材。
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最好手段之一。选择怎样的实验,能帮助学生去“看见”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过程及溶解平衡的移动过程呢?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的手段,不是目的,因此所选用的实验不是越多越好,实验设计的条理性、层次性要随着学生思维的推进去设计。
1.让学生“看见”一种难溶性物质AgSCN。
为什么选用AgSCN而不选用AgCl、PbI、Mg(OH)2、CaCO3等物质,因为检验SCN-时用Fe3+,出现红色,现象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且现象灵敏。在后续讨论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时还可以继续借助红色这一明显的实验现象。
实验一:设计实验验证AgSCN难溶于水(给出资料:AgSCN是一种白色沉淀)
表1 验证AgSCN难溶于水实验
2.让学生“看见”难溶性物质AgSCN在水中存在少量溶解。
实验二:设计实验探究AgSCN在水中存在部分溶解。
表2 验证AgSCN在水中存在部分溶解实验
AgNO3与KSCN按照所给的量是恰好完全反应,现在出现红色,说明AgSCN在水中有溶解的,红色并不深,是浅红色,说明是少量溶解。
3.让学生“看见”难溶电解质AgSCN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
实验三:设计实验验证AgSCN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给出资料:已知AgI是一种比AgSCN更难溶的沉淀)
表3 验证AgSCN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实验
红色加深,说明溶液中SCN-的浓度增大,即加入I-促进了AgSCN的溶解,说明原来AgSCN的溶解是一个可逆过程。学生能建立起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概念,同时这个实验也为下节课沉淀的转化做了铺垫。
类比化学平衡移动知识,继续设计实验,“看见”难溶电解质AgSCN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
表4 探究AgSCN溶解平衡移动实验
上述的实验设计实际上就探讨了外界因素对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影响。
建立了概念后,需要在应用中巩固。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知识在生活中还是有着广泛的应用的,可以将概念的巩固与生活问题的解决紧密联系。教学可以这样处理:课的引入,呈现两张图片(见图4),然后提出问题:石灰石岩层在经历了数万年的岁月侵蚀之后,会形成各种奇形异状的溶洞。你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吗?医院中进行钡餐透视时,用BaSO4做内服造影剂,你知道为什么不用BaCO3做内服造影剂吗?课的结尾:再次呈现这两张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中原理。并补充对比实验:在BaSO4沉淀和BaCO3沉淀中分别加稀盐酸。观察现象。
图4 溶洞的图片和与钡餐有关的图片
学以致用既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价值,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就
感,最后的对比实验也为下课时沉淀的溶解铺垫。
一节课中重难点怎样处理永远没有最好的,需要我们根据学生自身储备的知识和自身体验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因此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概念的教学以前是教师们讨论的热点,也应该一直是我们教师不断去反思、不断去用心设计的热点。
参考文献
[1]李发顺.探究AgSCN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设计[J].化学教学,2013,(2):43-44
[2]胡久华,郇乐.沉淀溶解平衡教学中驱动性问题链的设计与实践[J].化学教育,2012,(9):55-59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3.023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3-0062-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