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辉
摘 要:伴随着区域发展模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河南省在谋求区域发展战略中,提出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思想,并使之上升为国家战略。由于经济发展的复杂性,中原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优势和劣势共生,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中原经济区发展的优势(S)、劣势(W)、机遇(O)和威胁(T)进行系统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应采取WO战略,即利用机会、克服劣势,将资源和优势聚集在具有优势和机会的地方。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SWOT分析;WO战略
中原经济区是以郑汴洛为核心、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并延及周边的经济区。中原经济区的确立经历了准中原经济区和中原经济区两个阶段,最初由原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后逐渐纳入河南省十二五规划以及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中原经济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然而经调查发现河南省在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建设之中仍然存在着劳动力素质较低、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这些劣势严重威胁了经济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中原经济区的战略选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1 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的具体分析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优势分析(S)
1.地理位置优越,重要交通枢纽
河南省地处中部腹地,承东启西、连南贯北,东西部、南北部之间人流、物流的重要中转地,是东西部经济互动最为理想的桥梁和纽带,区位优势明显。是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格局的交汇区域,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发达,其中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铁路编组站,郑州东站则是全国最大零担货物中转站,同时郑州航空港区的建设发展更加凸显了河南省的区位优势。
2.粮食优势突出,重要粮食基地
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主产区,农产品产量大。河南省农业和粮食在全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粮食产量过千亿斤,占全国的1/10,其中小麦产量占全国的1/4,棉花、大豆、畜牧等在全国所占比重也比较大,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肩负重大责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3.自然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
自然资源丰富,煤炭、铝矿等储量较大,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工业门类齐全,有色、装备、食品产业优势突出,电子、汽车、轻工等产业迅速壮大,工业门类齐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产业层次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同时河南省整体经济规模较高,位居全国第五位,中西部第一位,区域竞争力较大。
4.人力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
河南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处于劳动年龄的有7000万人,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投资和消费需求空间广阔,市场优势日益显现,由于人口基数庞大,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市场潜力雄厚。
5.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产业发达
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历史悠久,拥有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达。
(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劣势分析(W)
1.劳动力素质较低,科研水平较低
教育水平较低、科研水平较弱,高水平院校严重缺乏,同时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较弱,人力资源质量低。虽然河南省经济规模总量较大,但是人均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的1/4,人均GDP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劳动力素质,科研水平阻碍了河南省的进一步发展。
2.土地管制加大,引资融资困难
为了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国家对河南省耕地面积的管制较大,限制了中原经济区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河南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财政能力不足,资金短缺,融资能力低,对社会经济发展建设支持力度有限缺乏发展资金。
3.城市化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
城市化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教育、医疗、卫生、城市交通设施普遍不足,尤其是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普遍落后城市发展,城乡差距较大,并因此阻碍了河南省招商引资的发展。
4.产业结构落后,环境污染严重
河南省的工业化水平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三大产业比重不合理,产能较低,处于产业链的末端,产品附加值较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较低。人口密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与环境治理不协调,在“先污染再治理”理念的影响下引起多地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尤其是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
(三)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机会分析(O)
1.中央政府政策指导,地方政府支持投入
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已经纳入河南省“十二五规划”和国家“十二五规划”,得到了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的扶持和指导。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了河南作为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
化示范区、以及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战略定位,这为河南省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2.“一带一路”战略提出,战略地位显著提升
2014年我国明确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促进经济带地区的文化、旅游、贸易、金融、交通、基建的发展。而处于中原经济区建设核心地位的河南省正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省份,这就促使河南省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
3.东部地区产业升级,中部地区承接转移
随着东部地区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和区域需求的饱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向中西部转移,这对中西部地区来说无疑使发展的契机。河南省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东西部的交汇区域,劳动力资源丰富,具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这就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河南省的区域竞争力。
4.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产业集聚效应。
产业集聚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河南省在建或已建成了多个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区。在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基础上,2013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这是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中原经济区的又一核心增长极,必将促进河南省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完善。
(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威胁分析(T)
1.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竞争压力加大,同时受我国宏观经济影响,进入经济新常态水平。在经济新常态下,农业和制造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经济发展对科技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人口红利”也逐渐消退,对于以农业、制造业和廉价劳动力为主的河南省经济来说,缺失是很大的威胁。
2.中原经济区的独立性
中原地区虽然地处全国中心地带,但是距离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京津唐等经济区相对较远,交通压力较大,难以接受这些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也难以融入周边经济区域。
3.区域竞争更加激烈,
东部率先发展、东北全面振兴、西部地区大开发,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提供了竞争日益激烈的外部环境。而且随着中原经济区的不断发展,河南省很可能成为临近省份的发展追赶目标,导致区域竞争更加激烈。
2 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的SWOT分析矩阵
通过分析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的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文设计出了中原经济区SWOT分析矩阵,具体如表1所示。
4 对WO战略采取的对策建议
从以上四个组合战略上看,我认为WO战略,即“利用机会,克服劣势”对河南省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帮助最大,所以下面将以此战略组合出发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利用政府支持和东部产业转移,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科研水平
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双重支持。同时,中部可以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从而引进相应的配套设施和人才队伍,从而提高经济区的劳动力整体素质和科研水平。
(二)利用巨大市场潜力,吸引外界投资,扩大融资水平
中原经济区人口众多,消费层次也在不断提升、消费市场广阔、消费潜力大,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较差,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招商引资问题。因此可以加大对经济区的宣传力度,用巨大的市场利益吸引企业进驻,从而为经济区的发展保证资金需求。
(三)利用产业集聚和辐射扩张,提高城市化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河南省应充分发挥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产业集聚效应,把握航空港区这一国家级经济试验区的发展机遇,利用产业集聚效应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要保持相关基础设施的配套发展,以满足城市化的需求。
(四)立足原有产业基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善产业结构,整治污染
从三大产业来看,河南省第一、二产业发展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应该立足于本省优势,利用原有产业基础和工业基础,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淘汰落后产能和重污染企业,或者将此类企业向外转移,以整治污染,营造生态和谐的发展环境。
(五)配合国家战略实施,立足本省优势产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化”的发展趋势,经济新常态、十三五规划以及其他的发展战略都需要河南省把握机遇实现跨越发展。发展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发展需要,这就需要立足于本省优势产业,发挥国家重要粮食产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地的重要地位优势,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从而提高总体和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
5 结语
河南省的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优劣并存,在机遇到来的同时挑战也随之出现,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充分、把握全面,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抓住机会、规避威胁,这样才能促进中原经济区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骆志勇.基于SWOT-AHP的河南省产业聚集区发展战略选择研究[J].现代产业经济,2013,(12);34-40.
[2]张建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基于SWOT模式的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第30卷,第2期,2014,02.
[3]白璐.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郑州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J].城市探索,2012,(1);31-32.
[4]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财税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4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