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的基本理念

2016-04-07 12:47成杰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基本理念习近平人才

成杰

摘 要:习近平提出不少人才工作的新观点:“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注重基层,注重实干”,这些人才理念对进一步促进我国人才工作具有深刻意义。通过对习近平基本人才理念的探析,可以明确理解我国习近平关于选才用才方面的基本原则、基本标准、基本方略和基本导向等。

关键词:习近平;人才;基本理念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2-0151-02

“人才”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于《毛诗序〈诗经·小雅〉》;“菁菁者莪,乐育才也。君子能长育人才,则天下喜乐之矣。”该诗用莪这种植物的茂密生长来比喻人才的蓬勃发展,希望人才成为人中华采,受到天下人的喜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很多关于人才与干部的讲话,通过学习这些讲话内容,可以探索到习近平在选才用才方面的基本理念,这对我国人才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的用人紧迫感

我国有尊重人才的优良传统,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繁荣发展,莫不依靠人才。“‘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这是《诗经·大雅·文王》中的话,说的是周文王尊贤礼士,贤才济济,所以国势强盛。千秋基业,人才为先。”自古“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史为鉴,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依靠人才。

中国的发展是举世瞩目的,但是,在经济飞腾的同时,政治、文化、科技实力、民生等方面的问题也在凸显,况且,经济的发展在现阶段主要依靠我国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与自然资源,而非科技创新。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人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正如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的:‘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我们应该看到我国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再加之以国际形势的变化莫测和竞争激烈,国家间的竞争,追根究底是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说到底,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需要人才。

在这种国际国内的形势下,我们必须要发挥我国的优良传统,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不拘一格降人才,唯才是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党管人才”的基本原则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社会阶层的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进而引发人才队伍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更为要紧的是,新的人才结构不在我们所说的公有制经济体制中,不属于“公家人”,那么这就需要党对人才的管理,要求党探索一条有效管理人才的道路。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在经济增长中起着主导作用,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成为大势所趋,人才作为知识的创新者、应用者和传播者,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面对这种新的经济形势,面对知识分子,如何进一步激发知识分子人才的创造性,也成为了党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国际人才竞争高端化,手段多样化,使得国际间人才流动加快。如何积极引进国际人才的同时,防止国内人才流失,也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新的课题。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必须坚持好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好党管人才原则,有效管理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具体而言,德才兼备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要道路与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一定的专业水平与组织能力;能够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滥用职权,不以权谋私;能团结同志,有合作精神。

德,就是指人才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思想作风优良,这是衡量人才的政治条件。才,是指人才具有的专业技能,组织能力和文化知识等。德才兼备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如果真要分个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那么,德是主要方面,才为次要方面。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是很有现实意义和实际作用的,现在好多官员之所以得不到群众的认可与拥护,不在于他们的才干不够,而在于他们的“德”出了问题。自十八大以来落马的高官,都是在“德”上出了问题,要么以权谋私,要么贪污腐败,要么官商沆瀣一气。并且,在才干突出的情况下更加应该重视其德行。如同司马光所比喻,无才无德的人,如同狗崽子,即使很想咬人,却被轻易制服,而无德有才之人却会祸国殃民。所以,在选才标准上,要以德为先。

四、“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用人路线

不同于古代的相互闭塞与交通不便,现在的世界已经是一个交流畅通的世界,特别是有了互联网的推波助澜,把整个世界连接为一个地球村的描述已经毫不夸张。在近代闭关锁国和落后挨打之后,无数的仁人志士都在探求救国救民的出路,不断和国外沟通与联系。到了今天,与国际的交流已不再满足于信息、技术等方面,而是加入了人才的交流与流通。“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所带来的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文化流,如长江之水,挡也挡不住。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如果人思想禁锢、心胸封闭,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对外开放。因此,对外开放要着眼于人、着力于人,推动人们在眼界上、思想上、知识上、技术上走向开放,通过学习和应用世界先进知识和技术,进而不断把整个对外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在大力培养和发展国内的人才同时,也要不断引将“人才引进”规定为普通签证的申请事由,并在普通签证类别中增加了R字(人才)签证,发给国家需要的外国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可以看出我国的人才发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国内,真正做到了揽天下英才而用之。endprint

美国对外来人才的引进可谓成功,美国是一个移民大国,外来人才对美国的贡献可谓巨大。美国移民政策有两个重要的阶段:一是1965年通过的《移民和国籍法》,废除了移民中的国籍与种族歧视,准许亚洲移民进入美国。二是1990年的《移民法》增加了绿卡发放数量。我国现在也借鉴美国引才聚财用才的措施,发放绿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也将聚天下之才,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尚贤爱才的优良传统。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在大力培养国内创新人才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热忱欢迎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

五、“知人善任”的用人方略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曾用“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工作”来概括其领导艺术,一个企业如此,一个政党也是如此,用人之道,无非四字“知人善任”即了解他们的特点,把他们安排到合适的位置,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狐狸看鸡,越看越稀”和“十羊九牧”的事,是用人问题上的大忌。

古代有用人“五视”: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和“八观”:观其夺救,以明闲杂;观其感变,以申常度;观其至质,以知其名;观其所由,以辩依似;观其爱敬,以知通塞;观其情机,以辩恕惑;观其所短,以知所长;观其聪慧,以知其达。在今天看来,依然行得通。

六、“注重基层,注重实干”的用人导向

基层,在政治意义上主要指党的基层组织。党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制定出不同的人才政策,而党的基层组织是社会基层的政治核心,党的人才政策必须依靠党的基层组织才能得以实施与落实。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才政策在基层落实不好,那这种人才政策就是无效的。

注重基层,一是要求注重人才政策的落实;二是要注重在党的基层一线工作的人才,必须加以重视与培养,他们与群众接触密切,真正能反映人民的意愿,优秀的基层人才应该大力培养;三是要注重人才流通渠道的畅通,要真正把与人民心连心的基层干部人才加以重用。

这也反映了习近平人才思想中的群众路线与社会主义用人制度的优越性,即唯才是举,人才从群众中来,也要到基层磨炼,更好地汲取人民群众的伟大智慧。

七、“发挥人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引领作用”的用人价值

时代在不断变化,依靠资源来谋取发展的弊端已经越来越凸显。依靠资源发展,资源会越来越少,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虽然我国现在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要达到强大,还必须依靠科技。

只有努力在自主创新下功夫,并且积极研发以及掌握核心科技,我国才可以从经济大国升级为强国。创新在主体上需要大量的人才,在介体方面需要完善的鼓励创新的机制。归根结底,还是需要人才的投入与支撑,进而实现科技创新。

要想实现自主创新的蓬勃发展,依靠本国人才,也要积极引进国外高科技人才,但主要是依靠国内人才,但是,中国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也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势必要改革教育制度。当然,这非一朝一夕之事,任重道远,从高考制度改革,我们期待中国教育制度的全面改革。总之,创新与教育制度的改革,必须依靠人才。“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endprint

猜你喜欢
基本理念习近平人才
人才云
浅析《Go for it!》教材中体现的新课标(2011)基本理念
预设开放促成教学生成
浅析高中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