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克热古丽·艾克然木 沈世勇
摘 要:基于新疆少数民族地区6个县的调查数据,利用Ordinal 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农合并没有得到大多数农民的认同。农民自身健康状况越好,对新农合的满意度就越低;相对医药费报销总额越多,报销手续越简单,健康状况改善程度、“应住院未住院”和“因病致贫”问题缓解程度越明显,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就越高。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反映了农民利益目标的即期性。新农合满意度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政府资金投入效率和决策管理效能的提升上。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新农合;Ordinal Logistic模型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5-0025-03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03年“新农合”制度实施以来,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简称“新农合”)的参合人数在逐年增加,但区域间发展不均衡。少数民族偏远地区的医疗保障水平还远远无法满足居民的需要。新农合的保障能力较弱,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的作用不明显;整体上的资金投入不足,筹资能力差。我国虽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资金投入,但实际保障效果不理想。
从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王玲、谭群鸣、刘潜、徐勋明(2013)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模型为基础,分析了赣州市黄金区参合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认为月人均收入水平与新农合整体的满意度正相关;药费、报销比例及程序、透明度、报销药物种类等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参合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李劲松、李雪梅(2014)分析农民对新农合的认知情况及满意度认为,村民对新农合每年缴费金额比较清楚,但对于报销比例、程序、时限及报销药品等具体情况并不是十分清楚。蒋翠珍、陈国泳、谢良章(2012)研究了欠发达地区新农合实施中的问题认为,参保费用增长过快,基金使用难以把握,监督体系仍不完善,信息化管理滞后。
虽然学者们关于新农合的研究成果较丰富,但目前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对新农合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参合意愿和满意度如何?影响其满意度的因素有哪些?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数据来源及样本基本情况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课题组成员于2014年7月份的实地考察。此次调查采用非严格的概率抽样方法,本次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回收300份。
从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来看,男性的比例大约53.7%;20~59岁的农民的比例为67.4%,这显示出样本农民的年龄比较合理;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比例为85.7%,这与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的事实较为吻合;63.3%的农民自认为健康状况好(“很好”或“好”),而认为健康状况不好(“不好”或“很不好”)的农民不到20%,另有16.7%的农民自认为健康状况“一般”,这说明,农民对健康的自评较高;从上述基本情况的分析说明可以看出,本次调查的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在问卷设计中,本文将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转化为这样两部分问题,第一部分为“新农合目标实现程度的指标,设计了五个选项,分别为:非常明显、比较明显、一般、不太明显、很不明显”包括的问题有:(1)医药费用负担减轻程度。(2)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程度。(3)健康状况改善程度。第二部分为“新农合实施后,就医缓解程度指标,设计了五个选项,分别为:非常普遍、比较普遍、一般、不太明显、从来没有”包括的问题有:(1)应该住院治疗,但因为没钱只能拖着。(2)农户由于家庭成员有病在身而生活困难。(3)家庭有人治病,原本不错的家庭陷入困境。这些问题的前提假设是:农民对新农合实施的态度是客观和理性的,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不是取决于新农合的性质和特点,而是取决于他们是否从中得到了好处以及得到了多大的好处。农民得到的好处越多,对新农合的满意度就越高;反之,满意度就越低。
三、研究假说
新农合作为带有互助性质的合作医疗制度,农民从中得到的好处是农民对新农合满意度的基础。
农民从新农合中得到的好处,受到两个因素的直接影响:一是医药费报销比例;二是医药费报销总额。医药费报销总额与医药费报销比例相比对农民带来真切满足的感受的可能性更大。新农合医疗服务可及性,医疗费报销手续的难易程度,是影响农民医疗消费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本文提出假说一:医药费报销总额越多、医疗服务可及性越高、报销手续越简单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可能越高。
农民健康状况的改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新农合给农民们带来的好处。健康状况的改善对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减轻就医负担以及满足医疗需求都具有较大的影响,也是农民从新农合中得到更多好处的基础。因此,本文提出假说二:医药费用负担减轻程度、医疗卫生条件和农民健康状况的改善程度越明显,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可能越高;反之,满意度可能越低。
在新农合实施之前,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应就诊未就诊”“应住院未住院”“看病贵,看病难”“因病致贫”以及“因病返贫”等问题非常普遍。新农合实施多年以后,上述问题的缓解程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农民从新农合中得到好处的情况,并将影响他们对新农合满意度的判断。因此,本文提出假说三:新农合缓解“应住院未住院”“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的程度越高,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可能越高;反之,满意度可能越低。
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不仅受到新农合具体实施效果的影响,也会受到农民个体特征和地区特征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农民的文化程度和自身健康状况的影响上。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民对新农合缺陷的认识越清楚,满意度就可能越低。健康状况不好的农民经常住院就医,对新农合的了解度较高。因此,本文提出假说四: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可能较低;自身健康状况不好的农民可能对新农合的满意度更高一些。
四、农民对新农合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模型估计结果
农民对新农合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的Ordinal Logistic 模型回归结果(见下表)。
(二)估计结果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农民自身的健康状况、医药费报销总额、报销手续难易程度、健康状况改善程度、“应住院未住院”、因病致贫问题缓解程度显著影响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
首先,从农民实际得到的好处来看,只有医药费报销总额显著影响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这与假说一相符。报销手续难易程度和医疗服务可及性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能的解释是:农民看中的是实际得到的好处,只要通过新农合报销更多的费用,即便是去多远的地方或报销手续多复杂,他们也是可以接受的。
其次,从新农合目标实现程度来看,只有健康状况改善程度对于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这与假说二相符。医药费负担减轻和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的程度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能的解释是:第一,通过实地访谈了解,药物报销限制多、类型少。第二,政府提供的医疗资源是有限的,医疗卫生条件和健康状况改善程度相比,农民更关心的是健康状况的改善程度,所以这部分更多的用于医疗技术的提高上。
再次,从新农合实施后,就医缓解程度来看,“应住院未住院”“因病致贫”问题缓解程度显著影响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这与假说三相符。而“因病返贫”问题缓解程度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能的解释是: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农民们的收入很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应住院未住院”“因病致贫”问题;但缓解“因病返贫”问题的作用并不明显。
最后,从农民个体特征及地区特征来看,只有农民自身的健康状况对于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这与假说四相符。而文化程度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能的解释是: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在这种情况下,个体之间的差异也不大,对于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的影响缺乏统计学意义。
五、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1.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并不高。调查数据显示,只有32.7%的样本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较高(包括回答“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新农合的实施使少数农民(包括家庭月收入很低,有低保证书的农民)得到了真正的好处。有接近67.3%的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不太高(包括“一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他们从新农合中得到的好处非常有限,甚至没有得到好处。这说明,新农合并没有得到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多数农民的认同,新农合的覆盖率明显低于国内其他省市,为84.7%,想要在少数民族地区得到更好的实施效果,其难度比其他地区更高。
2.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受多层因素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民自身的健康状况越好,他们对新农合的满意度就越低;相对费用报销总额越多、报销手续越简单、健康状况改善程度越明显、“应住院未住院”和“因病致贫”问题解决的越好,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就越高。这既反映出农民利益目标的即期性,也提示政策制定者进一步完善新农合的重点任务是以提高农民的实际收益水平为主。
(二)政策启示
本文的研究得到以下五点政策启示:(1)实行医药分离制度,即减少药物及检查设备费用,加强参保药物透明度。(2)改革医疗付费方式,即建立新农合专项支付转移支付方式,以确保新农合医疗资金的可持续性。(3)加强监督与管理,加大对贫困农民的保障力度。(4)加大宣传力度,以提高参合率。(5)在医疗供方增加少数民族员工数量,以便解决少数民族农民的语言障碍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玲,谭群鸣,刘潜,徐勋明.赣州市黄金区新农合实施现状满意度调查及实证研究[J].今日科苑,2013,(22):97-102.
[2] 李劲松,李雪梅.贵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农民认知及满意度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4,(12):76-78.
[3] 蒋翠珍,陈国泳,谢良章.欠发达地区“新农合”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江西省赣县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2, (5):198-203.
[4] 于长永.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福利认同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农村经济,2012,(4):76-86.
[责任编辑 吴高君]