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凤侠 蒋冬英
(1.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2.中南大学体育部,湖南 长沙 410012)
近20年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文献的综述分析
纵凤侠1蒋冬英2
(1.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2.中南大学体育部,湖南 长沙410012)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近20年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归纳、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文献总体呈现逐年递增的上升态势,但关注多是停留在表面,深入、权威、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高质量研究相对较少;研究主题呈现多元化,但内容不均衡;科研文献的作者基数较大,核心作者的人数较少。
关键词:大学生;体质健康;科研文献
“文献是科学知识的载体,是科研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1]。通过对某一研究领域科研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某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研究热点、难点与不足等。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持续下降的现象已引起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己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作为青少年主要群体之一的大学生这一群体,他们承担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体质健康问题理应备受关注。为此,本文通过对1995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近20年大学生体质健康相关文献的搜集、统计与整理,归纳出近二十年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进展,供同行学者们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1995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期间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文献资料法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通过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大学生体质健康”为篇名进行检索,共搜集到从1995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期间有关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科研文献(主要包括期刊1372篇和优秀硕士/博士论文136篇)1508篇,本文对此研究文献进行讨论与分析。
1.2.2数理统计法
本文用Excel软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数据处理、统计与分析。
1.2.3逻辑分析法
在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和统计后,运用归纳、推理等方法,对我国大学生体质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逻辑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近20年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文献的总体情况分析
图1 近20年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相关文献总体情况分布图
对1995年~2014年期间历年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文献数量及体育类核心期刊数量分布的分析,可以较为直观的看出专家学者们对大学生这一群体体质的关注和研究程度。具体情况见图1: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近20年来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文献总体呈现递增的变化趋势。2006年之前虽然每年都有一定的增加,但是增长速度过缓,2006年后增长迅速,2006年至2007年,文献数量由68篇增加到92篇,增长率为35.94%,2009年和2012年再次增长迅速分别增加到141篇和166篇,2012年达到了近20年的一个峰值,与2006年相比增加了144.11%,2013年文献总数出现减缓的势头,关注度有了一定的下降。
从体育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来看,近20年体育类核心期刊发表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文献的相关论文共168篇,占总期刊文献(1372篇)的12.24%,单纯从每一年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献数量上看2006年、2007年达到最大值16篇,而相对百分比则较低,分别为23.53%和17.39%。
总体而言,2004年~2009年是大学生体质健康文献研究的黄金期。在此期间,无论是大学生体质健康文献科研论文总数,还是体育类核心期刊论文数均呈现递增的变化,2009年以后,大学生体质健康文献科研论文总数略有下降后又继续强势递增,但是论文的质量却不尽人意,体育类核心期刊论文数量呈现出下降的变化趋势。总之,这些科研文献无论从大到国家政策层面还是小到大学生自身对体育锻炼的意识层面均为我国大学生体质的健康促进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2.2近20年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文献的主题分析
“通过对载文选题分布的数量统计,可以反映本领域研究中各主题的进展情况,了解与掌握学科研究和构成特点及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认识现存的优势和弱点,明确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2]。本文仔细研读了1372篇(期刊)科研文献的摘要和部分相关文献的内容,并将研究主题进行了分类整理,具体见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近20年来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文献的相关研究呈现一个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研究。截止到2014年年底,在查阅的1372篇(期刊)文献中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较多,有924篇,占论文总数的67.35%,并且在这924篇文献中重复研究的现象较多,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相似;其次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比较,这些研究也仅从表面上进行一个简单比较,没有更加深入的挖掘分析;在青少年健康促进演变与发展的过程中,体育活动始终被赋予重要角色,而学校体育教育也自始至终肩负着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责任。然而统计发现,近20年来,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相关教学改革及学校体育教育方面的研究也很少,只有92篇,占6.71%;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来探讨大学生体质的文献则更少,只有35篇,占2.55%,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如:王明俊,吴亮《基于回归和相关分析的大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指标关系的研究》[3]、武娇,顾兴全《灰关联模式评估模型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综合评价中的应用》[4]、黄晓丽《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锻炼心理探究》[5]等。这些多视角的理论,打开了研究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视野,加大了人们对该现象的关注度,引起了社会、家庭和个人的重视。
表1 近20年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文献研究主题分析统计表
作为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其体质健康状况一直深受社会广泛关注,而学校是对他们实施健康促进的重要领域之一。不同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颜昶提出了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的内容构成和组织功能,阐述了“导入健康促进理念可以补足学校体育的综合干预措施,以行为干预理论和方法,促进学生形成科学体育生活方式。[6]”张河川以74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就学校体育中的健康促进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健康教育与体育改革相结合的综合社区干预对学生体质有积极的作用。[7]”统计发现,将学校体育与健康促进二者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却较少,只有52篇,占3.79%。从这一点上我们还可以看出研究内容的不均衡性,过多的注重现状和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而忽视了监控体系、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研究。
2.3近20年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文献作者分析
专家是科研领域的带头人,其研究内容多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通过对文献作者的统计分析,便于发现该研究领域的专家,从而更好地把握当前大学生体质研究的焦点。本文按第一作者进行统计,最高发文量为5篇。发现关于大学生体质研究文献的作者数量较多,达到了1253人,具体分布见表2:
表2 近20年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文献作者发文数量统计表
从表2可以看出:近20年发表1篇文献的作者最多有1186人,占94.65%,发表5篇文献的作者最少只有2人。由此可推出参与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的多为一次性关注的学者,持续、深入地参与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的学者人数较少。这一现象反映了科学研究的持续性发展后劲不足。
根据文献计量学中的普莱斯定律:在学科研究中,发表论文数在N=0.749(nmax)1/2以上的作者即为核心作者,其中nmax为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数[8]。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文献作者中,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数是5篇,利用公式N=0.749(nmax)1/2计算,N=1.7,核心作者为论文数的超过1.7篇,即2篇及以上的作者。统计发现,研究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核心作者仅仅只有67人,占作者总数的5.35%,共计发表论文131篇,占文献总数的9.55%,很显然针对大学生体质下降进行研究的科研核心作者队伍比较薄弱,产出量也比较低。
另外,从文献质量来看,体育类核心作者群的131篇文献中只有南京农业大学的王明俊和青岛大学的徐明欣发表5篇,其中王明俊有4篇体育类核心,其次是宁波大学的周建伟,其发表的4篇文章全部是体育类核心。再者就是张丽发表的3篇文章全部为体育类核心,其他的作者都是1篇或2篇。这些学者的研究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和较大参考价值,对大学生体质的改善和提高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然而统计发现这些核心作者研究的年限较早,基本上集中在2008年之前的研究成果,2010年至今这些核心作者发表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相关文献较少,关注度降低。自2005年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示至今,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问题一直被呼吁,10年过去了仍然在呼吁,唯一看到的是这10年间国家相关部门先后下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4年)、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等10个相关的文件,然而效果有点不尽人意。这应该引起我们一些相关研究领域学者们的重视,尽快行动起来一起探究大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根本原因。
2.4近20年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文献期刊载文量分析
期刊载文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贵刊对某一现象的关注度,从而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体质研究的热点和焦点。统计发现,近20年关于大学生体质健康的1372篇科研文献共分布在305种期刊上,其中体育类期刊39种,共计载文752篇,占文献总量的54.81%,非体育类期刊266种,共计载文620篇,占文献总量的45.19%。统计发现,在305种刊物当中,有164种刊物在十年期间仅发表过1篇文献,有45种刊物十年内只发表过2篇文献,有26种刊物在十年内只发表过3篇文献,这些载文量在3篇以下的期刊刊载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文献的原因可能是刊物本身发展的需要或者是由于国家政策法规的颁布而引起的研究热潮,它们只是追求短暂的效益,并没有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给予持续性的关注。为此,本文把载文量在10篇以上的期刊进行了统计,其具体分布情况见表3:
表3 近20年大学生体质健康载文量在10篇以上的期刊统计表
从表3可以看出, 近20年刊载大学生体质健康文献资料数量在10篇以上的刊物共计25种,这25种刊物共载文538篇,占文献总量的39.21%。其中非体育类期刊只有3种,体育类期刊22种,可见,体育类期刊是研究大学生体质健康相关文献的最主要载体。另外,在22种体育类期刊中,体育类核心期刊有8种,共载文147篇,占总文献的10.71%。其中,《北京体育大学学报》载文量最多,33篇;其次是《体育学刊》,25篇;《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5篇。统计发现,载文数量在10篇以上的体育类核心期刊中,见刊的论文主要以2000年以前的居多,2000年以后逐渐减少,特别是2005年和2010年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发布后,该研究领域受到了一定的广泛关注,但文献质量有所降低,较少有新颖的真正提高大学生这一群体体质的科研成果,从而导致相关文献在核心期刊的见刊率下降。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一天没有好转,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就不会停止,所以,探究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相关科研的研究任重而道远。
2.5近20年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优秀博士/硕士论文分析
图2 近20年我国大学生健康相关优秀硕士、博士论文分析
硕士、博士论文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作为衡量对某一种现象关注度的指标。统计发现,1995年至2014年期间优秀硕士论文有130篇,博士论文只有6篇。具体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通过中国知网CNKI搜索发现2004年以前没有1篇优秀硕士或者博士论文对大学生体质健康进行相关研究,2004年以后才出现。2004年~2014年间,优秀硕士论文的发表数量呈现波浪形的变化趋势。博士论文从2006年才出现,并且每年只有1篇。2004年~2007年,优秀硕士论文的发表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变化,该期间为快速发展期。2007年达到17篇,2008年~2014年,优秀硕士论文的数量变化比较平缓,基本上保持在每年14篇左右。2014年,优秀硕士论文的数量开始减少,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研究趋于平稳,该阶段达到成熟期。
而优秀博士论文只有6篇,主要从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亚健康自评量表的编制、基于教学改革视角的大学生个性体质健康研究、不同体质形态体能特征、体质调查及日常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模型构建以及体质健康信息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意向及行为习惯的影响等六个不同的视角来进行研究,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起到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总体而言,普通学者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更热心,人数也更多,而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学生与之相比,对于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略显不足。在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方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上,而对于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模式、长效机制等全面、系统的研究还较少。作为撰写博士、硕士论文的同学而言,他们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应该更能了解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根本原因所在,更清楚连续20多年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原因,更应该具有发言权,然而,从统计的结果来看却恰恰相反。分析得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当代大学生漠视健康、忽视健康意识的培养,认为不需要形成健康的意识,也能够健康地生活。健康意识不够,因而效果不佳。
2.6近20年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相关文献基金论文来源分析
标注有课题基金项目编号的论文,该类论文均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参考价值,并且标注课题编号的论文,其课题的级别越高,被核心期刊发表的几率也越高。具体情况见图3:
从图3可以看出:2001年以前主要以自发性研究为主,2001年以后社会各界已意识到青少年体质健康持续下降问题,关注度逐年增加。2012年共有18篇文献来自于基金项目,并且有7篇核心期刊。统计发现,所搜集到的1372篇科研文献中,有88篇论文是课题基金项目产出,占文献总量的6.41%。在88篇文献中,有31篇论文出自国家级基金项目,占基金论文总数的35.23%,有57篇论文出自省部级基金项目,占基金论文总数的64.77%。其中,标注有国家基金项目的文献共有14篇(占总基金项目15.90%)发表在核心期刊,其中体育类核心期刊12篇,医学类核心期刊2篇;而标注有省部级基金项目的57篇文献,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论文只有10篇(占总基金项目11.36%),其中体育类核心期刊7篇,医学类核心期刊3篇。由此可以说明,基金项目的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的方向,并且促进了大学生体质健康科研的进展。2014年国家相关部门接连制定并下发了多个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文件,诸多的专家学者又将投入到相关的研究中来,新一轮的有更高层次的、高质量的科研文献将值得我们期待。
图3 近20年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文献来源基金项目分析
3总结
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在总结相关科研文献价值的同时,需要兼顾体育健康促进的客观发展规律和我国的实际国情,针对大学生群体自身的政策法规、身心健康、营养卫生等方面要做到有的放矢,在国家、社会、学校高度重视的同时,能够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发挥作用的监督手段,却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着有力推进政策的尴尬。体育是关乎个人和民族生死存亡的首要问题,我们需要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在近期或将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体质健康一天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我们的关注仍将继续。
参考文献:
[1] 卢石,杨海燕,杨红英,等.我国体育信息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8(35):7-10.
[2] 王天军.1990~2000年我国体育论文分析[J].体育科研,2001,21(2):34-36.
[3] 王明俊,吴亮.基于回归和相关分析的大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指标关系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5):79-81.
[4] 武娇,顾兴全.灰关联模式评估模型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6,36(3):63-69.
[5] 黄晓丽.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锻炼心理探究[J].体育科技,2010,31(4):89-92.
[6] 颜昶,徐丽平.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的创建与“终身体育”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1534-1536.
[7] 张河川.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体质中的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8):696- 697.
[8] 邱凤鸣.给予文献计量学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分析[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304-308.
[9] 体质怎么分[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31397.2011-10-03.
[10] 林莉,孙仕舜,董德龙.学校体育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8(34):71.
[11] 韩素萍,田象迎. 1999-2007年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科研文献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2):46-49.
[12] 陈颇.1994-2007年我国体育文献特点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11):128-133.
[13] 樊庆敏,李智,杨海燕.2000—2010年我国拳击运动科研论文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2):36-38.
[14] 肖艳光,谢玉,罗湘林.2007~2012年我国阳光体育科研论文的计量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3(3):124-128.
[15] 曹烃.体育科研论文合著状况分析—基于知识图谱的CSSCI 文献计量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9):49-54.
Review on the Research Literat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in Recent 20 Years
ZONG Feng-xia1,JIANG Dong-ying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Jiangsu China;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12, Hunan 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by using research methods as literature review,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so on,to collect statistics, induce, analyze and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the study o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constitution in recent two decades, results showed that: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literature in the overall upward trend year by year from1995 to 2014 , but the concern is to stay on the surface, deep, authority, A study published in the core journals of high quality is relatively less; Subjects diversified, but the content is not balanced;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the author base is large, a small number of core author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research literature
中图分类号:G80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65(2016)01-0066-06
作者简介:纵凤侠 (1982-),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收稿日期:2015-10-15; 修回日期:2015-12-05
◀运动人体科学与应用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