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皆有两面性,有好与坏之分。 丢,也不例外。 丢,如小船弃其重物,方能行得更远走得更久;丢,如登山队员在挑战高峰时,只留其必要去其无需;丢,如一个人在洪水中果断抛去身上的财物,获得生的希望。 在我眼里,丢或许会更让我释然,使灵魂得到放松。
记得有一次在公交车上,〔删去“在公交车上,”〕 我准备去买复习资料,可直到我上了公交车准备掏钱的那一刹那,才发现出门时忘记带钱了,身上仅有的一些零钱只够往返的车费。 正在我想下车的时候,我发现已经晚了,公交车已经启动了,我已然没有了退路,只好交了钱随便找了一个空位坐下。 也许是因为生来喜欢坐角落的位置,我也不介意车上最后一个座位是最闷最不舒服的位置了。 只是在座位上托着腮为没有钱买书而发愁。 想了良久,发现怎么愁也毫无用处,本来还想试试看能不能向路人先借一些钱,可我胆子实在是小,不是开不了口,就是在和别人对话的时候支支吾吾说不清,因此我也不打算这么做。 此时的我已接近绝望了,叹了一口气后,就把头垂了下来。
我垂着头向下看,发现在座位下竟有一张百元大钞。 这惊人的发现使我眼前一亮,使我仿佛看到了“生”的希望。 我抬头望了望四周,没人注意,于是我赶紧把这张钞票捡起并紧紧握在手里,我心里暗想:哈哈,这下我可是捡到大便宜了,这下我就不担心没钱买书了。 一阵高兴过后我又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不正确,我不应该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可是呢,为了赶紧买书回家,我竟自私地把它塞进了自己的腰包。
下车后,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向书店走去,一路上我想了许多,都是有关失主找钱的场景,我也把自己当作失主来想过,如果是我丢了钱,我肯定是会咒骂这个负心汉 〔“负心汉”改为“捡钱的人”〕……想到这儿,我心里就如打翻了五味瓶,十分不是滋味。 我在书店门口犹豫了一下,但为了学习,我还是毅然走进了书店,开始挑书。
二十多分钟后,我把要买的书都拿好,准备付钱了,老板打了价后对我说:“一共97元。”我把手伸进口袋准备掏钱时,发现那张一百元钱居然丢了,此时的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最终,我窘着脸对老板说明了情况然后走出了书店。
出了书店,我感到一阵轻松,正因为 (钱) 丢了,我才没有用出去,才没有出卖我的灵魂……
这时候又觉得,丢亦是一种获得。
题目解析:
这是一个带导语的命题作文题。 审题时,需先仔细阅读导语,导语中的三行文字分别指向了“丢”的内容、“丢”的感受和“丢”的意义,为考生拓宽了写作思路。
构思时,可从“丢”的内容入手进行选材和立意。 丢的内容可以是具体的,如一支笔、一张贺卡,也可以是抽象的,如精神、情感、时间。 若选择具体物品来写,应通过细节描写展现该物品的与众不同或独特意义,托物言志,点明主旨。 若选择抽象事物,则可以从丢失的后果和感受写出该事物的重要性和丢失的严重后果。
还可以从“丢”这一行为本身入手选材立意。“丢”在字典中的含义包括“扔,抛弃”“放下,搁置”“遗落,丢失”等,可以看出,这几个含义中有主动行为,也有被动行为。 若选择“放下”“抛弃”等主动行为的含义,可以写“丢”的好处、“丢”的意义和作用,如,“丢弃坏习惯”“放下偏见”“抛弃名利之心”“该放下的时候就要果断”,等等。 若选择“丢失”等被动行为的含义,可以写“丢”的影响和损失,以及自己的反省和感悟,如,“失去了艰苦朴素的精神就是忘本”“有些东西丢了就再也找不回来”等等。 在行文中可由事入理,深入分析,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
这一文题,选择记叙文或议论文都不难成篇。
整体评价:
文章记叙了自己捡钱后经过思想斗争将钱据为己有、最后又把钱弄丢的过程,事件的叙述具体完整,心理描写比较细腻真实。文章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最大的问题是选材,文中所叙事件平淡无奇,且偶然因素过多,有虚构的嫌疑;情节缺少波澜,平铺直叙,语言苍白无力;结尾以丢了捡到的钱来表现“丢亦是一种获得”的主旨,对问题缺乏正确深刻的认识,使文章的立意不够健康积极。
(赖积华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